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军神——李靖大将军传奇》
第3节

作者: 怀旧船长
收藏本书TXT下载
  待落地站稳,少年轻吁一声。院外的树丛中,一条黑影闪了出来,身后跟着一匹黑马。

  “李福,我去了。”少年将那匹神骏的高头大马拽出树林,翻身上鞍。
  “公子爷……我……”名叫李福的仆人声音有些发颤,“要是老爷知道了……我可完了。”
  “没事,快回去吧。”少年星眸一闪,两腿一夹,黑马迈步前行。少年刚开始还按辔缓行,走出数丈开外,那马四蹄如风,转眼成了一个黑点。
  这少年便是李世民。中年将军便是世袭唐国公李渊,时任大隋卫尉少卿、河东抚慰大使。
  李世民单骑逃出河东抚慰大使府,快马加鞭,径往雁门而去。自幼喜欢骑射、研习兵法的李二公子,第一次驰向战场,内心充满激动。
  由于座下黑驹十分神骏,李世民只觉身旁树木都在倒飞。从小道奔了半夜,天明时已上了大道。其时北地经年战乱,路上鲜见行人。李世民经临汾、河西、楼烦,距雁门越来越近。他打听到屯卫将军云定兴正在马邑城外招募军土,便前去相投。
  时至黄昏,道上正有青壮往军营里赶。李世民策马冲到营前,滚鞍下马,对营门口的守卫说:“烦请报知云将军,小民前来投军。”
  “投军?”那名执矛军士看了他一眼,向军营右侧一指,“投军到那边。”
  “我要见云定兴将军。”李世民本欲自报家门。但转念一想,大丈夫建功立业,靠的是真刀真枪,就不必拿父亲的官爵说事了。
  “你以为你是谁啊!”兵士没好气地说,“云大帅军务繁忙,岂能说见就见!”
  李世民只好牵着马,向募兵处走去。负责登记的军官看了一下他,再看了一眼他的马,问道:“哪里人氏?叫什么名字?”
  李世民出生在武功,但追究起来是陇西人,便说:“小民陇西人,名叫李世民。”
  “年龄?”军官抓起笔,在新军名册上划拉。

  “十六岁。”
  “十六岁?”军官把笔一放,“你可以走了,马匹可以留下。”
  “为什么?”
  “按大隋兵制,年满二十二岁的成丁方可从军。”军官白了他一眼,“不过,对马匹没有限制,你可以留下这匹马,为皇上效力。”
  日期:2012-03-09 09:39:55
  李世民当然知道这个规制,但父亲李渊征兵时,亦有不少十八九岁的少年破例入营,不过十六岁的兵丁却从未见过。他知道与这些下级军官理论,无异对牛弹琴,弄不好还真要把他的良马充军。看来得想别的办法。

  虽然才十六岁,但李世民长得身材魁伟,天生神力。平日与府中军官击技,罕逢敌手。他从小聪明果决,识量过人,从不与人纠缠啰嗦。于是,他翻身上马,掉头而去。那名军官想阻止,已来不及了。
  奔波了一天一夜,李世民饥肠辘辘,浑身发冷。当务之急,得投店填饱肚皮再说。
  马邑城历经多年战乱,城墙残破,民生凋敝。加之刚刚被突厥大军洗劫过,已差不多十室九空。天色已晚,长街上一片死寂。李民好不容易才寻了个卖羊肉烧饼的小店,下马去盔,对正在抹桌子的驼背老人道:“店家,请把我的马牵去喂点草料,再来几块饼,一碗羊肉汤。”
  驼背老人看了他一眼,说:“这位小将军,本店小本经营,先得付账,总共六个白钱。”
  李世民面皮发热,幸好天暗看不见。平时,他过的是公子爷的生活,从未使过钱,加之为逃出河东抚慰大使府,他的全部心思都在如何避开父亲这个问题上,哪里想到带钱这回事?
  正尴尬间,忽听店内一个声音道:“这位小兄弟,可否过来一坐?”声音雄浑,有如洪钟,让李世民耳膜一震。
  李世民定睛看去,但见矮屋一角坐着一位容貌俊美的中年汉子,身材魁梧,长须如墨,文士面孔,却是商人打扮。李世民从小生在官宦之家,却从未见过如此气宇轩昂的人物。
  日期:2012-03-09 09:40:44
  “这位先生,请了。”李世民一抱拳,健步走了过去,放好头盔,在汉子对面坐下。
  “这是这位公子的账,再温一碗酒来。”中年汉子摸出一把五铢,驼背老人赶紧接过。
  “谢谢先生。”李世民并非忸怩之人,见对方如此慷慨,也不推辞。不一会,店家端上饭来,李世民抓起便吃。几口羊汤下肚,顿觉身子暖和起来。

  中年汉子看着李世民吃饭,眼中充满慈和。他轻轻地喝了口酒,望着大街上腾起的沙尘,眉头逐渐深锁。
  李世民觉察到了他忧郁的眼眸,欲言又止。凭他的直觉,眼前这位气度不凡的文士,绝非常人。他与自视甚高的大哥李建成不同,向来是礼贤下士,虚心求教,无论江湖豪客,还是文士武夫,都倾心接纳。因此,年纪轻轻,就树立了威信。
  “如果我没猜错,小兄弟是去投军的吧?”中年汉子见他吃饱了,展颜微笑。
  “正是。”李世民坦然应道,“在下李世民,适才往城外云将军营中相投,没想到连将军的面都没见着。”接着,便把刚才的遭遇讲了。
  “寻常军士,焉有识人之能?”中年汉子道,“况且,沙场杀敌岂能以年齿度之?霍去病、孙伯符皆是英雄出少年,姜太公、黄汉升却以耄耋之年屡建奇功。依我看来,小兄弟年纪虽轻,但天赋神武,前程未可限量,恐怕远非这位云将军可比。”

  李世民心头一热。跟随父亲到河东以来,府上幕僚多夸二公子堪比周瑜,但李世民多当那是阿谀之词。今日在这边城小店,得遇这位文士,顿生如遇知音之感。
  “世民鲁莽,还未请教先生大名。”李世民站起,深深一揖。
  对方还礼,再请李世民落座,缓缓说道:“恰好我也姓李,名靖,字药师,关中三原人氏。”
  日期:2012-03-09 09:42:57
  李世民心头一震。这个李靖,他可是久闻大名。此人从小勤习兵法,系大隋已故名将韩擒虎之甥,被黜大将军李药王之弟。据传,当年韩擒虎教他兵法时,称当世只有李靖可与之论孙、吴;宰相杨素曾指着自己的座席对李靖说,你将来必坐到这个位置。李世民曾听说,李靖因大哥李药王败给突厥人后受到牵连,从兵部主事兵马的驾部员外郎降为汲县令,从此不受重用。幸而李靖兢兢业业,造富一方,逐渐从小县县令升至中县安阳县令,后来再调任京兆三原县令。三原系上县,被李靖治理得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军民交口称赞。

  李世民并没有再行发问求证,因为他知道,有此气度之人,必是三原县令李靖无疑。
  “原来是靖公,失敬失敬!”李世民离座再拜,“世民猜想,靖公也是为解雁门之围而来的吧?怎么不见兵马?”
  “突厥数十万大军围困雁门,区区一县人马,岂非以卵击石?况且三原离此路远,情势紧急,我闻讯之后单骑而来,先行探察,再图良策。”李靖目露精芒,接着说道:“没想到在此遇到公子,亦是一人一骑,当真是巧得很啊!”说罢哈哈一笑。
  李世民听出了弦外之音,赶紧问道:“靖公难道已想出良策?”
  李靖将碗中酒一饮而尽,反问道:“公子少年英雄,可有破敌之策?”

  “据传,云定兴将军已募集大军四万,两京王师十万正从长安、洛阳星夜驰援,加上各郡县守令正挥师北进,其兵力几可与突厥抗衡。”李世民侃侃而谈,“不过,我朝军马四方集聚,加之长途奔袭,雁门城小缺粮,恐怕王师未到,其城已破,皇上堪忧啊。”
  日期:2012-03-09 09:44:25
  李靖目光一闪。他没有直接称赞李世民,而是说:“公子莫非是唐国公后人?”
  李世民一惊。没想到李靖一眼就看破了他的来历,点头道:“家父正是李渊。”
  “这就怪不得了。”李靖展颜一笑,“不过公子单骑救驾,恐怕唐国公不放心啊。”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