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浴皇后》
第5节

作者: 叶捷娜
收藏本书TXT下载
  看着孔晓蕊眼中询问的目光,永基进一步解释:“臣弟的绮园在牡丹园隔离,当年先帝赐园的时候是一起赐的。臣弟每年都会与皇兄一起赏牡丹花。今年花期都快过了,皇兄不来,臣弟很是思念这里的花,自己来了,想不到见到皇嫂,打扰皇嫂画画了”。孔晓蕊笑称没有。永基轻轻摇头叹道:“皇兄要是看到你,肯定会治安国公的欺君之罪了。安国公告诉皇兄说皇嫂样貌平平,没有读过书,不懂礼仪,臣弟看到根本不是这回事,孔大人要麻烦了”。安国公是孔晓蕊当了皇后以后,皇帝按本朝之例给孔建炎的爵位。根据南晋制度,为避免后宫干政,四妃(贵、淑、贤、德)之上的皇亲国戚都要离职。孔建炎当了安国公后就辞去了朝中的一切职务,做起了有名无实的安国公。孔晓蕊听后只是睨视永基微微弯唇一笑:“七弟很擅长画画吗?”永基道:“并不擅长画,但是擅长评画”。孔晓蕊点头无语,因为她也深知皇家的宝贝很多,永基的见识应当是不凡的,会评好坏优劣应是不假的。永基道:“你的功力一看是不错的,但画法主要是江南派和南粤派,你如果再学一些宫庭画法,三者能融会贯通,集大家之成,成就会很高”。孔晓蕊摇头道:“我还真没见过本朝宫庭画师的名画”。永基笑道:“这个简单,明天我会带一些书给你看,也拿一些现在宫中最有名画家郑世宁的画给你看,你在从中悟吧,以你现在的成就和资质,很快会悟出真谛”。孔晓蕊微笑不语,只觉得这个王爷真是一个没有架子的人,待人又随和,可惜不是自己的丈夫。想着,脸不禁红起来。永基见状以为是自己在这里,让孔晓蕊不自在,于是赶紧说:“皇嫂继续画吧,臣弟去赏花”。

  日期:2012-02-03 10:19:10
  第七章 牡丹花开(下)
  第二天下午,孔晓蕊照例去画画,永基果然把书带来了,这些书在孔晓蕊看来,真的是宝。晚上回去,翻来认真看,认真学。小婵和娟儿以为她的书是深柳堂拿过来,并不以为意。此后,孔晓蕊每天去镂月亭都见到永基来赏花。有一天刚到不久天就开始下雨,永基帮孔晓蕊一起把画具搬到镂月亭中,因为脸上着了雨,孔晓蕊忙用手绢擦拭,抬眼时正好对上永基那带着欣赏而又倾慕的眼光,不禁吓了一眺,但随即镇静下来。

  此后几天,孔晓蕊都不去镂月亭了,她不想惹事,自己进宫不给家里带来福气也罢了,决对不能闯祸,她告诫自己。
  三月间过了,牡丹花的花期也过了,孔晓蕊在四月期间就忙于把牡丹园的其他轩、阁、亭的草图画了,在此期间,她偶然也遇到永基,但永基似乎也知道她的顾虑,对她也彬彬有礼,而她也不好显得小家子气,同样落落大方地与他交谈。她不知道,实际上永基每天都来园子,都在不同地方悄悄地看着她,只是在没有人的地方装做与她偶遇。

  五月间天热的时候她再也不在下午游园了,而是在晚膳后去走走,此时礼仪已经全部学完了,下午的时间多数是在深柳堂中看书,婵儿把茶泡好后,就回去刺绣,宫女们不喜欢这冷冷清清的书房,而孔晓蕊也不喜欢多人侍候。深柳堂每天负责清洁的太监在早上把清洁做完后,下午也不会来打扰孔晓蕊。深柳堂成了孔晓蕊的天堂,下午回去用膳时有没有读完的书,她还会带回寝宫。

  永基有一天也来到深柳堂,提议下棋,两人对弈了两个时辰,永基赢了三子。以后的日子,他俩经常在深柳堂读书、评书、对弈。孔晓蕊在深柳堂画画时,永基会进行指点。孔晓蕊也从永基口中了解不少朝中大事,他们之间的相处因为双方都知道自己的身份,行为举止都尽量坦然,但各自心中都明白对方是自己的知已,她开始称呼永基“小七”,永基也不再叫她皇嫂,而改成为她在舅家时的小名“薇儿”。

  日期:2012-02-04 09:04:42
  第八章未雨绸缪(中)
  孔晓蕊感叹归感叹,但为冬天作准备还是有必要的,她知道这帮奴才与自己在这里受苦这么久,心中一定很失望难过,自己有责任让他们过一个好冬天,明年的事明年再说吧。
  她转头叫婵儿把两幅刺绣和两幅画一起拿过来。孔晓蕊叫婵儿与娟儿一起把一方帛上的绣图展开,只见上面是一幅当朝最有名画家郑世宁所画的蝶恋花,属苏州双面绣,花、蝶在上面栩栩如生,崔英贵原来是侍候先帝的大太监之一,是见过世面的,娟儿是侍候先帝宠妃姚妃的人,也是见过世面,见了这幅绣品,两人都忍不住叫好。
  另一方帛上绣的图则是孔晓蕊自己画的仕女图,题目为牡丹亭少女,所绣的画是一少女在观赏牡丹花,亭子下的牡丹花是镂月亭的牡丹花,但亭子的形状却不是镂月亭,只是在牡丹园中的人见了此图都会联想镂月亭。这幅图上人物的眼睛及衣服上的花纹都极为漂亮,牡丹花更是娇艳欲滴,崔、娟二人也忍不住叫好。

  孔晓蕊平时与婵儿讲话喜欢用吴语,他们知道这位娘娘自十一岁到十三岁期间是在金陵长大的;而她与阿珍讲话时喜欢用粤语,而这两个丫头各有所长,但这两幅绣品是娘娘与她们两人一起完成的,看来三人的女工真的不错。孔晓蕊指着两幅绣品说:“你把这两幅刺绣拿到京里最有名的“江南绣坊”寄卖,告诉他们每幅最少二百五十两,卖后有一成的银子归他们”。

  另外两幅在白绸上画成的画,一幅是花鸟画,一只长尾小鸟歇在湖中的一朵荷花上,荷叶上还有露珠,湖中之水有太阳的霞光,一看就是一幅湖边的晨曦图,美不胜收,湖的景色就是园中的云龙湖的一角;另一幅是仕女图,有三个仕女,一个吹笛、一个抚琴、一个手拿琵琶,衣服华丽,刺绣讲究,后面是一个镂空的大紫檀屏风,侧面的一个架上有很多古董,多是唐宋名窑瓷器,富贵之极。崔、娟一看,架上的瓷器实际上就是牡丹园中永福堂孔晓蕊寝宫的瓷器,另外的屏风和架子虽没见过,但肯定娘娘是见过的,才能画得如此生动华美。

  两幅画画技之高,在京城中也可能排在前几名。孔晓蕊吩咐崔英贵:“你把这两幅画拿到‘八仙画廊’寄卖,告诉他们每幅最少要卖一百伍十两银子。你想办法把婵儿一起带去”。
  又吩咐婵儿:“你告诉绣坊,说我们可以定作刺绣,只要客人把画拿来,我们可以照绣,但定作的刺绣一年不超过两幅,每幅最低价不少于三百两银子,告诉他们我们绣的尺寸,太大我们也没时间绣;定画可以多一些,价钱不能少于每幅一百五十两”。
  崔英贵与娟儿见状哭道:“娘娘的东西不能外流,我们还有一些积蓄,先用我们的吧”。孔晓蕊摇头道:“我这个娘娘都不知道还能当几天,只等圣旨来废了吧了,你们的钱不容易,留着自己将来用吧”。
  日期:2012-02-04 09:08:27
  第八章未雨绸缪(上)

  随着七月秋风吹来,天气渐渐转凉,孔晓蕊觉得有些事要未雨绸缪了。她让小婵和娟儿为自己准备多块白绸,打了矾,然后开始在上面画画。从七月下旬到八月她只是专注地画两幅画。到了晚上与婵儿、阿珍一起刺绣。八月初,一场大雨下来,天气的凉意更浓了。
  孔晓蕊把崔英贵和娟儿一起召来问道:“我们在这里过冬天还缺少多少银子?你们报个数给我,要实数”。崔英贵心想就算报给你,你也拿不出,于是道:“我们园子里原来守园的太监加上我们过来这边的人的寒衣按品位等级总共最少也要五百两银子;过中秋、过重阳、过太后的千秋节、过冬至、过年,按品位等级,娘娘应给大家的赏钱最少也要五百两;中秋过节的月饼、九月重阳节的糕点以及各节的宴席,最少也要三百两;园子很大,冬天会很冷,各处的碳火是必不可少的,要预备从今年十月到明年二月的碳火,起码需要三到四百两银子”。

  看了看孔晓蕊的表情没有变化,崔英贵继续说:“当然,光禄寺会发一部分给我们,但大部分碳火会象娘娘和我们的月钱、俸禄一样被扣,目前的俸禄春、夏过日子问题是不太的,春、夏的节日就只有两个,一个是娘娘自己在三月间的千秋节,一个是五月的端午节,娘娘的千秋节按宫中规矩,应赏赐给侍候娘娘的人千秋钱按目前园中的人数计,最少也要一百五十两,但娘娘自己的月例都没有,万岁爷也没有另行从库中拨银子,哪来的赏钱;端午节也就只是吃几个种子应景吧了,没什么事”。

  孔晓蕊点头道:“照崔公公的说法,我们从现在到明年三月天气转暖,总共还缺少近两仟两银子”。崔英贵与娟儿都点头称是。孔晓蕊心里不禁感叹,在这里只过几个月就要花两仟两银子,而在广州舅舅家的两广总督府,全府上下也有六十余人,但一年的花销总共也就是一仟两,皇家的花法真是不样啊,动不动就要赏钱。
  日期:2012-02-05 09:11:41
  第八章未雨绸缪(中)
  孔晓蕊感叹归感叹,但为冬天作准备还是有必要的,她知道这帮奴才与自己在这里受苦这么久,心中一定很失望难过,自己有责任让他们过一个好冬天,明年的事明年再说吧。
  她转头叫婵儿把两幅刺绣和两幅画一起拿过来。孔晓蕊叫婵儿与娟儿一起把一方帛上的绣图展开,只见上面是一幅当朝最有名画家郑世宁所画的蝶恋花,属苏州双面绣,花、蝶在上面栩栩如生,崔英贵原来是侍候先帝的大太监之一,是见过世面的,娟儿是侍候先帝宠妃姚妃的人,也是见过世面,见了这幅绣品,两人都忍不住叫好。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