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大变局——战国篇》
第40节

作者: 村人老李
收藏本书TXT下载
  正因为如此,后人对楚惠王的评价比较两极分化,赞誉者称他灭陈、蔡、杞三国,是楚国的中兴之主,否定者称他将封君制度化(出土简文和铜铭记载,楚惠王时期封君多达十三位),让楚国在贵族政治的泥淖里越陷越深。其实,楚惠王未必不知道这样做的弊端,可他不得不为之。楚惠王早年间的公孙胜叛乱最能说明问题:发动叛乱的公孙胜是公族,平定叛乱的叶公也是公族。威胁王权的是公族,守护王权的还是公族,之后楚惠王任用的还是公族。没办法,王权忌惮公族,可又只能依靠公族。

  这已成为楚国的顽疾。
  可楚悼王即位十余年,从来没有一人他面前提过这个可怕的问题。在不少贵族的潜意识中,世袭罔替就是上天设定好的运行模式,是君王执政的基础,是不容置疑的。也有一部分贵族已经意识到“我们是害虫”,但是,为了今生今世无所不在的特权,为了后代子孙享用不尽的利益,他们合上眼睛,闭起嘴巴,在心里默默祈祷楚国能够长盛不衰,这样他们就可以继续寄生下去了。
  然而现在,这些问题被一个外国人精准透彻地指出,楚悼王的内心真是五味杂陈。
  日期:2023-01-19 21:37:05
  吴起又说:“列国之中,楚国土地最广,但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楚国不足的是人民,不过,也不是真的人口不足,而且大部分人口都被权贵们圈占了。因此国家要建设,就感到人力不够,要征战,就感到兵源不足。而且,民众的负担太重了,难以养家活口,因为他们的生产所得全被盘剥了。另外,官场腐败,军队痪散,对士兵常有虐待。此等弊政,不胜繁举!”
  楚悼王听到此处,立即起身,正衣冠,复又拜倒,“请吴子教我!”
  “变法!”吴起的双目精光四射,双眉也飞扬起来,“唯有变法可以拯救楚国!”
  果然这才是吴起的志向!楚悼王激动得要跳起来了。吴起在魏国多年,做过李悝的助手,对于李悝变法条例了如指掌,楚国正需要这样的人才!

  原来冥冥之中,上天早已做好了安排!
  不过,楚悼王还是有一丝忧虑。吴起渴望功业,魏国如日中天,他怎么就离魏就楚呢?听闻吴起私德不好,不知是真是假?
  随后的宴席上,楚悼王就把话题引到了魏国,然后似乎不经意地问道,“吴子为魏国建立了无数功勋,天下敬仰,魏侯怎么舍得您离开呢?”
  吴起笑了,“君王下问,臣不敢隐瞒。文侯在世时,对臣很是信任,臣又怎么舍得离开魏国呢?只是文侯谢世后,现在的魏君听信谗言,使臣在魏国无有立足之地,所以,臣才来投奔大王。”
  “这是寡人之幸呀!”楚悼王哈哈笑了,他喜欢吴起的坦然,巴不得立即让吴起主持变法。但是,一上来就授予吴起高官,公卿大夫们肯定不服气,变法就难以推行了。再说,吴起的军事能力众所周知,但执政水平究竟如何呢?“吴子,寡人知道您在魏国做过西河郡守,把西河治理得井井有条,现在我们宛地守因为年老准备请辞,您可否先接了这个职务,做个榜样给楚国的臣子们看看呢?”
  这是个靠谱的办法,一可以考验吴起的忠心和能力,二给了楚国贵族们一个个心理缓冲期。
  吴起立即起身,施礼拜谢,他明白楚悼王的雄心,也理解楚悼王的担心,更赞同楚悼王的方式。只要在宛地作出成绩,大臣们就无话可说,他日主持变法也就顺理成章了。
  日期:2023-01-19 21:44:50
  ~~吴起变法~~
  真金不怕火炼,志士不惧考验。
  到宛地后,吴起就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主要是整顿吏治,重用提拔廉洁奉公的有能之士,裁汰庸碌无能之辈,打击贪官污吏。同时奖励垦荒,发展生产,充实府库,使农村基层组织和军队组织挂钩,农民们忙时务农,闲时进行军事训练,战时即可拉上前线。
  一年后,宛地面貌焕然一新,试点工作完成得非常出色。
  早已迫不及待的楚悼王下达了委任令:请吴起就任令尹之职!

  这是个石破天惊的决定,令尹是楚国的二把手,权威仅在国君之下,因此在楚国历史上,担任令尹的都是公族子弟,以客卿出身担任令尹的,吴起是第一个。由此可见,楚悼王对吴起之信任,对变法之迫切,对打破陈规旧俗之决心和勇气!
  吴起落泪了!
  少年时,他就立下志向,一定要当上卿相。在充满希望的魏国待了二十余年,他都没能实现这个理想,而进入楚国仅仅一年,楚王就慷慨给予了。
  这就叫知音吧!
  “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君王知遇之恩!”吴起拜倒在地,久久不起。
  这一年,公元前386年。
  日期:2023-01-19 22:16:01
  吴起雷厉风行,上任数日就明法审令,然后,各项细则依次公布。
  首先,削减贵族特权。
  吴起颁布“减爵禄之令”,就是降低贵族的爵位,缩小贵族的领地,减少贵族的属民,降低贵族的俸禄。又根据不同对象,有“损”、“收”、“平”等具体措施。

  “损”就是“罢无能,废无用,损不急之官”。所谓不急之官,就是游手好闲尸位素餐的官员。这些官员远喊不答应,近喊装迷瞪,听说发俸禄,慌得不能行,占住位置不干活,浪费国家资源,还阻碍有才之士进步,所以一律罢黜。
  “收”就是没收,“废公族疏远者”,“使封君子孙三世而收其爵禄”。意思是封君的封号和领地,只有他本人、儿子和孙子三代有效,到第四代,国家就要收回,再不能像过去那样,世世代代享受下去。这也体现了吴起的政治智慧,楚国封君势力太大了,不能武断的一刀切。
  “平”主要是针对在位的官员,“平其制禄”,即限制其收入、赏赐、权益,杜绝无功受禄和巧取豪夺的情况。
  然后就是“塞私门之请,易楚国之俗”,即杜绝私下里的请求,改变行贿受贿,损公肥私的不良习俗。  
  至于被收了爵禄的贵族,吴起把他们迁到地广人稀的南方地区,搞大开发。这些贵族失去了俸禄,不得不从寄生虫变成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他们原来占有的土地就被收归国有,又可出租给无地、少地的农民。他们空出来的官职,正好提拔有才之士,提高行政效率。

  通过这些损益操作,吴起不但在政治、经济上剥夺了蛀虫们的特权,同时有助于对荒蛮边境地区的开发,一定程度上优化了社会资源,缓解了分配不公,可谓一石数鸟。
  吴起又套用魏武卒筛选训练之法和赏罚制度,为楚国建立了一支新军。
  当时社会上兴起一股新的思潮,即“纵横之术”,以三寸不烂之舌搅动天下风云。吴起为此特意宣布了一项政令:禁止纵横家进入楚国。他对楚悼王说道。“鼓吹纵横之术是舍本逐末的作法。富国是基础,强兵是关键,在实力面前,纵横之术是靠不住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