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大变局——战国篇》
第41节作者:
村人老李 日期:2023-01-30 20:56:58
前文说过,楚国贵族势力盘根错节,历史包袱极重。吴起又是“减爵禄之令”,又是“损不急之官”,查到最后,这些人都是来自根基深厚的大家族。想想也是,大凡端着饭碗不干事的人,都有背景。现在吴起要砸他们的饭碗,他们能不愤怒吗?
暗中下绊子自不必说,贵族代表屈宜臼直接在朝堂上指责吴起,“你变故易常,不守祖宗之法,阴谋逆得,好用凶器,你是想把楚国搞乱呀!”
其余贵族也群情激昂,我们是国家执政的的基础,现在吴起收了我们的权力,让给别人,这是要改变楚国的国基呀!
“肃静!”楚悼王一声大喝,“令尹的政令都由寡人所授,有不服者,杀无赦!”
贵族们都不做声了,朝堂安静了下来,屈宜臼一看这形势,也悻悻然退下了。
新法得到了稳步推行。
不到一年,成效斐然,楚国国库充盈,兵强马壮。
之后,吴起统率楚军,驰骋征战,进军五岭一带的百越部落,将楚国南疆扩展到今天湖南和广西交界。
接着,吴起率军深入汉水上游陕西南部,将楚国势力推进到秦岭以南。
然后,吴起率军北上陈地,这是王子定傀儡势力的根据地。吴起兵锋所到,如秋风扫落叶一般,陈蔡军队立时土兵瓦解,楚悼王的心腹大患终于得到解决。
再向北,就是当年的老东家魏国了。
真要说敌人,魏国才是楚国最大的敌人,楚国可没少吃它的亏,楚悼王太希望击败魏国了。但是,三晋历来共同进退,浑如一体,虽然楚国经过变法面貌一新,但自忖还不是魏国的对手,更不要说三晋联手了。
然而,机会总是眷顾有准备的人。
日期:2023-01-30 21:01:57
~~嫌隙源自利益生~~
公元前400年,赵烈侯去世。
父死子继,赵烈侯生前就立了儿子赵章为太子。但是,赵烈侯去世时,赵章年纪太小了,当此乱世,幼主掌国不利于稳定,更不要说争雄天下了,所以赵国的大夫们一商议,拥立了赵烈侯的弟弟继位,是为赵武侯。至于赵章,待成年之后,再归政于他。
史料关于赵武侯的记载极少,甚至连他的名字也没能传下来。倒是在《资治通鉴》中,记载了一则赵武侯建造城池的故事。说的是在他执政期间,赵国在今天阴山一带修建长城,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并在五原河西建造城池。结果建造的过程中,有一面城墙倒塌了,在古人心目中,这是大不吉利的,赵武侯于是进行占卜,另选地址,最后选到阴山河岸,今天内蒙古托克托县境内。果然,这是一片吉地,在祭祀时就出现了祥瑞之兆:一群天鹅在云层间飞翔,久久不散,云层下方还闪出阵阵亮光,赵武侯很开心,“这光就是寡人呀!”便把城池改建在发光的地方。这就是“云中故城”的由来。
公元前387年,赵武侯去世,依据当初的约定,大夫们要拥立(前)太子赵章继位。
笔者之所以在这里加了一个“前”字,因为赵章是前国君赵烈侯的太子。之所以又为这个“前”字加了括号,因为他这个太子并没有被废黜,是名正言顺的储君。
可惜,有人不乐意了。他就是赵武侯的儿子赵朝。
你爹是国君,我爹也是国君,我哪点比你差了?是,我没有被册立为太子,可你这个太子也是加了“前”字的。也就是说,我们两个继承君位的机会是一样大的!
赵武侯临咽气,赵朝就摩拳擦掌,准备上位,结果拳还没摩热,赵章就在大夫们的簇拥下登基了,是为赵敬侯。
我连就职演说都想好了,就这么没戏了?赵朝不甘心。待赵武侯丧事一毕,他就带着亲信发动了政变。
然而,无论是法理上还是实力上,赵朝都不占优势,很快他失败了,仓惶逃亡魏国,一把鼻涕一把泪地乞求魏武侯进行“裁决”。
赵国的内政,凭啥让魏国裁决?一目了然的事,有什么好裁决的?
说白了就是请魏武侯派兵帮他夺位。
日期:2023-01-30 21:05:58
我们无法猜测,如果魏文侯在世,会作出怎么的选择。事实上,猜测也没有意义,因为现在是魏武侯当家。
每个人有自己的行事风格,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魏武侯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就选择了帮助赵朝。
原因很简单,三晋都站稳脚跟了,共同目标淡化了,联合诉求降低了,各自发展的需求强烈了,离心力大于向心力了。魏武侯当然希望扶植一个听命于自己的赵国国君,实现魏国利益最大。
这就叫没有永远的盟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不过,赵敬侯也不是吃素的。他不修德行,纵情享乐,冬天聚众围猎,夏天泛舟游玩,而且嗜酒如命,但却把赵国治理得有声有色,因为他很有战略眼光,善于驾驭臣属。
听说魏武侯派出大军,赵敬侯非常气愤,就算你为魏国谋利益,也不该这样算计我赵国呀!哼哼,认你,你是大哥,不认你,你就是敌人。赵敬侯亲率大军迎战,击败了魏军。
扶植计划失败,魏武侯有点尴尬,悻悻然撤退。
然后,赵敬侯挠头了。
三十年余前,赵氏将国都由晋阳迁至中牟,作为图进中原的基地,但苦心竭力这么多年,图进中原没什么进展,中牟的地缘局势却越来越恶劣了。赵国国土基本都在漳水以北,而中牟在漳水以南,发号施令非常不便。而且近些年来,魏国称霸天下,势力浸润周边,中牟的东、西、南三面都成了魏国地盘,这等于是把国都悬在人家魏国的嘴边呀。两国关系和睦时,赵国已经感到不安,现在两国关系跌到冰点,赵国更得考虑中牟的安全了。
赵敬侯召集大夫们商议,大夫们一致认为,中牟已经不适合作为国都了,赶紧迁都吧!
迁哪里?
邯郸!
邯郸位于漳水以北,西边是太行山,东面是华北平原,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本就是赵氏的重镇,且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迁都邯郸,能稳固漳水以北的固有领地,亦可避开直面魏国的窘迫。
说干就干,在赵敬侯的主持下,大夫们对邯郸城做了整体规划,分为两大区域:一为宫城区,是行政中心;二为大北城,是商业中心。公元前386年,赵国正式迁都邯郸。
日期:2023-01-30 23:18:46
公元前383年,赵敬侯命人在赵卫边界修筑刚平城(位于今天河南清丰县西南),并以此为基地,攻打卫国。
此时的卫国早已落魄不堪,哪里顶得住赵军的攻击?卫慎公知道赵、魏两国已有嫌隙,魏国不希望赵国强大,于是派使者向魏武侯求援。果然,魏武侯派出军队,击退了赵军。
赵敬侯不甘受挫,整顿兵马,于第二年再次攻打卫国,可惜历史重演,而且这次他输得更惨—魏武卒大举出动,大破赵军,然后一举占领赵国新修筑的刚平城,又长驱而入,攻下了赵国旧都中牟。
这下惊得赵敬侯头皮发麻,不敢再有所动作了。
没想到,魏国却不肯罢休了,公元前381年,魏武侯联合齐、卫两国,共谋伐赵。
魏国实力本就远超赵国,如今又有齐国相助,越发凶狠了,赵军抵挡不住,丢盔弃甲,节节败退。
走投无路之际,赵敬侯只能向楚国求援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