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辈石油工作者的峥嵘岁月:不朽的忠魂》
第49节作者:
马至中原 日期:2012-03-04 21:44:56
第四十章:十斤娃大闹调度会;王进喜欲战张云清;
1958年7月,两大油田实力相当的一场优质高速钻井擂台赛,终于决出了胜负。新疆的张云清队以月进尺1277米的新纪录,战胜了曾获全国最高纪录的玉门王山娃队,王山娃队败下阵来。
新疆的标杆队一举战胜了玉门的标杆队。这一消息完全不亚于发生了一场颇具规模的大地震,使得整个戈壁滩乃至祁连山都似乎撼动了,全矿干部职工为之哗然。
尤其是1210队所属的钻井二大队,更是风云突变,如临灾难一般。以大队长为首的领导一班人,立即在大队调度室,召开了钻井队长以上管理人员、及工程、地质技术人员参加的座谈会,会议的主要议题就是:深化总结1210钻井队败北的主要原因,进一步吸取经验教训,去粗取精,以利再战。
我父亲在会上做了总结性发言,并表示进一步总结经验,坚决战胜新疆的1202钻井队,把失去的荣誉再夺回来。
与会的人们谁也没想到,就在会议即将结束之际,门外突然闯进来一位略显清瘦的西北汉子。
他什么话也没说,直冲着主席台就走了过去。大伙都认识他,这位西北汉子,就是小名叫作十斤娃的贝乌5队队长王进喜。
尽管王进喜带领的贝乌5队时下已经崭露了头角,尤其是他首先实验成功的整拖搬家的经验,已使他名声大振,但他与他带领的贝乌5队,目前还不是玉门的顶级标杆队,他们队此时还奋战在鸭儿峡探区,因此,他也没有资格参加此次会议。
大队长见他走上台来,起身示意他坐下,他可不管那一套,走到台前,转身冲与会人员大声说道:“是这,我代表贝乌5队全体职工,坚决要求转战白杨河……”
“王进喜,这是开会,你快给我坐下,有话下来说。”大队长不等他说完就朝他喊。
王进喜根本不管不顾,冲大伙儿继续说道:“他张云清,也不过是咱玉门出去的,工人是一样的工人,钻机是一样的钻机,凭啥让人家压着咱,不吃馍馍,争口气,我们不服。”
大队长这下可急了,一拍桌子指着王进喜说道:“王进喜,你……你还有没有组织纪律性。”
另一位负责人也冲王进喜说道:“有话下来好好说嘛,现在是开会,快下去。”
王进喜依然不管不顾,声音提得更高了,“是这,俺不管处分不处分,今天先把话说下,老子就是跟他张云清干上了。”说完转身离开了调度室。
王进喜大闹调度会,一下子出了名。恰逢部长余秋里赶到了玉门,他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驱车赶往贝乌5队的施工现场,专程来看望了王进喜,并对随行的几位局领导郑重地说道:“比赛比赛,不是为别的,实指望提高一下我们国家的钻井速度,没想到半路杀出个程咬金,这把火烧得好,适当其实,你们各位局长大人们,可不要打压,一定要给予支持。”
随行的各位局长,纷纷点头答应。
从此,王进喜的贝乌5队也挺进了白杨河,并且取代了我父亲的1210队,与新疆张云清的1202队又拉开了赛事。
日期:2012-03-05 23:59:16
第四十一章:王进喜荣摘最高奖,祁连山插上标杆旗;
同我父亲一样,王进喜自从比赛一开始,就搬着行李住到井上,没白天没黑夜的和大伙儿一起干,困了就在泥浆槽子里铺上块毛毡,头上枕着一个牙轮钻头打个盹,爬起来接着干。
一个月之后,也就是1958年9月,王进喜队创月钻井进尺5009.3米,不仅战胜了张云清队,还远远超出了世界纪录,在祁连山上树立了新标杆,实现了“月上五千”的新目标。
而张云清队创当月打井进尺4300多米,尽管打破全国纪录,但落后于王进喜。
1958年10月6日,王进喜代表玉门油矿,出席了石油工业部在新疆克拉玛依油田召开的钻井工作打擂现场会。
这天,友谊馆万人广场上彩旗飘飘,人头攒动,大会现场热闹非常。
张云清代表新疆1202钻井队第一个登上擂台,他拿起话筒,看了看台下,然后大声说道:“我们02队要为五千米钻井月进尺标杆而奋斗”
他的话音刚一落,玉门05队队长王进喜大步跨上擂台来,从张云清手里抢过话筒,朴实而深沉的说道:“新疆1202队如能月上五千,我们玉门的贝乌05队就能月上五千一!”
张云清一听这话,毫不示弱,他又抢过话筒大声说道:“我们02队的目标是五千二!”
王进喜当即又抢过话筒,高喊:“六千米!”
“七千米!”张云清绝不示弱。
会场的气氛也异常热烈。
王进喜又抢过话筒高喊:“我们月上九千米!玉门的石油人都是好汉!标杆永远焊在祁连山上!”
王进喜的吼声刚过,新疆石油管理局总地质师杜傅民也热血沸的
站起身来,他一把抢过话筒,略有些口吃的喊道:“你王进喜要……要把标杆……焊祁连山上,我们就用电气焊,给你割……割下来,我们新疆要……要月上一万米,标杆……一定插天山!”
他的话引起了热烈的掌声,会场上群情激奋,欢声雷动,久久不息。
会议结束后,两队继续比赛。实际上,通过这次比赛,两地的钻井工人,情绪愈加高涨,自愿加班加点,甚至连续工作十几个、二十几个小时不休息,其他钻井队也是如此。而两个参赛队,竟然互相通报各自的进度和经验;互相派人到各自的井队观摩学习。
胜负已然不重要,但无论是胜还是负,以王进喜为代表的这些老一辈石油工作者们,他们忘我的工作精神和高涨的工作热情,使得我国的钻井速度一下子提高了一大截,创造了中国石油钻井史上的新纪元。
时至今日,六十多年的时间过去了,那些英雄们的音容笑貌,早已渐行渐远,笔者只能从几位年逾古稀的老人们,那些久已模糊的记忆之中,以及现存的片言只语的资料和图片中,寻找他们的工作业绩和丰功伟绩。
据资料显示:1958年,全国石油勘探面积比上年扩大了3.5倍;原油可采量增长了2.7倍;钻井数量是上年的40倍。
他们所创造的工作业绩,与丰功伟绩,是永远值得我们铭记的。
截止到1958年底,玉门的石油总产量已达到了100万吨,到了1959年,玉门的原油总产量,更是达到140万吨。
这些成绩的取得,而与一次一次的在工人队伍中开展的劳动竞赛高潮,自然功不可没。而更加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工人阶级忘我的牺牲精神和乐观的英雄主义,以及豪迈的气魄,无疑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的延续,他们为新中国的石油工业的发展,浓墨重彩的书写了灿烂与辉煌的一笔,也为个人的人生与祖国的命运有机结合,勾画出绚烂的篇章。
1959年国庆节,张云清和王进喜一道代表英雄的石油工人光荣地出席了“全国群英会”,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获得由周恩来总理亲自签发的“劳动英雄”奖牌。
从此之后,学习王进喜的热潮,在玉门乃至全国蔚然成风。玉门的石油人,也将从这里出发,东进松辽,南下四川,跑步上长庆,二进柴达木,三战吐鲁番,在全国的江河大地上,展开了新一轮的石油大会战,并一举甩掉了“贫油国”的帽子。
著名诗人李季,曾赋诗盛赞玉门:“苏联有巴库,中国有玉门,凡有石油处,就有玉门人。”
接下来,我们这个石油家庭,也开始随着石油大军的转战,而东奔西走了,并经历了波澜壮阔的辉煌与壮烈。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