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勇军点点头,自言自语:“有钱就是不一样,不过城市建得再好,也回不到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时代了。”
江勇军说:“那是,这地方城市是漂亮,城外到处是煤矿,根本看不到村庄和草原,农民牧民不是进城就是集中住别墅了。不过,鄂尔多斯有个草原旅游区位于杭锦旗锡尼镇以西9公里处,距乌海市50公里,那个草原有一千多平方公里呢,在那里可以见到真正的草原风光,也许和你这个读书人心中向往的草原差不多,明天带你去转转。”
江天明兴奋地说:“好,太好了,到内蒙来看不到草原,真是太遗憾了,去草原旅游区也好,虽然比不上内蒙天然的最好的呼伦贝尔大草原。”
当晚,江勇军在汽车站附近的天骄大酒店开了一间双人房,二人聊天到深夜才睡觉。
第二天上午,江勇军驾车带江天明去杭锦旗鄂尔多斯大草原踏青游玩。
离开市区不过二十公里,江天明目力所及皆是深沟浅壑,以及遮天蔽日的五颜六色的浓烟和星星点点的煤火。挖掘机轰鸣作响,缓慢而展示强壮似地兜着圈子、高扬巨铲,运煤车扬起黑色的灰尘,呛人的硫磺味随着寒风钻进鼻孔……这种狂飙突进、铺天盖地的发掘,还容易让人联想起美国的西进运动。江天明不知道,他所见到的在鄂尔多斯这地方是小菜一碟,更大的采掘区是从卧龙岗到乌海,四十多公里,到处都是火热的开采场景,最深的矿坑深达200多米,下面那些黄色的挖掘机看起来就像儿童玩具。
途中,江勇军指着路边说那是两座消逝的村庄。江天明但见路边只有两个蓝色的类似交通标志的牌子,提醒人们此前这里是个村庄。可以想见,这些星罗棋布的矿坑和一座座矸石山下面,原本应该是房舍、蒙古包或羊圈。而现在,这里是烟、火和灰尘的世界。江勇军说这都是两个“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巧妙原因造成的:第一,很多采煤企业,以“灭火工程”为由,名为灭火,实为采煤,这样一来,既赚了政府的灭火工程补贴,又挖了煤炭,赚了更多的钱;第二,迁走村庄,名为“退耕还草”,实际上是为拨开土层挖煤。
江天明锁着眉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日期:2012-02-15 10:36:07
第三章 鄂尔多斯之旅(续)
奔驰越野车直奔鄂尔多斯大草原,在大青山脉的崇山峻岭间穿越着,两旁峰峦叠嶂,伟岸高远,风光无尽,江天明却无心欣赏美景,一心只想着草原,想着她的草美羊肥,想着她的空旷恬静。望着飞速而过的窗外景色,风和日丽,天高云淡,渐渐地,公路边的绿色逐渐增多,但是草并不是成片成片的,而是一簇簇的,有的地方还有黄土裸露着,江天明心想:难道这就是草原吗?
车过杭锦旗锡尼镇,再向西跑了几公里,终于渐渐看见远处的蒙古包、羊群,就是空气也夹杂着淡淡的青草味,江天明知道已经进入了大草原。从车窗向外看去,远处那绿茵如毯的大地上,是雪白的羊群和星星朵朵的蒙古包,衬托在蓝天白云下,宛如一幅天地间壮阔的风景画。
江天明正在遐想之际,一座巨大的蒙古包形的建筑映入眼帘,江勇军说大草原到了,说毕驾着车子在大门前停下。和他们同来停车的是一辆大巴车,车上下来一大帮游客,但见号角齐鸣,蒙古族姑娘捧着白色哈达,给每个游人敬献欢迎。随后蒙古族小伙子一手拿着酒瓶,一手端着酒杯,给每个游人敬酒。
江勇军江天明二人混在旅行团人群中受到了蒙古族姑娘小伙子的热烈欢迎,平时不敢大口喝白酒的江天明在这热烈的场面,着实豪爽了一把,一口把白酒喝了下去。
梦中的草原就在眼前,江天明奔向旷野,满地打滚,忘情欢叫,呼吸着略带清甜的青草气息,尽情地享受大草原的恩赐。这时,他感觉到自己已经和蓝天、绿草、白云、羊群融成一体了,和大草原也融成一体了。
江勇军看着江天明兴奋的样子,仿佛回到童年,和江天明在家乡小河边草地上放牛呢,不由得也大呼小叫,好像忘记了一切。
忘情了一阵,江勇军说:“这儿有骑马、射箭、卡丁车等娱乐项目,我们去玩玩。”
江天明最感兴趣的还是骑马,开心地说:“骑马吧,回味回味我们小时候骑牛的情景。”
二人走到骑马处,江勇军从经营骑马生意的牧民那儿租了二匹马。江天明小心翼翼地爬到马背上,一手紧紧抓住马背上的扶手,一手抓住缰绳。牧民用一根绳子套在马的鼻环上,然后引导着他们在草地上慢悠悠地走着,中规中矩,完全没有江天明想像中蒙古铁骑的雄姿英发。刚开始坐在马背上的感觉有点胆战心惊,慢慢地江天明也就习惯了。他坐在马背上尽情向远处眺望,尽情地领略着美丽草原的风光,亲身感受了像歌里唱的那样“兰兰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的意境。草原的辽阔让人感觉到她那粗犷宽宏的气势,微微起伏的丘陵像万顷波涛中缓缓舒展的锦缎,羊儿低头啃着草,马儿轻轻地甩着尾巴,一副悠然自在的样子。在牧民的吆喝下,马儿的速度开始快了起来,由于是第一次骑马,还没掌握好马儿跑步时的起伏,江天明被颠的脚都脱离脚蹬了。这时候,他刚才的悠闲早被抛到九霄云外了,才一会,屁股就被颠簸得痛起来,但是驰骋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却有一番从未有过的兴奋冲动感。一个小时下来,江天明腰酸背痛,全身几乎都要僵硬散架了。他想到古代战争,蒙古铁骑一边骑马,一边打仗,真是勇士啊!
渐渐地,太阳落山了,像一个没有热气的火球慢慢地向地平线坠落,给草原上的一切都镀上一层金黄金红的光芒,落霞与夕阳相映成辉,把草原傍晚的天空映照得格外壮丽。也许是草原上没有建筑物遮挡的缘故,江天明视野所及之处,竟满眼全是火红火红的余晖,如诗如画,如梦如幻。不知从哪里传来的“哦……啊……”的歌声在辽阔无边的草原上无限地扩散,很远又很近……
为了更真实地品味草原之夜,江天明放弃了江勇军提议的够得上星级标准的蒙古包饭店,而是选择了一个个体蒙古包落脚。草原人热情好客,当他们走进蒙古包时,主人便连声说:“塔,赛白好”(你好的意思)。”然后为他们沏上热腾腾的奶茶,并捧出香喷喷的奶酪、奶皮子、奶豆腐、酥油之类的小吃给他们品尝。当晚有十多人住在江天明所落脚的蒙古包里。入夜,主人为他们准备了以羊肉为主的丰盛晚餐:手扒羊、羊背子、烤羊腿、炸羊排、炖羊肉、灌羊肠等,还有60多度的“蒙古白”烧酒。晚餐进入高丨潮丨,主人便唱着“迎宾歌”,开始向他们频频敬酒。那歌声,那肉香,那酒醇,那股浓烈的、粗犷的、热情的蒙古族气氛,使他们当中一两位不会喝酒的人也禁不住喝上几杯,能喝的更是醉倒在蒙古包里。
大草原真不愧是“歌的海洋,酒的故乡”。
晚上,躺在宁静的蒙古包里,透过天窗,遥望星空,倾听远处偶尔传来的几声牧羊犬叫声,这对于久居南方喧嚣闹市的江天明来说,那份清静无为忘却一切的心情,妙不可言。
草原夜短,天亮得特别早,他们早早地起床,江勇军说去观看敖包。江天明早在《敖包相会》歌曲中不知唱了多少遍的敖包,一路上新奇无比。走近敖包,才惊奇地知道敖包其实是用石块垒起的一大堆石头,他原以为是帐篷或者一种草原信物呢。经过江勇军的解说,他才明敖包是大草原的“指南针”。因为,大草原一望无际,没有任何标志,最容易迷失方向。于是古人垒石为记,只要能找到敖包,便能找到回家的路。敖包皆坐北朝南,建在显露的高坡上,方圆一百多平方公里都能看到。天长地久,敖包逐渐成为牧民祭祀神灵的地方。他们也按照风俗,每人找来三块石头垒到敖包上,然后双手合十,祈祷了一番。
吃完中饭,在回鄂市的途中,江勇军特地拐了一个弯,带着江天明来到伊金霍洛旗参观成吉思汗陵。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