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扬犹豫。
童小龙不甘心,“好不容易来一趟,就这样回去啊。”
陈扬捏着拳头,在地上捶了一下,“咱们顺手牵羊……”
听完陈扬所说,童小龙和陈福明激动得连声叫好。
不一会,八个人分成四组,直扑前面的转弯处。
人过留影,贼不走空。
其中的三个组,每组扑倒一个看守人,麻利的捆好绑牢,再在嘴里塞上一把干草。
陈扬和童小龙都是捆柴老手,人家的柴捆好了搁在那里,两个人麻利的动手,三小捆捆成一大捆。
另外六个人,制服对方三人后,也来帮忙捆柴。
大家配合有序,井井有条,不慌不忙。
不一会,已经捆好了十六大捆。
陈扬力气大,八小捆捆成两大捆,扁担先一头扎进一大捆,再把另一大捆抱起来,扎在扁担的另一头。
“哎,你们可以走了吧?”
大家纷纷应着。
“快走,快走。”陈扬开始催促。
大家挑起柴,开始脚底抹油。
陈扬挑着木柴走在最后,路过老舅藏身处,还不忘打声招呼。
也幸亏陈扬他们跑得快。
刚走完溪坑,就听身后人声鼎沸,喊声震天。
后来听说,整个孟家岙的村民都出动了。
陈兵和童小虎的接应也挺及时,他俩把船从河中心撑到岸边,大家连滚带爬的上船。
然后,童小龙摇大桨,陈仁军和蔡晓晖摇小桨,迅速的逃离。
出了小河进大河,大家都松了口气。
大河也算是一条分界线,到了这里,山里人是不会再追的。因为他们大多不会游泳,不会在这里与水乡人争斗。
今晚战果颇丰,共获得木柴三十一捆。
力气最小的童二子和蔡朝阳,二人分别只挑回两捆柴。
陈扬作主,公平分配,包括陈兵和童小虎,每人三捆。
剩下的一捆,归童小平,因为他家最穷。
大家都没意见,就在船上,分配好后,重新捆扎。
然后,陈扬喊道:“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大家跟着喊,“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陈扬再喊,“谁要乱说,断子绝孙。”
“谁要乱说,断子绝孙。”
有了六捆木柴,过冬的柴禾解决了。
可陈扬知道,他不能歇着,他还得努力赚钱。
憋了一天,陈扬想起了父亲干过的一个行当,他觉得有利可图。
父亲干过的这个行当俗称“扫煤渣”。
烧过后的煤,并没有完全燃烧,回收后进过一番加工,还可以二次燃烧。
尤其是那些单位和企业的食堂,有不少浪费,用煤不节约,烧过后的煤渣更有回收价值。
这是父亲从部队带回来的经验。
父亲干过三个冬天,去城里扫过煤渣。回收来的煤渣,自己家也用,而大部分卖给了蜊灰窑。
蜊灰窑,也就是烧石灰的窑。农村人造房子,水泥用不起,大多使用石灰。
隔壁的高田村,就有三个生产队的六孔窑,是专门烧石灰的。
父亲那是小试牛刀,小打小闹,本来准备今年大干一场的。
可惜的是,父亲想拉着陈扬一起干,陈扬好面子,没有答应父亲。
县中优秀的高中生,走街串巷的去买煤渣,陈扬实在放不下这个面子。
现在好了,没有师傅领进门,只能盲人摸象瞎干了。
吃晚饭时,陈扬端着饭碗,把爷爷叫到门口商量。
爷爷不吭声。
“爷爷,我会干好的。”
爷爷说,“你肯定能干好,扬。可是,这活累人呢。”
“我不怕累,爷爷,我有的是力气。”
爷爷没有答应,“要不,我去找找我的朋友。他是木匠,十里八乡都有名气。你跟着他学,将来就是手艺人了。”
这下陈扬不吭声了。
爷爷又劝道:“扬,老话说,手艺人饿不死。”
陈扬苦笑道:“三年学艺,两年白干。爷爷,我要是五年不挣钱,咱家会饿死人的。”
爷爷又不说话了。因为大孙子说得对,现在的陈家,陈扬就是顶梁柱。去掉一个陈扬,陈家非喝西北风不可。
“要不……扬,爷爷跟你去。”
陈扬忙说,“别,千万别。爷爷,你不能去。”
爷爷嗯了一声,“你一个人行吗?”
“我试试。”
爷爷笑了笑,“也行,你一个人出去闯闯,先把面子扔了。”
陈扬有点不好意思,出门挣钱,挣的还是走街串巷的钱,真的需要先把面子扔掉。
家里还有二十多块钱,陈扬决定,先拿出十块当本钱。
但是,陈扬还是放不下面子。
所以第二天,陈扬怕被村里人看见,早早的就拉着手拉车出门了。
衣服穿着又破又旧,怕被熟人认出,陈扬还拿出父亲的帽子戴上,帽檐也压得低低的。
到了县城,天已大亮。
父亲曾给陈扬介绍过如何“扫煤渣”。
陈扬先去了县供销社。
县供销社位于县城中心的河埠码头。陈扬以前进去过,依稀记得,县供销社有百十号人,有自己的食堂,还有自己的专用码头。
巧了,陈扬赶到时,县供销社正在卸煤。
三条大木船装满了煤,十多个人正一筐一筐的往岸上抬。
一个五十岁上下的男人,一边吆喝,一边指手画脚,冲着装卸工们训斥。
这男人陈扬认识,知道他是县供销社的主任杨春生。
因为杨春生的女儿杨丽娜,就是陈扬的高中同学。
当然,杨春生可不认识陈扬。
陈扬蹲在手拉车上,琢磨一个接近杨春生的办法。
不一会,陈扬眉头舒展,想到了一个好办法。
陈扬知道,这些装卸工,都是从城郊招来的临时工。
有男有女,有老有小,干完活,当场结清工钱。
那个装煤的箩筐,顶多能装七十五斤。因为从船上到岸上,从低到高,走的是宽不到三十公分的跳板。
跳板有长有短,短的两三米,长的四五米。
跳板有弹性,人走在跳板上,一颠一颠的,没点平衡能力,空着手都能让人发慌。
陈扬看那些人,慢慢吞吞的,两个人扛一筐,不是偷懒,而是不太熟练。
难怪杨春生主任着急,不住的开口训斥。
陈扬也不说话,直接三跳两跳,跳到了煤船上。
三个临时工,各拿一把铁锹,正往箩筐里装煤。
陈扬拿过一根竹扛,挑起一对装满的箩筐,踏上跳板,曾曾的往上走。
走跳板如履平地,把大家都看傻了。
杨春生也是,看得目瞪口呆,嘴巴张得像个大窟窿。
陈扬上了岸,来到煤堆旁,轻轻一放,两个箩筐稳稳着地。
接着,一手抓筐沿,一手托筐底,轻轻松松的把筐里的煤倒到煤堆上。
两筐煤都倒了,陈扬不停歇,挑着两个空筐,沿着跳板回到了煤船上。
接连三趟,陈扬一口气都没有歇。
装卸工们终于回过神来。
其中一个光头,大概是装卸工们的头,开口叫住了陈扬。
“哎哎,我说哎,你是哪儿冒出来的?”
“大叔,我是来帮你们干活的。”
“没人让你帮忙,哪儿凉快你哪儿待着去。”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