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大变局——战国篇》
第42节

作者: 村人老李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23-01-31 19:45:20
  ~~丽兵于王尸者~~
  楚悼王召开会议,请诸臣发表看法。
  “这是三晋内部的事,与我们无关,用不着去管。”相当一部分大夫这样说。
  “先观望,如果看赵国要取胜,我们就帮它。不过魏国太强了,又有齐国的帮助,赵国是难以取胜的。我们还是保存实力,不要和魏国硬拼,免得吃亏。”这是一位聪明大夫的提议。
  楚悼王眉头微蹙,显然他不满意这些提议,楚国变法已有五年,难道还不敢争雄于中原?他看看吴起,“令尹,您意下如何?”
  “现在正是出兵的好机会!”吴起说道,“如果我们不出兵,魏国打败了赵国,力量会更强,于我们更不利;而我们现在出兵,表面上是我们帮助赵国,实际上是利用赵国帮助我们。还有,以如今的楚军,足以抗击魏军,何况还有赵国的帮忙?至于齐国,钻营算计,是不会真心帮魏国的,只要我们打败了魏军,齐军就会撤走。”吴起分析道。
  “好,就请令尹为寡人筹划。”楚悼王抚掌大笑。
  “魏军主力都到了赵国,国中必然空虚,我们攻击魏国薄弱之处,这样既能解救赵国的危局,又可迅速取得战果。”

  “令尹此计甚妙。”楚悼王于是命吴起统军作战。
  果然,听说楚军来攻,深入赵国境内的魏军火速回援,结果被吴起以逸待劳,一顿痛扁。之后吴起率楚军穿越梁门(位于大梁西北的关塞),驻军林中(位于梁门以北),饮马于黄河,切断魏国东西两境的联系。而赵军也借势反扑,攻打棘蒲,攻克黄城。
  至于齐军,就像吴起预料的那样,一看魏军失利,立马调转马头,回老家去了。
  日期:2023-01-31 20:35:10
  这一仗打出了楚军的威名,吴起心情大畅,撮口长啸。

  我在鲁国,鲁军就能击败齐国;我在魏国,魏武卒就能横扫天下;如今我到了楚国,楚军的战车就能所向披靡。我不怕被人轻视,因为我会用现实狠狠地抽他的耳光!
  就在此时,一驾轻车飞驰而来,使者翻身拜倒,“大王薨了!”
  吴起呆在了当场,好久才回过神来,“怎么可能?大王春秋正富,怎么可能?”
  “大王忽染重病,药石无效…”
  吴起恸哭不止。
  人,就是这么脆弱,正当壮年,生龙活虎,说没就没了。
  命运,就是这么不可捉摸,谁也不会知道,它会在哪里拉你一把,又会在哪里推你一把,不,应该说踹你一脚。当你以为走投无路时,它笑眯眯地眷顾了你,当你以为打开了成功之门时,才发现前方是万丈深渊。

  吴起收起眼泪,赶回郢都,他要送他的君主、他的知音最后一程。
  日期:2023-01-31 20:48:20
  楚国的贵族们早已齐聚大厅,他们在等吴起归来。
  他们低垂着脑袋,不是哀悼国家失去了一位锐意进取的君王,而是掩饰目光中闪烁的兴奋。他们就像一根根被压缩到极致的弹簧,等待着强势反弹。
  吴起进来了。

  拉清单的时间到了!
  贵族们都围了上来,拔出了长剑。
  他们要吴起死!
  吴起泪眼纵横,为楚悼王,更为自己。

  上天不公,不公啊!
  我为鲁国抗击齐军,却遭贬谪。
  我为魏国镇守西河,却被陷害。
  我为楚国富国强兵,呵呵,楚人却要我死!
  上天负我,负我一身之才学,负我一腔之热血!
  贵族们冷笑,复仇的快感,莫过于此。
  吴起也冷笑,他抽出佩剑,且战且退,一直退到灵堂,那里停放着楚悼王的灵柩。

  贵族们急了,挽起了劲弓,乱箭齐发,如飞蝗一般。
  吴起倒下了,复又挣扎着往前爬,在地上拖拽出一道长长的耀眼的殷红血迹,直到楚悼王的遗体旁。
  还有箭矢不停地钉到吴起的身上。
  许下一生戎马,伴君至死方休。 

  吴起死了,死相难看,就像一只蜷曲着的大刺猬。
  日期:2023-01-31 21:09:21
  吴起的一生,就是一部战国版《红与黑》。
  吴起本人,就是一个传奇的矛盾体。

  他智谋过人,却胸无城府。
  他理想主义,却务实至极。
  他不是个好家人,却是个好上级。
  他私德不佳,令人诟病,却甘于奉献,至死不渝。
  他是天纵之才,功业傍身,却一生遭排挤,谗言绕体。

  他大起大落,大荣大辱,能了君王天下事,难赢生前身后名。
  贵族们的仇终于报了,可当他们去查看吴起尸体时,却发现吴起的脸上依然挂着笑,是那种诡异的、令人毛骨悚然的笑。  
  那是复仇者才有的笑意。
  贵族们才发现,他们发出的利箭不仅射死了吴起,也射在了楚悼王的尸体上。
  楚国法律明文规定,丽兵于王尸者(敢对着国君遗体动兵刃者),判极重之罪,夷灭三族。

  楚悼王下葬后,太子熊臧继位,史称楚肃王,按照律法,楚肃王将参与围攻灵堂者全部处死,受牵连被诛灭的贵族达七十余家。吴起的尸身也被施以车裂之刑。
  “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尽诛射吴起而并中王尸者。坐射起而夷宗者七十余家。”
  —《史记楚世家》
  “暴必以诈服”,这是吴起最后的谋略,他用悲怆的方式把贵族们拖下水,为自己报了仇,也为楚肃王清扫了推行新法的障碍。
  然而,吴起变法的时间太短了,新法并未真正深入人心,而楚肃王本人对新法态度模棱两可,许多法令再未得到施行。强大的惯性使得楚国渐渐回到了贵族政治的老路上,腐朽的气味又渐渐弥散开来。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