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大变局——战国篇》
第53节作者:
村人老李 日期:2023-02-17 18:40:37
~~叮在玻璃窗上的蜜蜂~~
什么是苦闷?
苦闷就是叮在玻璃窗上的蜜蜂,明明看到了前方的无限光明,却找不到属于自己的出路。
就像公子连。
公元前425年,公子连出生。那一年,秦国正经历一场腥风血雨,他的曾祖秦怀公在老世族的围困下自杀身亡,他的父亲秦灵公在忧患之中登上君位,所以他一出生就被立为世子,接受一名合格储君应该接受的教育,接受祖先光大秦国的遗训。
十岁那年,他的父亲秦灵公去世了,他将成为新一任秦君,以稚嫩的肩膀承担属于自己的使命。
可当夜幕降临时,亲信慌里慌张地把他藏到一驾马车中,仓皇逃离了秦宫,因为他的叔祖悼子从晋国回来了,在大臣们的拥戴下夺取了君位。
他逃到了晋国,被魏氏宗主魏斯收留。
跌落云端的感受是苦闷的,虽然他只有十岁,可那晚发生的一切太突然太可怕了,让他领略了什么叫做命运无常。
日期:2023-02-19 20:39:02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三十年过去了,公子连依然寄居于魏氏,不过,当年那个惊慌失措的少年早已成了沉着冷静的中年人。
这三十年间,魏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得到周天子的册封,从世卿蜕变为诸侯魏国;李悝变法,终结世卿世禄制,建立起了高效专业的官僚制度;吴起练兵,带领职业化军队魏武卒东挡西杀,南征北战,所向披靡;乐羊伐中山,魏国的触角伸到了北方;西门豹治邺,为魏国实施中原战略奠定了基础。新兴的魏国闪耀着时代的光芒,这样的国家,怎会不称霸中原?
而公子连魂牵梦绕的秦国呢,国力疲弱,政权动荡,贵族们为了保护即得利益,不惜废立国君,而置国家稳定于不顾,置民众生死于不顾。因为魏国的鲸吞蚕食,秦国只剩下陇山以东、洛水以西、秦岭以北的狭窄领土,战略空间被严重压缩。秦国就像是一座年久失修的破旧老屋,堆满了霉变的杂物,充斥着腐烂的味道,随时可能坍塌。
如此惊人的对比,公子连怎会不苦闷?
然而,苦闷是没有用的,抱怨是没有意义的,大丈夫要做的只有改变!
如何改变,如何才能让秦国像魏国一样充满朝气,蓬勃发展?
效仿魏国,变法维新!
越往后,公子连的认识越清晰。
他不是魏国变法的参与者,却是实实在在的见证者,更是忠诚的观摩者、学习者。他把魏国的变法的经验总结出来,契合秦国的国情,形成了属于自己维新理念。
他就像一只勤劳的蜜蜂,看到了无限光明。
可这又有何用?他不是秦国的君主,他只是个流亡之人,他这只小蜜蜂叮在了玻璃窗上,看到了光明,却找不到出路。
日期:2023-02-19 20:53:24
还好,占据国君之位的秦简公、秦惠公都有一颗雄心,秦国的新兴士大夫们也盼望变革,在这种大背景下,秦国的改革缓缓开启了。公子连自我安慰,不管谁当国君,只要秦国开始变革,就是好事。
然而,秦惠公去世后,老世族强势反弹,秦国改革戛然而止,新兴士大夫奋起抗争,国中矛盾激化,随时有爆发内战的可能。
公子连心急如焚。
更让他担心的是,魏武侯召见了他,表示愿意派兵助他夺回君位。
说起来这是件好事,流亡在外三十年,终于可以夺回属于自己的东西了。更重要的是,他的维新计划将不再是空想,他这只蜜蜂,将破窗而出,采酿出秦国的春天。
可事情不会如此简单,魏国和秦国是竞争对手,魏武侯出手相助,当然不可能是为了道义,他不过是要建立一个亲魏政权。不用说,如果公子连在魏国的扶助下夺得君位,必然要接受不平等条约,接受魏国的钳制,最起码要承认魏国对河西之地占领的既定事实。
因此,公子连婉言谢绝了魏武侯的“好意”。
国君可以不当,国家绝不能出卖,这没什么好谈的!
离开魏侯宫,公子连回到居所,紧闭房门,他得认真评估魏武侯的话了,因为既然魏武侯起了插手秦国内政的心思,就不会善罢甘休,自己可以拒绝,但秦国还有其他公子,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抵抗国君之位的诱惑。甚至不排除魏武侯借着秦国内乱的机会挥师西进,将整个秦国纳入魏国版图。
这才是公子连最担心的。
反复斟酌,公子连作出了抉择,他要凭自身之力回国夺位,尽快稳定秦国局势,不给魏国可趁之机。
这条路很难,搞不好就会身败名裂,公子连必须谨慎筹划。
如果你知道自己要去哪里,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这句话用在公子连身上再合适不过了,当他在为回国做着准备时,一名使者悄然而至,带来了秦国新兴士大夫们的诚挚问候。
这些士大夫担忧国家的未来,也担忧自身的安危,他们迫切需要为国家寻找一位改革型君主,保护现有的改革成果,抵制老世族的复辟。所以他们想到了公子连。公子连是秦灵公的世子,名正言顺的前任储君,他流亡魏国三十年,见识过魏国改革成果,有着开阔的视野。
这次会见,公子连很高兴,他找到了可靠的政治盟友。士大夫们更是开心,可以预见,他们的判断是正确的,公子连是继任国君的最佳选择。
日期:2023-02-19 21:26:11
公子连于是让亲信潜回秦国,开展舆论宣传,争取民众支持,做好前期铺垫。秦国很多人不满小主夫人的做派,希望改革,尤其是底层士人和自耕农听说公子连的主张,更是翘首以盼。
时机已经成熟,公子连向魏武侯提出辞行,他一再感谢魏文侯、魏文侯的关照,并发下誓言,“如果此番回国,侥幸夺回君位,连愿与上国永结盟好。如果天降不幸,贵我双方发生龃龉,连也保证,君侯在世之日,秦国绝不与贵国为敌。”
魏武侯微微叹息,这一瞬间,他忽然想起了二百余年前晋文公与楚成王的对话,秦魏关系仿佛也在这对话间变得恍惚朦胧。
公子连动身了,准备从郑所之塞(陕西华县东)进入秦国。
守塞的官吏拦住了他,这是小主夫人的命令。
连国境都不能踏入,还谈什么夺取君位?
关键时刻,左庶长改派人接住公子连,兜了一个大圈,绕到焉氏塞(今天的宁夏固原东南),进入秦国。
小主夫人得到消息,急忙发兵攻打公子连。
没有想到,军队临阵倒戈,归顺公子连,杀了一个回马枪。
朝堂之上,惊闻突变,大臣们望风而倒,杀死秦出公和小主夫人,将他们的尸身沉入河中。
伴随着震天的欢呼声,公子连在国人的簇拥下进入雍城,登基为君,史称秦献公。
“出子二年,庶长改迎灵公之子献公于河西而立之,杀出子及其母,沉之渊旁。”
—《史记》
这一年,公元前385年,秦献公刚好四十岁。
四十不惑!
朝会的第一天,他就大声宣布:秦国将重启改革,实行新政!
这是兑现当初的承诺,也是他的夙愿,他曾无数次苦闷自己的改革方案没有用武之地,如 天赐予他实现抱负的机会,他一定要付出全部的心血,大干一场。
很快,第一条政令颁布了:止从死。
“止”,即停止、制止,“从”,即追从、随从,“止从死”就是禁止追随死亡。
难道还有追随死亡的人?
有。不过这个追随不是主动,而是被迫的。
这就是万恶的人殉制度!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