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道救时 不一样的曾国藩》
第48节作者:
扬光RC 道光二十七年(1847),曾国藩被任命为武会试正总裁,他在闱中作诗:
禁闺莲漏己宵深,
凉月窥人肯一临。
此地频来从案牍,
吾生何日得山林。
貔貅雾隐三更漏,
河汉天高万籁沉。
火冷灯青无个事,
可怜闲杀爱才心。
日期:2022-06-13 10:42:16
不一样的曾国藩(97)
第十四章
《经世文编》领衔撰 提携后辈受人尊
前文说到,陶澍与贺长龄、魏源曾有约定共同推动湖湘人文之发展。那贺氏与曾氏何干呢?请接着往下看:
国藩顿首顿首耦庚前辈大人阁下:
二月接奉手示,兼辱雅贶,感谢感谢!过蒙矜宠,奖饰溢量。国藩本以无本之学,寻声逐响,自从镜海先生游,稍乃粗识指归,坐眢见明,亦耿耿耳(《复贺耦庚中丞 道光二十三年书》(《曾国藩全集》“札 卷一”)。
窃以为天地之所以不息,国之所以立,贤人之德业之所以可大、可久,皆诚为之也。故曰:“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今之学者,言考据则持为骋辩之柄,讲经济则据为猎名之津,言之者不怍,信之者贵耳,转相欺谩,不以为耻(《复贺耦庚中丞 道光二十三年书》(《曾国藩全集》“札 卷一”)。
国藩以兹内省早岁所为,涉览书册,讲求众艺者,何一非欺人之事?所为高谈今古,嘐嘐自许者,何一非欺人之言?中夜以思,汗下如霤。顷观先生所为楹帖,道在存诚云云,旨哉其暗然君子之言乎?果存诚而不自欺,则圣学王道又有他哉?镜海先生庶几不欺者也。倭艮峰前辈见过自讼,言动无妄,吴竹如比部天质木讷,贞足干事。同乡则黎月桥前辈至性肫肫,陈岱云行己知耻,冯树堂有志力学,皆勉于笃实者也。国藩虽愚柔,既闻明训,敢不请事。若夫读书之道,博学详说,经世之才,遍采广询,自度智慧精神,终恐有所不逮(《复贺耦庚中丞 道光二十三年书》(《曾国藩全集》“札 卷一”)。
此信是写给时任贵州巡抚的贺长龄(字耦庚)的,自是称其为前辈。开头“顿首顿首”,可见尊敬之至。信中多次提及“镜海”先生,所为何人?此公就是陶澍、贺长龄等共同的好友——唐鉴、唐镜海先生。
前文已述及湖南大佬陶澍,作为其任职江苏及督两江时的属下贺长龄也是绕不过的人物。何况他与陶澍、贺长龄、唐鉴又是至友呢,且更与本书传主都有相当的师承关系。所以,接下来说说贺长龄(贺熙龄)兄弟。
亦文亦官贺长龄领衔编撰《经世文编》
贺长龄(1785~1848) 清朝贵州巡抚、云贵总督。字耦耕。湖南长沙人。
在曾、左大显之前,湖南先后出现过四个著名的督抚,他们是陶澍、贺长龄、李星沅,劳崇光。均为湘中士人集团所尊敬的人物,这四个人中,名声最大的是淘澍,影响最大的则是贺长龄,甚至可以说,贺是早起湘中士人集团的领袖。明清史大家孟森先生指出:“嘉道以后,留心时政之士大夫,以湖南为最盛。政治学说,亦倡导于湖南,所谓首倡《经世文编》之贺长龄,亦善化人。而陶澍以学问为实行,尤为当时湖南政治家之巨擘。”嘉庆、道光年间,社会矛盾逐渐尖锐,王朝危机开始显现。于此相对应的是,明末清初之际的经世致用思潮再度兴起。
贺氏的影响大,主要原因是:一方面贺是《皇朝经世文编》的主编,对于以经世致用为价值追求的湖湘士人来说,这部书乃他们的必读至书,且贺人品端方,为官有政绩,于是自然成了他们的精神领袖。另一方面贺氏家族势力强大,人脉广泛。还有其弟熙龄、丹麓等或为朝中御史,或为社会名士,都有相当高的威望。贺家还在长沙城里办学经商,财力雄厚。湘中士人的头面人物如左宗棠、罗泽南师生、江忠源、刘容、欧阳兆熊以及湘阴郭家(郭嵩焘兄弟)、善化孙家(孙鼎臣兄弟)、茶陵陈家(陈源兖兄弟)等都与贺家关系密切,有的还在贺家做过西席(家塾教师)。所有这些,使得贺长龄在当时三湘士林中有着极高的声望。
《皇朝经世文编》曾被誉为晚清经世派兴起之宣言书。它的成书,学术界普遍认为主要是魏源的贡献,甚至避而不谈另一核心人物:贺长龄。但从《皇朝经世文编》编撰所需的思想基础、《皇朝经世文编》编撰所需的物质条件、贺长龄本人的看法及后人的有关论述等方面来看,在《皇朝经世文编》的成书上,贺长龄做出了甚至比魏源远远还大的贡献。不深研者,当然是不知其幕与细节的。
日期:2022-06-14 07:19:00
不一样的曾国藩(98)
第十四章
《经世文编》领衔撰 提携后辈受人尊
同声同气振兴湖湘大倡“经世致用”
陶澍和贺长龄同是岳麓书院校友,求学岳麓期间自然深受湖湘文化温润化育,且慢慢浸入心肺,相识相交志趣相投、引为知己。加之二人任职江苏、两江时既有隶属关系,其政见又颇为相同,更为实现其抱负同声同气。坊间盛传二人曾专为湖湘人才培育而商议,以促湖湘士人蔚起。为此,经陶澍建议,似成立以其为主、以贺氏兄弟为辅的"湖湘人才铁三角”的育才计划。
陶澍和贺长龄对“振兴湖湘”的人生理想早已达成共识,但如何培育人才,陶贺二人均也进行了实践,但终究不成体系,难以大有作为。
在江苏任上,一次,陶澍和贺长龄在巡抚衙门又促膝长谈,当谈到湖南自汉唐以降似乎难有才人出,不由为之慨叹。俯察二人之职位,又觉二人应主动担起此份责任,为振兴湖南的人才付诸行动。
二人谈得越来越投机。陶澍理了一下思路,又缓缓地说道:“耦耕啊,纵观古今,史上湘籍人士鲜有杰出人才,远不及他省。”
“陶公所言极是,余亦常思其故,早已想与公商谈大计,如何扬我湖湘意气,壮我湖湘之威,传我湖湘文脉。”贺长龄附和道。
“是啊。三湘四水之地,以资江为流,史上即使偶尔现一二惊艳之人,如北宋濂溪先生(周敦颐)、明朝西涯先生(李东阳,谥号“文正”)等,亦如流星闪过,难有群雄并起之势啊。”说到这儿,口气不由得又有些放低。
“予独处时,也曾多次思过此事,也曾自问是何原因?为何无江西、河南、陕西、福建等省之情?更无江苏、浙江、安徽等地文华荟萃之盛呢。年兄可否有虑?”
贺长龄听陶澍的一说,愣了一下,然后说道:“子霖兄,你此问我也想过,但却无深思。愿闻公高见。”
陶澍捋着胡须,微微一笑,站起身在客厅踱起步来。过了一会儿,说道:“我丁忧在籍之时,曾于醴陵书院督课育人。经过几年求索,略有小成,但总觉不尽然。今日,也与你共议一下。”看来陶澍是有所准备,开始了他的长篇大论:
“首先,一地崛起务须有赖于一种哲学、一种思想为依托。濂溪先生(周敦颐)虽是湖南道州乡贤,但其思想大成后却居于江西、显于江西。他促成“濂溪学派”的兴起,进而使得江西在宋时涌现出一批人才”。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