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比西在征服埃及与利比亚后,又计划了三次征讨:迦太基、利比亚沙漠中的绿洲地区及埃塞俄比亚。但他的海军腓尼基舰队不愿进攻自己的同族(迦太基人为腓尼基人殖民后裔),只得作罢;进攻绿洲的5万军队因遭风暴葬身沙漠;他亲率大军进攻埃塞俄比亚时,因断粮,无功而返。据希罗多德记载,此次用兵,冈比西没有准备粮草,致使还未走完全程的1/5,军粮即耗尽,但冈比西一意孤行,一味猛进,结果驮兽吃尽,最后发展到吃人:每10个兵中抽签选出1人来让大家吃掉,在此情况下,他只得回师。冈比西生性卤莽,据说患有"严重的精神错乱症",在统治埃及期间,大肆胡作非为,曾用长枪刺杀埃及的圣牛,用脚踢死自己怀孕的妻子(也是其亲妹),拆毁了许多埃及神庙,鞭笞埃及法老的死尸等,使埃及出现了"前所未见、遍及全国的最大惨祸",埃及人深以为恨。在他统治末年,波斯、米底等地出现了暴动,并很快在埃及引起连锁反应。冈比西镇压埃及暴动后,匆忙引兵回国,不料军旅途中,猝死于叙利亚。
日期:2022-07-02 06:59:53
波斯帝国的战争(下)
3.大流士重振帝国
冈比西猝死成为全帝国沸腾的信号,"人民骚动起来,在国内,在波斯,在米底,也在其他各省,发生了巨大的恶祸",巴比伦、埃兰、埃及、亚述诸省纷纷独立。在波斯本部,有一米底僧侣高墨达冒充已被冈比西秘密处死的胞弟巴尔狄亚(即司美尔狄斯),以免除兵役赋税3年,没收部分波斯贵族的牧场、牲畜、土地和奴隶为号召,顺利地夺取了政权。但这场起义很快就被镇压了。高墨达的措施触犯了波斯贵族的利益,他们与出身王族的大流士勾结,暗杀了高墨达,推翻了这个为期7个月的政变。此后两年,大流士一世出征19次,俘获9位国王,镇压了这场几乎颠覆整个帝国的起义。
大流士平定国内形势后,意识到了地方势力坐大的危害性,为此对政治、经济、军事作了一系列旨在加强中央集权的改革。他把全国划分为23个行省(行省数目各时期不一,最多时达30个),每省设总督一人,执掌一省之行政、司法、税收大权;另设督军一人,统领一省的驻军。他们直接向皇帝负责,互不相属,以互相监督。为防止叛变,在总督身边设"皇室秘书",负责宣读中央下达的各项指令,另派"国王的耳目"(亲信)到全国秘察地方军政人员的活动。军政分权的行省制与监督体制的设立,有力地加强了中央对地方及地方军队的控制。军队是帝国的支柱,为确保国王对军队的控制,大流士自任最高统帅,并参照亚述兵制,采取了6项措施:
(1)建立一支由波斯人组成的近卫军,包括1000骑兵、1000枪兵和10000号称"无敌"的步兵,其人数保持不变,如有缺员立即补足,因此希腊人称之为"不死队"。
(2)在全国设五大军区,每一军区长官统辖数省督军,直接向皇帝负责。设立军区既便于中央指挥,亦可加强地方防卫,对军事管理有重大意义。
(3)亲自规定各省驻军的规模及其兵种人员,对军事要塞戍卫军队的人数也亲自核定;同时,实行驻地调换制度,禁止本省人就地驻防。
(4)利用腓尼基人等海滨民族组建了一支拥有战舰千艘的舰队。
(5)各级军官概由波斯贵族担当。
(6)每年定期检阅军队,国都附近驻军由国王亲自检阅,边远地区则委派专员检阅。
这些措施提高了帝国的军事威力。此外,大流士还统一了币制,修筑了四通八达的驿道网,规定了各省的贡赋制度。
通过以上改革,加强了中央集权,增强了国力,确保了国王对军队的控制。
在进行改革的同时,大流士也展开了一系列军事征服,向南重新占领埃及,进而兵取北非的利比亚一带;于公元前518年,东进攫取了印度的西北部;在西面与北面,为打击欧亚草原的西徐亚人,他组织了东起中亚、西迄黑海北岸的远征,至公元前513年,亲率大军横渡博斯普鲁斯海峡,兵抵乌克兰草原,虽折兵8万余众,却占领了色雷斯地区。
结果,他不仅恢复了帝国的版图,而且使之进一步扩大:东起印度西北,西抵地中海东部沿海及爱琴海许多岛屿,南接北非,北达色雷斯,形成了一个地跨三洲、古代西亚史上版图最大的帝国。
4.帝国的衰亡
大流士一世一手建立起来的大帝国,不到百年便烟消云散。其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为希波战争。这是一场赤裸裸的侵略扩张战争,薛西斯曾直言不讳地说:"如果我们征服了那些人(指雅典人)和他们的邻居,…
我们就会使波斯的领土和苍天相接了,因为我…把整个欧罗巴的土地征服,把所有的土地并入一个国家,则太阳所照到的土地便没有一处是在我国的疆界以外了。"野心虽大,均以惨败而告终。战争结果表明,波斯帝国赖以取胜的人海战术不是希腊密集方阵和优越的海上战术的对手,这个强大的帝国被弱小的希腊击败了。波斯的锐气和实力,一挫于马拉松,再挫于萨拉米湾,三挫于普拉提亚。最终,称霸世界不成,反而丧失了不少既得土地。
希波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显赫一时的波斯帝国开始衰落。这场海陆大战使帝国的专制统治发生了危机。波斯是一个奴隶制军事帝国,它依赖强大的军事力量,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一、生活方式各异、语言、宗教及风俗习惯不同的地区和民族纳入其版图,虽然大流士多方控制,却未能使它们成为一个有机体。希波战争使帝国元气大伤,此后,渴望自由的被征服诸邦不断爆发起义。巴比伦于公元前484年和公元前480年先后两次暴动;埃及在公元前480、469、465年三度起义,而在公元前405至公元前340年间,起义从未间断;其他地区亦不同程度地掀起了反帝国的斗争,而小亚沿海诸邦,已于希波战争结束时获得独立。公元前366年,波斯西部各省联合举兵造反,直到公元前359年才被镇压下去。这种征服再征服、镇压再镇压的活动,进一步消耗了帝国的实力。
另一方面,自薛西斯以后,为争夺王位,父子成仇、兄弟反目、宫廷喋血事件连接发生。从公元前465年薛西斯被杀开始,以后的六位国君,无一善终,或死于廷臣之手,或在儿子刀下伤命。一次宫廷政变,老王自知身陷险境,渴望亲人相救,儿子来了,不由稍感欣慰,不料儿子却说:"我来是要你死。"世间恐怕再难有比这更残酷的了。宫廷内讧使中央集权制逐渐变得有名无实。可以说,居鲁士和大流士一世是波斯帝国的缔造者,薛西斯是继承者,以后诸王则贪图享受,为争权夺位而自相残杀。帝国后期,无论是国王,还是各级官吏,都腐化堕落,大兴吃喝之风。波斯贵族的习惯是一天只吃一餐,但这一餐,却从中午吃到深夜,他们不务正业,每天最关心的就是吃,并要求味道鲜美,这当然难守前辈开创的基业。
地方叛乱、宫廷内讧、统治阶级不务正业,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恶果。它使地方势力坐大,国力严重削弱,整个帝国一盘散沙,亦使军备废弛,军队训练松懈。更严重的是,由于连年征战,军队中出现了反淘汰现象,强壮的、优秀的、英勇的都战死沙场,留下来的不是老弱便是残兵。因此帝国末世,已仅存其名而无其实了,军队虽多,却属乌合之众,终无大用。如阿塔薛西斯二世(公元前404—前359年在位)于公元前401年镇压其弟小居鲁士叛乱时,尚有卫队6000骑、步兵120万、滚刀战车200辆,却被其弟的万余希腊雇佣军打得落花流水,侥幸取胜后,又不得不眼睁睁地看着这支不足万人的军队横穿帝国腹地,安然返回希腊。军队战斗力之弱由此可见一斑。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