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捷想了想说:“小弟不才,一则身先士卒,不避矢石,如此尽忠王事,使诸王见我之忠勇;二则倚靠大哥,屡建奇功,使诸王见我之才干。这样的话,庶几可以诸王宽心。”
“嗯”,罗大纲点点头,遥望起道州城内星星点点的火光,说道:“如今我军正与清妖打得不可开交,正是用人之时,诸王唯才是举,不会详细追究你的底细。大不了,你也像我这样,不被他们重用罢了。”
难不成,罗大纲又要拉拢自己?吴捷动了动嘴唇,正要组织措辞,说一番恭敬而又不失谄媚的漂亮话。
罗大纲就像读懂了他的心思一样,说道:“我只是想提醒提醒你。我已经老了,锐气已失,也无意在军中拉帮结派,另立山头。你现在是东殿属官,与我走得太近,难免不被东王猜忌。”
吴捷呵呵一笑,说道:“大哥英雄一世,一向敢作敢当,怎么现在却瞻前顾后起来。我虽是东王属下,但东王视我为臣下,大哥待我为兄弟。小弟决非见利忘义之徒,决不会……”
罗大纲摆摆手,制止住吴捷。他一向光明磊落,从不在军中争权夺利,他把吴捷认作义弟,也是出于真心喜欢,并非要拉帮结派,并非要笼络吴捷效忠自己。他说:
“我自年轻时起就秘密反清。十年前,朝廷与不列颠开战,结果一败涂地。自那时起,我便对朝廷彻底失望,公开举起反清义旗。天地会组织涣散,纲领含糊不明,不成气候。倒是太平军甫一起事,便如风卷残云般荡尽妖氛,打得清妖不能还手。
“于是我加入太平军,希望借太平军反清。但我眼见太平军起于草莽,禁绝儒学,又篡改外国教义,料知其终究难成大事。我自诩阅人无数,知道你腹有韬略,心里藏着远大志向,便有心结交你。认你作义弟,帮你拉起队伍,皆是希望你早日成才,继承我反清志向。”
罗大纲既已向吴捷交了心底,吴捷也受到触动,说道:
“小弟不但有反清之志,更要反对皇权专制。华夏之所以积贫积弱,非皇上之罪,非满清朝廷之罪,非官吏将校之罪,根源在于皇权专制。明末大儒黄宗羲倡言‘天下为主君为客’,岂不想,两百年过去了,丞相之权尽丧,皇帝之权加强。到了满清,官员自称奴才,言官不敢言,武官不敢战,文官不能文,直教洋夷打得满地找牙。
“西方列强虽被华人视为蛮夷小邦,其文化、制度、科学、风俗等却处处领先华夏。如不列颠,其国虽有君主,然君主无权,大权皆由民选的议会掌握。诸列强以共和聚民意,以科技领实业,以实业兴民富,以教育开民智,故能成其强。小弟反清倒在其次,最主要的乃是要立共和制度、兴科技实业、夯基础教育。如此,华夏方能复兴,百姓方能安康。”
“好!好!好!”罗大纲忍不住连声叫好,说:“我就知道你气质不凡,必定胸怀大志,非太平军中的莽夫、满清官场中的腐儒可比。我虽听不懂这共和、科技、教育,却也在广东听人说过洋务。华夏内忧外患,拜上帝会救不了中国,日后救亡图存,恐怕还要学习列强、办理洋务。”
罗大纲虽是个草莽英雄,却见多识广,朋友遍布三教九流,极具战略眼光。他是太平军中少有的明白人,可惜不见用于洪秀全、杨秀清。
唯独西王萧朝贵与他交好,可西王只是副军师,凡事都仰承东王旨意。
学习列强、办理洋务,这话说起来简单,办起来何其艰难。吴捷在太平军中立足未稳,尚未取信于诸王,遑论学列强、办洋务呢?
罗大纲兴奋之余,意识到眼下的诸多困难,心里像被人泼了盆冷水。
吴捷见状,说道:“大哥,咱们还是一步一个脚印,先在太平军中站稳脚跟,慢慢扩充队伍。若诸王虚心纳谏,情愿办理洋务,咱们就尽心辅佐他们。若咱们不被诸王重用,兴国强军的主张不被采纳,咱们再伺机而动,另立旗帜,如何?”
吴捷心里知道,这不过是安慰罗大纲的假话。诸王出身草莽,个个心狠手辣,哪懂什么洋务?日后天京事变,诸王相残,结局何等残酷!
罗大纲望着满天灿烂的繁星,叹道:“天地何其宏大,个人何其渺小。人果能胜天乎?明太祖朱元璋以一介布衣,竟能倾覆元室,恢复中华。如今,咱们可比明太祖强太多了。若齐心协力,或也可以驱除鞑虏,复兴华夏。”
想不到罗大纲一介莽夫,竟有这般大志向。吴捷心受鼓舞,说道:
“事在人为。太平军以拜上帝会为武器,尚能鼓动如此多人,搅得南方天翻地覆。将来,我们以驱除鞑虏、复兴华夏为口号,定能号召天下豪杰,干一番大事业。”
8月10日夜三更,太平军主力撤出道州,经水南、七里江到达道州东南四十里的四眼桥。
四眼桥是瑶人聚居的地方,到处都是高山深涧、纷歧小路。当地汉人从来都不愿涉足这里,更别提那些骄矜怕苦的清军了。
在新加入的天地会众的建议下,太平军出敌不意地通过四眼桥,毫发无损地撤出了道州,从此跳出清军包围圈。
8月12日,太平军攻克嘉禾县城,各路兵马齐聚嘉禾。清军畏葸不前,远远地跟在太平军后面“尾追”。14日,前军进逼桂阳州。
桂阳知州李启诏有“贪酷”之名,百姓恨之入骨。李启诏弃守桂阳,却被百姓围堵在城外,羞愤难当,投水而死。
太平军兵不血刃占领桂阳。
8月15日,太平军后军撤出嘉禾,16日进入桂阳。杨秀清作出部署,派主力进攻郴州,留后军在桂阳痛击清军追兵。
杨秀清何以要分兵呢?
原来,这时候,清军总兵和春终于等来了援军。明安泰、虎嵩林、米兴朝等清军将领带着湖南、四川的绿营赶到了战场。除去守城、堵截的清军外,和春麾下的机动兵力已增至一万余人,可谓兵强马壮。
和春胆气陡增,又遭到皇上严旨切责,一改过去只敢尾随、不敢交锋的打法,竟然主动挑衅起太平军来,尾追太平军后队甚紧。
杨秀清还准备在郴州好好休整兵马呢。若被和春这般死死咬住,太平军还能在郴州从容休整吗?岂不要像在道州一样,被清军围得严严实实,时不时就闹粮荒?
因此,杨秀清决定在桂阳狠狠打击一下和春,确保清妖不敢越过桂阳骚扰郴州。他本人亲自坐镇桂阳城内,令石达开主持前线战事。
石达开年轻气盛,闻战则喜。他手下有六千兵马,包括三千翼殿兵马、罗大纲的两千兵马、吴捷的一千兵马。
杨秀清另有一千亲军在城内护卫东殿。
太平军人少,准备凭垒固守,然后伺机反击。按理说,太平军在数量和武器上不如清军,应当收缩到桂阳城内,凭借城墙防守。
但杨秀清认为太平军士气正高,凭城坚守不利于充分发扬太平军的战斗力。他要求石达开在城外构筑防御阵地,预备在城外迎战。
杨秀清的部署是,在城外安排四千人固守城外阵地,以罗大纲两千兵马为左翼,石达开的一千翼殿兵马和吴捷的一千兵马为右翼。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