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大变局——战国篇》
第38节

作者: 村人老李
收藏本书TXT下载
  公元前408年,楚简王去世,太子熊当继位,是为楚声王。公元前402年,楚声王去世,太子熊疑继位,是为楚悼王。
  此时,三晋已经正式位列诸侯,楚国的压力骤然增大。
  公元前400年,楚国与三晋爆发战争,楚军大败,北上之势被压制。之后数年,双方又多次交战,楚国直落下风。
  公元前393年,楚悼王攒足了力气,发动了攻韩之战。这一战楚军扬眉吐气,夺取了负黍(今河南登封县西南)。

  可惜,仅仅隔了一年,三晋就实施了报复,楚国无力招架,接连丢失大梁、榆关两处战略要地(两地原是郑国国土,后被楚国占领)。楚悼王不敢大意,赶紧派人带上重礼拜上秦惠公,请求援助。于是秦惠公出兵攻韩,齐相田和出兵攻魏,大大减轻了楚国的压力。
  田和占据魏国城池后,又将之归还,借机讲和,并请求魏武侯出面,上奏周天子,立田氏为诸侯。
  秦惠公却是实打实地要打,连下韩国六座城池。这可惹火了三晋,一个转身,捞住秦军的尾巴,打得它满地找牙。
  楚悼王心里挺过意不去,又派人出使秦国,送上重礼。老朋友,真是对不住了!
  秦惠公哭丧着脸,唉,啥也别说了,咱们谁跟谁呀?下次三晋揍我,你也拉着点!
  而魏武侯一见秦楚联合,便转而去拉拢齐国,搞得楚悼王心惊胆战。
  心惊胆战之余,楚悼王陷入了沉思。

  为什么会这样?
  当初,晋楚国百年争霸,客观地讲,晋国占上风,可我楚国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现在呢,晋国一分为三了,按理说应该我楚国吊打它们呀,可怎么打起仗来,楚国却一败再败?要论领土面积,楚国五千里之地,要论士兵人数,楚国带甲数十万,要论武器装备,楚国不输于任何诸侯。
  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
  想了许久,楚悼王总算明白了,楚国与三晋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三晋是“新”的,而楚国是“旧”的。
  这个新旧不仅体现在建国的历史,还有精神风貌和政治体制。
  楚国也曾很精神,那时楚国新立,一穷二白,连祭祀的牺牲都凑不齐。可就是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楚国成长起来,先民们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一步一个脚印,将楚国建设成为盘踞大周南境的泱泱大国。
  如今呢,楚人没有了锐意进取精神,没有了艰苦奋斗的精神。朝廷暮气沉沉,人员冗杂,效率低下。民众浑浑噩噩,无所适从。这样的楚国又如何是三晋的对手呢?
  改革,必须要改革。只有改革,才能使国家获得新生!
  可是,如何改革呢?

  日期:2023-01-17 19:14:28
  一个国家拥有悠久厚重的历史是件骄傲的事情,但有些时候,悠久是一种包袱,厚重是一种束缚,经年累月堆积的沉疴会掩盖原本的活力,巨大的惯性会抵消、排斥改变。世家子弟不需要做什么,只需凭借祖荫领就能作威作福,当权力落在这么一群蛀虫手中时,你能期待他们锐意进取吗?
  不能。
  不仅不能,他们反而会想方设法抵制改变,以保护既得的利益。
  改革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改革是要触犯权贵阶层的利益。
  没有胆量的人,是不敢去做的。
  没有才能的人,是不可能做好的。
  除非一个人既有非凡胆量又有过人才干,还得有献身改革的牺牲精神。否则,不敢轻言改革。

  可这样万中无一的大才,哪里去寻找呢?
  楚悼王必须慎之又慎,因为其父楚声王的结局历历在目。
  日期:2023-01-17 20:35:33
  楚声王死的很蹊跷——他是死于盗贼之手。
  是的,又是“盗”!
  “简王卒,子声王当立。声王六年,盗杀声王,子悼王熊疑立。”
  ——《史记•楚世家》

  《史记》用这样一句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话概括了楚声王的一生,所以他在楚国历史上的存在感非常低。
  但是,稍有一点常识的人都知道,这事没那么简单。
  盗贼杀一国之君,作案动机是什么,史料没有记载。作案的地点、过程也全无记录可查。
  这是一宗“疑案”。
  有一种说法,楚声王是在社会矛盾激化的背景下即位的,面对各种问题,他既没有能力和计划去治理,更没有胆识和气魄去改革。他任人为亲,昏庸度日,使楚国国势变得衰落,已经尖锐的矛盾愈演愈烈。正所谓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不堪重负的民众只能铤而走险,一时间楚国流寇横行,大盗猖獗,最后大盗突入王宫,将深居简出的楚声王刺死。
  还有一种说法:宋人杀声王。《吕氏春秋•慎势篇》记载:“(楚)声王围宋十月。”大概意思是说楚声王为了转移国内矛盾,发动了伐宋战争。没想到战争打得异常艰难,楚声王不仅没有成功转移矛盾,反而成了穷兵黩武的代表,楚人怨声载道,宋人更是恨之入骨,于是宋国的勇士刺杀了楚声王。
  更诡异的是,楚悼王继位后,从未追查过父亲被杀之事,就好像这件事从未发生过一样。
  这似乎也印证了楚声王是一名暗弱无能又穷兵黩武的昏君、暴君。
  但近些年来,一大批出土文献给我们呈现了一个不为人所知的楚声王。据文献考证,楚声王的谥号应该是“楚圣桓王”,这是个美谥,“辟土服远曰桓,武定四方曰桓”,“称善赋简曰圣,敬宾厚礼曰圣”。还有清华简《系年》的记载,楚声王四年,郑宋两国国君朝觐楚国,秦国为之声援,筑关置城以安定边境。这也在侧面印证了楚声王并非无能之辈。
  我们再结合楚声王所处的时代——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承认三晋的诸侯身份,卿族篡位得到了法理上的认可,这无疑在诸侯间引发大地震,楚国也不例外。

  楚国公族力量素来强悍,王室与公族的斗争从未停歇,当年的若敖氏一族几乎与王室分庭抗礼,如今的屈、景、昭三族(楚武王庶子公子瑕因受封屈邑,别出屈氏,屈氏早在春秋时代就地位显赫;楚平王庶子公子申的部分后代以平王谥号为氏——楚平王双谥为楚景平王,别出景氏;楚昭王庶子以父谥为氏,别出昭氏。楚国重职多出自这三家)也是只手遮天。所以楚声王要压制贵族,巩固王权。但是,权力是会上瘾的东西,到了手的权力,怎么甘心再放回去?最关键的是,楚声王缺少可靠的支持者,没有缜密可行的改革计划,单枪匹马挑战多年积弊,无疑是很危险的,即便他的身份是国君,也要受到多方掣肘。何况,楚国国君从来都是一个高危职业,不得善终者比比皆是。

  果然,当楚声王试图收回贵族权力的时候,他们动手了。或许是死士,或许是收买的杀手,总之,有“盗”在光天化日之下要了楚声王的性命。
  在这个乱悠悠的时代,贵族指使盗贼刺杀国君,根本不是什么稀罕事。十余年前,晋幽公不也是为“盗”所杀吗?
  盗从何处来?
  《史记•六国年表》这样记载,“魏(斯)诛晋幽公,立其弟止。”
  盗贼从不会凭空而来。

  只不过,拿刀的是小盗贼,而发令的是大盗贼。
  日期:2023-01-17 21:15:15
  还有,楚悼王的君位并不稳固,他继位时,就曾遭遇夺位之战。
  争夺者是他的弟弟王子定,结果楚悼王获胜,王子定出奔郑国。
  尔后,王子定借出郑国军队杀回楚国,企图翻盘,结果又遭失败。王子定又联合三晋攻打楚国,但遭到楚将鲁阳公的抗击,三晋没能取得预期目标。随后,楚悼王攻打郑国,郑军前线部队投降,国中动乱,郑国朝堂在依附三晋还是依附楚国之间摇摆,王子定眼看郑国难以依靠,就投奔了魏国。
  公元前398年,魏文侯联合赵韩伐楚,包围榆关,鲁阳公率师救援,却被围城打援,鲁阳公战死,楚军大败。
  陈蔡两地的民众趁机发起声势浩大的复国运动,而魏文侯将王子定送入陈地,扶植为傀儡政权。
  这等于是在楚悼王的头顶悬了一把利剑,无时无刻不在威胁着他的位置乃至生命,楚悼王必须励精图治,寻求富国强兵之道,才能安定国家,解决王子定这个大患。
  只是,父亲的遭遇告诉他,贵族们是不好惹的,兄弟的野心告诉他,国中暗流涌动,有无数眼睛盯着他,等着他出现破绽。楚悼王必须学会隐忍,学会等待,就像他的先祖楚成王、楚庄王那样。
  楚悼王敬佩他们,他们打出了楚国的威风,建立了楚国的霸业。
  楚悼王羡慕他们,成王有子文辅佐,庄王有孙叔敖辅佐。而如今,楚国再难觅那样的大才。
  内忧外患,楚悼王的心都要熬干了。
  正在这时,吴起前来投奔。
  “吴起?哪个吴起?”楚悼王一愣。
  “魏国西河郡守吴起。”
  “是他!”楚悼王叫了起来。“快请!不,我要亲自出城迎接,我要用最隆重的礼节招待他!”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