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枯荣:一个小投资者的挣扎沉浮》
第13节作者:
雷立刚 而我的郁闷,则在仅仅周末休息日过后的星期一,就果然如期降临了。其实,人对于灾难往往是有直觉的,那天一开盘,昆明机床就迅速走低,我因为上班,无法到营业部去,只能隔一会儿打个电话,每打一次电话,价格就又跌了两三个百分点,那时的我,还并没培养出止损的纪律,我那么几次想割肉的冲动,但又对自己说,“等等看,大不了真的做长线。”就在那样的纠结烦乱中,下午,当我再度打电话时,已经跌停了。
4.25元买进昆明机床4700股,一共花去了我2万出头,是那时我的全部资金。要说1997年我作为一个新手,起初的投资收益率还是很不错的,从最初的2800元起家,虽说中间多次追加资金,但那2万里,至少一半来自股票上的收益。粗略算来,广电电子赚了700,海尔赚了2700,做短线赚了大约7000多元,股票总赢利1万余,总投入若加上6至9月又从工资里省吃俭用积攒投入股市的3000元,那么累积投入也是1万元。一个新人在不长的时间里就收益率达到了100%,远远超过同期的老童和蒋处长,我难免有些自信满满。记得当我帐户里的总资金第一次抵达了2万时,我是多么幸福,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和期待,我将它们全部买成了昆明机床,在下交易指令的那一瞬间,我以为不久后这2万可以变成3万,再变成5万……如果更幸运一点,如果我万一能逐渐达到10万,那么,我将如同进入天堂。
2万对那时的我可以说是一笔巨款,10万在那时,简直是我之前连想都不敢真想的奢望。我唯一没想到的是,这2万会在我帐户上停留这么短的时间就消逝了,它迅速恢复了1字开头,以一种与我预期相反的方向,急速变化。
如果在今天,我会知道,当最狂热的短线爱好者都身心疲惫地打算做中长线的时候,那么,中长线同样也做不得了,因为整个系统即将崩塌,中长线将出现比短线更可怕的深渊般的亏损。只是那时我真不知晓啊。其实,不知晓的人又何止是我,每一次大熊市的降临,起初多数人不都以为只是短期回落吗?那些经验丰富的老股民照样被熊市淹没,何况我这种之前并未经历过熊市的新韭菜?
时至今日,我已经深刻明白了止损的必要性。作为散户,我们最容易的是陷入自我假想,并且是站在对我们有利的角度去假想。于是,每当我们被套了,我们不是承认事实,及早离开,而是在心里盘算着是否“主力”在骗取我们这些散户的筹码,并纠结于到底要不要上“主力”的当。
我们把残酷的证券投机假想成了我们与看不见摸不着的所谓“主力”之间的斗智游戏,仿佛我们是聪明勇敢的“喜羊羊”,而“主力”是愚蠢甚至有点善良的“灰太狼”,我们时刻迷茫于“散户都在抛筹码,到底是谁在接?”、“主力在打压吸货,我可不能让他得逞”、“主力持筹成本就在这里,那还能跌多少?”之类虚妄的牢笼里,而忽略了这个血腥的市场其实并没有主力和散户之分,只有多头和空头之分,或者输家和赢家之分。
作为散户,我们在任何时候,第一要考虑的原则,是不能亏太多的本金,我们不是在和所谓“主力”打仗,我们是在和自己打仗,或许同时还在与其他散户打仗。
因此,一旦我们的亏损达到伤及本金筋骨的时候,我们必须止损。
但是,任何一种观念和规则,都是双刃剑,当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止损观念,那么,就出现了有人专门利用别人的止损观念去赚钱,将价格短暂打压到多数人的止损心理界限,当别人无法承受而割肉时,他们欣然接下那带血的筹码。这也导致股市越来越复杂,面对复杂的股市,变,成为唯一不变的原则。不过,在多数时候,还是应当尽可能止损。
其实,人生的道理都是相通的,何止是股市,无论职场或情场,何处不需要止损?在不适合你的职业上奋斗不熄,死而后已,那不叫坚持,而叫愚蠢;对不爱你的人穷追不舍,或苦苦守侯,那不叫痴情,而叫傻逼。
而所有这些,曾经我全都不懂得。
日期:2012-03-09 17:17:21
19,生态链
我那时候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东西不曾懂得,那就是,股市是一个生态链。
我们这些股民,因为种种的人生际遇和巧合,或者因为传说中暴利的诱惑,投身股市,心里憧憬着通过投资与投机,或者赚钱,或者证明我们的人生价值,或者寻找自由自在,或者同时达到以上几个目标,正因为在这些美好前景的激励下,我们百折不挠,永不言败,却惟独没有仔细考虑过,股市究竟是什么?更没认真想过,股市是一个生态链,而我们这些小股民则处在这个生态链的最底层,这与我们的聪慧勤奋与否无关,而是一个很难改变的既成事实。
在股市这个生态链里,处与最高端的是国家,它获得税收,盘活资产,无论市场盈亏,都立足不败之地;次高端是国有金融机构和公募基金,它们接近政策制定者,有时甚至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中端是私募机构,通过丰富经验和业内资源,获得超出常人的赢利机会。
而作为普通中小股民,则处在这个生态链的最低端,并从其群体角度看永无翻身之日。更可怕的是,以上从中端到高端的数量庞大的利益群体,并非可以与低端相安无事,不加干扰,恰恰相反,他们必须吞噬相当多的低端里的个体血肉,才能生存。
也就是说,低端里的中小投资者,其存在的价值,就是供中高端吞噬以维持生态链运行。换句话说,我们多数普通股民,来股市就是来把自己作为祭品奉献的。剥去种种面纱后,真相如此残酷,然而这恰恰是真相的属性。真相在古今中外,莫不残酷,可能人类这种动物,天生就是残酷的,又或许根源甚至在上帝,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上苍冷漠地看着动物们彼此撕咬,至死方休,整个过程里,上苍冷漠地旁观着,不予干预,任万物自生自灭。
由于中端和高端群体在不断吞噬低端后急剧膨胀,食量更为惊人,因此,低端里的个体,每过几年,就会基本消耗殆尽一次,而那时,青黄不接,大饥荒如同瘟疫般散布开来,饥饿如此可怕,以至于肉食者之间不得不彼此捕杀,于是会发生中端被高端吞噬的案例,甚至次高端里的部分个体,也可能不小心被牺牲。那是鳄鱼与鳄鱼之间的撕咬,那是狂蟒与狂蟒之间的吞噬,而当那时,就是所谓熊市。在熊市末期,会出现最后的恐怖下跌,称之为股灾,多数中端个体在股灾中消解,部分次高端个体在股灾里毁灭,整个肉食者群体大为瘦身,使生态链的上层再度变轻,与此同时,经过几年休养生息,新的潜在中小投资者逐渐成形,于是,一轮牛市再度渐渐开启……这,就是股市,一个生态链的演变场,一个动物世界的微缩模型。
每一轮牛市的结束与熊市的开启,表面上往往理由繁多,但本质上的理由其实只有一个,只不过,这个本质理由,恰恰是高端利益群体所不愿意说破的。例如,1997年的牛市结束,学术派们可以将理由归结为传统的业绩成长模式见顶;又如,2001年牛市结束,所谓“分析家”们的理由则是,网络新经济陷入了低迷。以上理由,都冠冕堂皇,颇有迷惑力。仿佛如果不是那样,牛市就会延续下去,但其实,最根本的原因却是:当那轮始自1995年的牛市经过两年多的延续,进入1997夏天的时候,几乎所有的有投资意愿的普通市民,基本已经倾囊入市,生态链低端已经在短期内无法再有新生血液,再也维系不住中高端的运转,于是,牛市结束了。2001年的那次,道理也完全一样。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