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军神——李靖大将军传奇》
第2节作者:
怀旧船长 其时隋炀帝杨广刚刚在汾阳行宫里快活了数月,乘兴北巡长城,想在草原上跑马狩猎,不料招来了突厥始毕可汗的雄兵。原本俯首称臣的突厥人突然翻脸,一路追杀,随驾北巡的五万大军被突厥骑兵冲散,只剩三万。炀帝命儿子齐王杨暕殿后。杨暕分兵一万,将突厥前锋引向崞县。宇文述引军两万保护炀帝车驾,迅速退守雁门城。
突厥经年犯边,但将中国皇帝搞得这样狼狈还是头一次。究其这场大祸的原因,是炀帝轻慢了胡人。他眼见突厥部落几经整合,逐渐强盛,欲重演将隋室“义成公主”嫁给突厥可汗的故伎,再找一位皇室的“公主”嫁给始毕可汗的弟弟叱吉设,并封他为南面可汗,以离间掌权的阿史那氏兄弟。叱吉当然知道这是一种收买行为,不敢接受册封,赶紧向兄长陈情。始毕可汗得知后大为恼怒。接着,杨广命黄门侍郎裴矩诈称要与突厥汗国交易马匹,将始毕可汗的宠臣史蜀胡悉诱骗到边城马邑郡(今山西朔县)斩首,然后派使者向始毕宣诏,称史蜀胡悉背叛可汗来降,大隋已经帮可汗料理了。始毕可汗本来就对隋朝不满,经此二事,深恨杨广。就在杨广于汾阳宫欲仙欲死的时候,他已暗将诸部兵力调至漠南建牙之地大利城,只待杨广到边地后将其围困,教训一下这个不可一世的汉人皇帝。
突厥的骑兵来得很快。杨广刚刚把雁门官署充作行宫住下,外城就被围得水泄不通。幸好雁门地势险峻,城墙坚固,军民死守,才没有被一举攻破。
四十六岁的杨广坐在雕花椅上,双手扶案,目光呆滞地望着面色惊惶、腿股战栗的臣子们。这位当了十一年皇帝的俊秀中年人,因过度淫乐,脸色灰白,已不复当年平定天下时的英武。
行宫内鸦雀无声,但合城内外,呐喊声此起彼伏,令人胆战心惊。
“都两天了,外面情形如何?”杨广斜睨了一眼大将军宇文述。胡须花白的宇文述刚刚巡视城防回来,衣甲上还滴着雨水。
“启禀陛下,老臣刚刚接到斥候来报,雁门郡所辖四十一城,已被突厥人攻破三十九城,只有雁门郡和齐王殿下据守的崞县没有被攻破。本城伤亡三千余众,敌军亦有数千人伤亡。不过,为保陛下安全,军民士气高涨,正努力奋战,誓与雁门城共存亡。”宇文述毕竟打过大仗,神色并不惊慌。
“城中粮草如何?”杨广没理会臣子们的一片大哗,强自镇定。
民部尚书樊子盖奏道:“陛下,臣已同雁门郡丞陈孝意核查清楚,城中军民共计十五万,粮草最多够支二十……”
“天”字还没出口,只听“嗖”的一声,一支长箭飞过樊子盖的头顶,“夺”的一声,钉入驾前书案,吓得杨广“啊”的一声,本来灰白的脸顿时如同白纸,差点瘫倒在椅子上。
日期:2012-03-09 09:28:45
宇文述快步向前,伸手拔出箭矢,挥剑在手,大声道:“陛下,城中粮草支持不了多久,与其坐以待毙,不如让老臣选拔几千精骑,保护圣驾突围。当务之急,保圣驾要紧啊!”
杨广坐直了身子,迅速恢复了镇定,冷声道:“众爱卿,情势紧急,你们有何良策?”
纳言苏威道:“陛下,万万不可!雁门城地势险要,虽城小缺粮,但现在仍有一万七千名愿效死力的将士,加之全城老少奋力保驾,胡人又不善攻城,一时难破僵局。若是陛下率轻骑而出,正中胡人下怀。胡人历年犯边,始终无法将其剿灭,盖因胡人擅长骑射之故。陛下万乘之主,岂能以身涉险?”
文武百官都赞成这个说法。事实上,这些人心头都清楚:如果皇帝突围成功,他们这些臣子将成为突厥人泄愤的对象,死无葬身之地;跟皇帝在一起,至少可以苟延残喘,多一分活命的希望。
杨广本性残暴,此时虽身陷囹圄,但早已不耐烦。他大声喝道:“你们这些没用的东西!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难道要置朕于不顾吗?”
内史侍郎萧瑀是萧皇后的弟弟,以直谏得名。他缓缓地说:“陛下,到了今天这个地步,是陛下不听臣等谏言的结果。陛下三次远征高丽,导致兵疲民怨,劳而无功,将士们早已厌倦。倘若陛下下诏停止征伐高丽,专事应对突厥,必将激发军民斗志,天下效死之土自会踊跃相投。”
杨广听了,对这个小舅子恨得牙痒痒。但形势迫人,他只好忍了,对萧瑀讥讽道:“萧大人,你尽会讲这些大道理,就是拿不出退敌之策。朕今日召诸卿议事,就是要听良策,不是翻陈年旧账!”
“陛下圣明!”萧瑀见杨广听进去了,接着说:“臣苦思一日,已有三策,请陛下裁夺。”
“快点奏来。”杨广已显不耐,挥手让宇文述站回原来的位置。
萧瑀朗声道:“其一,请陛下在敌军停止攻城时巡阅将士、抚慰居民,与全城军民休戚与共,就能铸就血肉长城,使突厥贼兵难越雷池;其二,派遣使臣与始毕可汗议和,先答应其条件,待回驾京都后再诏天下军马与之决战;其三,诏天下郡守县令起兵勤王,凡有功者,或重赏财物,或除授官爵,必定会人人奋勇,何愁不能成功?”
杨广转了转眼珠,心道这小舅子虽然讨厌,但这几个主意还比较管用,于是起身道:“向始毕这反贼求和就罢了。城下之盟,岂是天子所为?不过你这第一条和第三条,倒也有些道理。拟旨吧!”
于是下诏:守城有功者,无官直授六品,赐绢百段;有官者,官阶和赐物依次增长。
大雨稍停,突厥大军攻势渐缓,终于潮水般退却休整。在宇文述的陪护下,炀帝打起精神,到城上、城中抚慰军民,并传口谕:“凡我大隋军民,奋力击贼,勿忧富贵,朕决不会让官吏们湮灭尔等功劳!”全城军民山呼万岁,拼死守城;又按萧瑀谏言,设法送出诏书。于是天下守令陆续发兵,竞相赴难。
日期:2012-03-09 09:38:36
【第一章 单骑救驾】
夜阑人静。北国的秋夜,天空群星璀璨。
在河东抚慰大使府偏房内,一位十六七岁的少年,正在把玩一柄锋利的佩剑。烛光下,剑上的寒芒如夜空的明星,闪闪发光。
一阵沉重的脚步声在庭院响起。少年迅速将佩剑塞入床底,抄起案上的《史记》,翻开,凑到灯下阅读。
门被推开,一位狮鼻阔口、面色黑黄、蓄山羊胡须的中年将军走进门来,说道:“二郎,还没睡吗?”
“父亲大人,这《高祖本纪》,每次读来,感悟都不一样。”少年微笑应道,“孩儿以为,欲成大事,须识别英才、广结善缘,方能受到拥戴,成就一番事业。”
“多读书才是正道。”中年将军心不在焉地点点头,似乎并不想与儿子讨论此事:“为父知道你想去雁门救驾,可是你还年少,没有作战经验,突厥人又十分剽悍,为父是担心你的安全啊。不过,你这腔报国热情,倒也值得嘉许。”
“是,父亲大人。”少年将书合上,“可是,父亲大人为何不率兵前往,救陛下于万难之中?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啊。”
“为父也想啊。”中年将军叹了口气,“但我们刚刚击破贼首毋端儿,河东军伤亡巨大,能参战的不到两千人了,自保都难,哪有力量勤王?突厥虎狼之师,宇文大将军那么能征善战,数万人马都一触即溃,咱们这点老弱残兵无异以卵击石啊。”
少年点点头,说道:“请父亲大人放心,孩儿已经想通了,还是安心读书,等长大了再替父亲分忧。”
中年将军捋了捋稀疏的胡须,颔首道:“在你们兄弟之中,惟有你文武兼备,为父是希望你将来为国效力,以光大李氏一门。”
“父亲大人过奖。”少年微笑道,“大哥、四弟他们不太听话,父亲也别责怪他们。”
“从小,就是你最听话了。”中年将军叹了口气,“时辰不早了,你读会儿书,早点歇着吧。”说完,关上房门,径自去了。
少年待中年将军走远,又潜心看了会儿书,再吹灭蜡烛,和衣而卧。
日期:2012-03-09 09:39:19
良久,院内再无人声。
少年突然下床,熟练地从床下取出盔甲穿好,将剑悬在腰间,轻轻推开房门,绕过屋子,腾身跃起,扒住墙头,翻身直下。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