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中海与海中地】从地缘视角看待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
第12节

作者: 晓木曰兮历史系
收藏本书TXT下载

  在公元1798年法国拿破仑大帝远征埃及为标志,欧洲基督教文明开始从整体上占据世界宗教文明的版图,大航海时代的殖民福利、启蒙运动的思想开放和文化觉醒、三次工业革命的爆炸式经济增长,一步一个台阶,基督徒以摧枯拉朽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拉开了与其他世界主要宗教文明之间的差距。穆斯林兄弟会则认为:“西方民主不仅没能制止,反而造成了权威主义(由现代精英操纵群众)、经济剥削、腐败和社会不公正。西方世俗主义和物质主义毁坏了宗教、道德、社会和家庭。

  西方世俗主义的固有荒谬、政教分离将对西方道德的衰弱和最终的垮台负有直接的责任。”这种偏执观念又因现当代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偶然必然的得到了印证强化:伊朗摩萨台民族主义政权被推翻标志着伊朗伊斯兰和您的胜利;英法美那么明显坚定的支持和偏袒以色列发动五次针对穆斯林世界的战争;在中东穆斯林国家采取霸权主义和双重标准;袭击利比亚摧毁了卡扎菲的梦想;直接出手针对石油发动海湾战争…………总之,基督徒国家在穆斯林国家的种种作为都是双重标准的,抛开国家从宗教民族角度来看问题,穆斯林这种看法也是必然的,毕竟,你的仇人在你家门口舞刀弄枪,还不小心损伤了你的利益,你肯定会想到是公报私仇!

  由于欧洲基督教国家矛盾爆发的两次世界大战,穆斯林都是一个配角或者说悲剧承受者,二战以来直到现在,伊斯兰世界一直在基督教文明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阴影中,再加上上千年的宗教矛盾,自然就产生的抵触情绪,这是很正常的,你可以回忆一下二战以来,石油发现之前,穆斯林国家都是空白。掌握话语权的基督徒用基督徒的方式思考穆斯林世界,穆斯林也用自己的穆斯林的方式思考犹太世界,结构性的隔阂无法突破,这三大宗教文明之间的路还跟艰难,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这些问题都是世界博弈的重中之重!到了二十世纪和二十一世纪交替之际,2000年,教皇保罗六世公开为基督天主教在历史上对犹太教徒犹太人的迫害向犹太人道歉,称是“基督徒对上帝的另一部分儿女的令人遗憾的行为。”只有这种观念上的大扭转才是宗教民族之间展望未来的真正契机。

  日期:2022-12-26 22:34:02
  对于宗教信徒而言,除了佛教,印度教,婆罗门教,耆那教,苯教的那块儿石头雪山冈仁波齐之外,基督徒穆斯林犹太教徒心目中最珍贵的石头就是这块儿石头了。 现在让我们看一看这块世界上最神奇的石头——“圣石”长17.7米,宽13.5米,高1.2米,保存在耶路撒冷的伊斯兰教岩石清真寺。
  犹太教徒,基督徒,穆斯林三大宗教一次又一次的为这块儿石头增加宗教的神秘色彩。犹太教徒说:犹太始祖亚伯拉罕将儿子艾萨克捆绑在这块“圣石”上以献祭上帝耶和华,《圣经·旧约》传说中的诺亚方舟、与上帝订立“十诫”的圣物“约柜”,也都曾停放在“圣石”上。而基督教徒说:上帝在“圣石”上用泥土捏造出了人类的始祖亚当。穆斯林说:真主安拉的最后一位使者穆罕默德便是脚踩此“圣石”“夜游和登霄”,并最终成为上帝天启的最新人,拥有对先知思想的最终解释权,在伊斯兰教最开始的二十多年,穆斯林做礼拜的方向就是这里。一块儿“圣石”,维系着三个天启宗教的灵魂。

  对于犹太教来说,犹太人在历史上曾两次为“圣石”建立过圣殿,第一座圣殿于公元前586年被巴比伦王国摧毁,第二座圣殿于公元70年被罗马帝国焚毁,仅仅留下一段“哭墙”(圣殿西墙部分)。对于穆斯林来说,公元638年阿拉伯帝国在圣殿遗址上兴建阿克萨清真寺(伊斯兰教第三大圣地,仅次于麦加天房和麦地那圣墓),以纪念621年穆罕默德的“夜游和登霄”,“哭墙”成为阿克萨清真寺的围墙部分。

  对于基督教来说,耶路撒冷是耶稣受难、埋葬、复活、升天的地点,在离“圣石”400米处修建了基督圣墓(复活)教堂。通过这块儿石头和耶路撒冷的描述,天启三宗教大家应该很了解了。感兴趣的声音自己搜索关键词吧。
  和天启宗教有千丝万缕联系的还有古埃及的宗教,实际上古埃及这个四大文明古国也是拥有自己宗教的,只不过被伊斯兰教替代后不怎么知名罢了。在古典埃及,法老就是神的儿子。
  神的力量已经和世俗力量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在现在一般认为埃及宗教是最早的一神教,阿蒙就是唯一的那个神,埃及宗教和犹太教之间的关系也是千丝万缕的。只不过埃及宗教和波斯拜火教一样,在最强大的3.0版本的伊斯兰教的冲击之下,这两个宗教已经被彻底击垮了,以至于在现在埃及和伊朗都是以伊斯兰教为主体。和埃及宗教,波斯拜火教一样,古典印度的宗教也是一样的命运,在阿拉伯帝国横空出世的时候,印度也不可避免的成为了穆斯林传播伊斯兰教的主战场。

  至此世界重要地区的宗教都大海了解过了,三大主要宗教就剩下一个佛教了。佛教之于中央之国的影响是深远的,从洛阳白马寺开始,佛教就成为中央之国的一股重要力量。在开始佛教之前,我们有必要先说一下印度婆罗门教和西藏苯教,以及佛教从中国到印度的倒传!
  在古印度四分五裂之时,一些有知识的人选择了离开这个血腥的世俗社会,也是为了避难的原因,大多数人都出世去苦思冥想。

  民族驳杂的古印度大部分时间处在列国时代,就是各方的力量互相攻打的混乱时代,整个古典印度都没有由印度势力整合过,那些强大的帝国都是外来的民族,今天的印度在继承了卧莫儿帝国之后,最后由殖民者英国人完成了最后的整合工作。只不过搞笑的是穆斯林和婆罗门教徒之间结构性的矛盾,导致印度分裂为印度教为主的印度和伊斯兰教的巴基斯坦。
  (印度教圣物是牛,伊斯兰教圣物是猪,低海拔平原你让这两个宗教民族怎么在一起生活,他们吃什么?)最终古印度的一位王子(今天尼泊尔)在菩提树下顿悟佛理成为了一位佛教创始人。在孔雀王朝阿育王和贵霜帝国迦腻色两位笃信佛教的君主大力推行之下,佛教迎来了一个全盛的局面。不过面对印度复杂的民族成分和阶级对立,佛教这种提倡出世,清静无为的宗教还是没有市场,最终融合了婆罗门教以后得新印度教一跃而起,甚嚣尘上!

  和四等人制度对应的印度教的主神更符合这个国家,“梵天”“湿婆”“毗湿奴”成为了如今印度的主张神,而代表毁灭和重生的湿婆更是有很好的受众。在印度这个人种和宗教博物馆也只有印度教能够完成整合工作,你无法让哪些人们改变信仰,因为印度平原的农耕优势在这里孕育了仅次于中央之国的人口基数。
  只不过却没有主体民族,因为一次又一次的新民族冲击让印度的民族结构不断的发生变化。新民族在变成了“刹帝利”(世俗君王)之后只有通过和“婆罗门”(宗教领袖)的合作才能够统一这一片土地的吠舍(亲民)首陀罗(工匠)沙利得(贱民),这也让印度的宗教力量越来越强大。最开始的白种人(雅利安人,阿拉伯人,突厥人,欧洲人)成为了印度的高等民族,而印度原始的土著人黑种人(达罗毗荼人)就成为了绝大多数的被统治的民族。而这种种族封闭针强的印度教也成为了维系印度的主要手段。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