《夺命药师》
第51节

作者: 北国布衣
收藏本书TXT下载
  偶尔还买半只烤鸭,给大伙改善一下,解解馋。
  每顿,萧建军必有一个疏菜汤,不是白菜豆腐汤,西红柿豆腐汤。
  反正,他每次做菜必有汤,汤中必有大量豆腐。
  开始几顿大伙还不吭气,时间长了,脸色就阴沉下来,背后闲话牢骚多了,尤其是陈刚、杨秀峰两个,老是埋三怨四,不满地嘟囔。
  后面,就连黄以讯和李明都有微辞,半开玩笑地说让萧建军先去川菜馆学徒半年再来。
  “张哥,不是我们说他,这娃儿每次值日,尽买些现存的熟食,又贵又不好吃,这样下去我们受不了也吃不起嘛。”
  “他不会做菜,再给他些时间锻炼吧。”张大林也只好劝解道。
  “再给时间?他每次都如此,现在伙食费猛涨,我们这点收入可承受不起呵。”
  “他每次都是白豆腐,就像是在老家吃‘死了人的白席’饭差不多。”
  “……”
  萧建军知道情况后,主动把买进来的熟食统统半价算,自己倒贴一半。
  这事让他心里憋屈难受,但很无奈。
  干脆在外面吃或者自己搬出去住!
  萧建军不是没想过,但现在经济条件不允许不说,倘若自己这样做了,会产生不好影响,脱离群众,才来几个月就搞特殊化。

  喔靠,不就是做几个家常菜嘛,我就不信这‘生变熟’就有这么难?
  于是,他到新华书店里,买了本川菜菜谱的书,利用空余时间认真研究起菜谱来。
  转眼间到了十二月初,已进入初冬季节,北方的初冬早已经开始下雪,寒风凛冽。
  今天又轮到萧建军值日。
  他下午比往常提前1个多小时下班,按家常菜谱上列出的材料清单,按图索骥全部釆购到位,然后在厨房开始慢慢操作起来。
  冬天驻地特别寒冷,这鬼地方就没有暖气,只有电取暖器。

  后来他们买了个烧煤的铁炉子来,既可以取暖,又可以烧菜烧水。
  这种铁炉子吃火锅是最理想的。
  他今天准备做一个川味火锅。
  要说火锅,那主要就是火锅底料。
  在后世,各种火锅底料在超市里,那是到处摆着几十种随你选,都是现存的拿来就用,非常方便。
  但九五年底的巴京,家乐福刚进入中国没几个月,联华超市在市中心才看得见,这些流水线生产的火锅底料,在市面上还没见踪影。
  所以,火锅底料就得自己来配,萧建军就边看书边动手准备。
  等到大伙回到驻地时,整个屋里都飘逸着呛人的辣椒味。
  “哇噻!今天萧建军表现不错嘛,还认真做起川菜来啰。”
  “呵呵,先尝一尝这味道咋样?”
  “……”
  当两眼被辣椒薰得通红,满脸鼻涕交集的萧建军,把铁锅盖子揭开时,首先给大家来了个声明:
  “诸位,这顿火锅是我刚学的处丨女丨作,算我免费请大家品尝,多提宝贵意见,这里还有一瓶老白干。”
  萧建军深知这些家伙的德性差,吃完了嘴巴一抹就开始骂厨子,所以,他有自知之明,先来个免费声明,堵上他们的臭嘴。

  “哎哟,咋这么客气,都是同事…”
  “就是,客气啥子嘛。”
  “……”
  瞧瞧,这帮家伙们得了便宜还卖乖,都假惺惺地客气起来。
  白吃白喝,大家高兴地开酒吃菜…
  “建军,这些肉和菜搭配还全,就是红辣椒放少了,不够辣味。”陈刚憋不住先开头。
  “喔靠,不能以你四川标准来搞,人家建军是江浙人。”黄以讯说道。
  “建军,嫌盐巴不要钱呐,汤咸了,下次注意。”
  “肉放早了,煮老了,没掌握好火候…”
  “总体而言,建军今天很认真,进步很大,不错。”
  “来,喝酒。”

  “……”
  可怜萧建军,还没开始吃,就已经出了一身的大汗,还要在餐桌上,虚心接受大伙的点评。
  玛的,自己又出钱又出汗水,还讨不到一句满意言辞,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光阴荏苒,转眼间到了十二月底。

  明天就是九六年元旦,辞旧迎新,标志着新的一年重新开始。
  这天清晨,李明照样起得很早,每到月底时,乱七八糟事情最多,也很忙。
  他简单抹了把脸,穿上厚实的毛衣毛裤,脚踏一双翻毛皮鞋,头戴一顶狗皮帽,身上再裹着一件黑褐色厚重羽绒服,就大踏步出了房间。
  他边出门边戴上一双毛皮手套,骑上放在院子里的自行车,“嘀铃铃…”走了。
  昨晚下了一夜的鹅毛大雪,清早大雪变成了小雪,大地白皑皑一片,像是盖上一层巨大的厚实被子。
  寒冷的路上行人不多,只有一条条自行车的车辙印,横七竖八的清晰可见。
  李明今天要去做临床促销的医院,是门头桥老年病医院,这家医院原是市红十字会下属第二医院,是老牌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这家医院现在的门诊量,在巴京市不算大,G公司三个品种,只进了L安消胶囊一个单品种。
  但它现在叫老年病医院,属于特色医院,看门诊的中老人就比较多。
  L安消胶囊,主治功能性消化不良,中老年人便秘,属于胃肠功能性障碍所产生的疾病,对中老年人很有针对性。

  所以,这家医院的L安消胶囊销售量,一直走的都还是不错,比有些大三甲医院的单品销量还大些。
  为此,李明也比较重视这家,平时来的都比较勤,每天清早第一站,就先来到这家老年病医院。
  医院是事业单位,门诊开门夏日制是早上七点半,冬日制是上午八点。
  李明一般是提前半小时到达医院,从自行车后座上拽下一块擦桌毛巾就走进门诊楼。
  他到门诊内科,老年科等相关门诊,帮着护士们打扫走道和诊室卫生,擦桌子。
  尤其是那几个开药量大的主力医生桌子,里里外外的擦得干干净净。
  这几位主任医师,就是李明的衣食父母,他当然要全心全意地服侍好,让这几位主任称心如意才对。

  半年多都成习惯了,这里的值班护士都认识他,矮矮墩墩一个,其貌不扬但很勤快。
  他每天都是提前到达,锁定自行车就直奔丁主任,赵主任他们几个门诊室,开始打完卫生。
  八点还差五分钟,门诊楼的大夫们就陆续到达门诊岗位,准备开诊。
  “丁主任早…”

  “赵主任早…”
  “苏大夫好…”
  “……”
  李明都是按惯例先在诊室门口迎接,然后跟随进去,用早已准备好的开水壶,给这些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们挨门逐户地泡茶。
  完了,开始有选择的嘘寒问暖,做一些早上的第一次拜访工作。

  时间久了,这些医生们都习惯了,他们将自已带来的茶杯盖打开,放在桌子上,自己先做一些出诊准备工作。
  而泡茶不用自己操心,自然由小李子来完成。
  如果他们发现茶杯里半天没见冒蒸气,都会不约而同、蹙眉皱眼地哼上一句,“今天小李子怎么没来?是不是感冒病了?”
  医药代表在医院拜访门诊大夫的最佳时间,就是早中晚三个点。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