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层揭秘官商交易内幕:暗箱》
第31节作者:
南嫫 “哥也真是太荒唐了,庄少华也是天天找我,她还找了所有她能找到的哥的同学和原来在国内的同事。她是疯了。我告诉她如果找到我哥立刻通知我。可,她就是不相信我不知道我哥的消息。妈,哥的事儿,你也别管太多,他那么大一人了,他不告诉我们他在哪儿,也许就是防着庄少华。他知道她会找电话给我们。”
“可,她说怀了你哥的孩子,逼着我认这个孙子。”
“这不可能,我哥和现在这个女人已经结婚一年多了,她怎么会怀他的孩子?”
“她说了,你哥结婚后一直和她有交往,去年你哥到南海岸休假,她赶去见你哥,是那时候怀上的孩子。”
辰辰沉默了,心想我哥怎么这么乱啊?
母亲说:“这个女孩的麻烦就是她不知道女人不过是男人眼中的食物,食物是不可以爱上吃食物的人的。所有的爱都是悲剧,对于女人来说。”
“妈,”辰辰喊完妈又没有说下去,她觉得母亲说“所有的爱都是悲剧”时她突然有点认不清母亲了。母亲原来是清晰的,像一幅线条简单清秀的仕女图,现在这幅画浸在了水里,原本清晰的线条变得晃动起来逐渐散开了。
也许是自己的心境如此,那晃动开去的线条是自己心里的波动吧?
近来,辰辰开始有了寂寞的感觉。
日期:2010-07-10 13:56:36
第三章
500多名国防厂的老职工在市政府前的广场上拉起巨大的横幅:为死难者报仇!誓死捍卫国防工业!还我家园,还我工厂! 血债血偿,资本家滚出一石厂!
崔市长要去省政府宾馆参加调查组召集的会议,广场是必经之路。车到此处,不得不放慢下来,直至停车。
一石厂的老工程师孙正芝发现车里坐的是崔市长,就招呼:“崔市长!是崔市长的车!”
工人们一下围了上来,崔市长没想到是这番情景,他没敢摇下玻璃,也没敢贸然出车,赶紧拨通了刘云波省长的电话:“刘省长!我在市政府广场被一石厂的工人围住了。”
刘云波也正在去开会的路上,接到崔市长电话时,他的车也快要经过市政府广场了,他先让司机绕道,又把电话给了张天芳:“天芳,崔市长说他在市政府广场被围了,你问问怎么回事?”
电话已经到了张天芳手里,电话里的崔市长还在发牢骚:“他们打出横幅要血债血偿,我们十几个小时没合眼,就是为了让他们来找我们偿还血债的吗?我是不能下车,在这种情绪下,我能下车吗,你听听,你听听,还一起喊口号!我是谁,我不是为人民服务的人民公仆吗?我是敌人?”
张天芳觉得他的牢骚到了一个段落,赶紧插话:“崔市长,我是张天芳,你先平静一下情绪,冷静,一定要冷静!我和刘省长也正要赶去参加会议,你也一定要准时赶到,不要把市里的这点矛盾上交到调查组。不要一惊一怍的,要冷静千万要冷静。”
刘云波听着张天芳在劝崔市长,小声问:“我们绕道去看看老崔?”
张秘书长又对着电话叮嘱:“崔市长,一定要冷静下来,无论如何先准时参加调查组召开的第一次会议。”他放了电话对云波说:“万万不可绕道去市政府广场,这是旧城市里的事,应该市里来解决;再说,你去和崔市长去效果是一样的,老百姓才不管你是谁,我们在他们眼里,都一样,都是当官的。去了,就会陷入汪洋大海,准时出现在会场是最重要。”
等张秘书长说完,刘云波淡淡笑了一下:“天芳,你说,什么是民意?”
张秘书长想了想:“你冷不丁这么一问,我发现其实这还真是个问题。民意是什么?任何群众的意见都叫民意吗?我们是政府官员,可我们也是国家公民,我们能不能代表民意呢?是呀,这是个问题呀!”
“这些年政府和群众成了对立的势力,有一次我陪李淑静回她娘家,她娘家在旧城西边的五湖,一路上,我听见人们议论官场是非,他们竟直接把我们叫狗官!我们可是***的官啊!我原本以为我们在为人民服务,应该有人民拥戴我们,我们是人民的公仆啊,多少可以有点职业光荣感吧?没想到人家直接叫我们狗官。”
“现在就是有这样一种气氛,只要一出事,群众就等着处理政府官员,不管什么官,只要被处理了,就会大快人心。否则,群众就认为是官官相护政府黑暗。”
“实话说,很微妙。”
“是呀,层层关系都微妙。”
“现在媒体的趋势你看清楚了没有,问责政府,是当下最时髦的作法。”
“是,现在,谁在媒体上露面可不是什么轻松的事喽!”
“记者质问政府官员就像丨警丨察办案。咋天,有一个记者问我一石厂爆炸案发后,我是多长时间赶到现场的,我真不想回答他这个问题,政府办事是有程序的,我不是一石厂看大门的,我不可能第一时间赶到爆炸现场,如果我说出的时间不是第一时间,记者就会责问我是否失职,可他们不知道政府的事情有多繁杂,我们不是只盯着一石厂一个厂。他们就是要提这么幼稚的问题。发生了这么大的事儿,我们能不在最快的时间里赶到吗?且不说我们是群众的父母官,就是一个普通的政府办事人员,也不可能无动于衷!”刘云波说着有点激动起来,有点刹不住闸了:“在你最紧张最需要全力以赴排除故障的时候,这些记者他们像丨警丨察一样盯着你,看你有没有什么差错,稍有差错他们立刻大做文章,谁给他们的权利?”他说这话时,眼前又出现了季子川举到半空中又缓缓放下的手。
张秘书长深有同感:“每到有事发生,又多了一道必须应付的事,就是媒体。而且,应付他们是否成功有时候比事件本身的处理还重要。据我了解,现在不少省市成立了班子编写怎么对付主要媒体的方案,每年都进京和几大媒体拉近关系。”
“常务扩大会经常拿焦点访谈说事。”
“防火防盗防访谈吗。”
“噢,有这说法?”
“有。”
“媒体应该是什么角色?媒体就是党的喉舌,现在呢?他们代表谁的利益?媒体投资人?人民群众?还是媒体人自己的利益?即使是利益集团,现在也不是从前那么单一了。”刘云波叹道。
张秘书长诧异了:“刘省长你想问题很深刻吗?这个问题我就没深想,可这也真是个问题。现在不能简单地对媒体说你干什么了,它未必会听你的,这是关键。这是个进步呢?还是个倒退?”
“我们党在宣传上是有纪律的。这道关还是能够把住的。”
“媒体不这样想,虽然我们的国体没有变,但媒体却拼命依照西方社会的新闻规律办事。再说两个月前,上头也认为要加大舆论监督的力度。”
“这倒没错,只要他们实事求是就好。唉,实事求是是件不容易的事啊!它要建立在严密的科学体系之上啊。”
正说着,旧城都市频道的电视直播车从他们身边飞驰而过,刘云波和张秘书长都看到了,都知道是开往市政府的,又有好戏看了。
刘云波说:“直播车都去了,崔市长的一言一行全暴露在群众的眼皮底下啊!”
调查小组的会议于下午三点准时开始,听取了消防、环保和市政府的汇报,调查小组汇集了大量的案宗,得出了几个无关痛痒的结论:一,认可了环评的结论;二,认定消防行动是及时的,消防措施是正确的;三,认定事故的基本原因是一石厂的氯气罐年久失修,先泄露后引起爆炸,爆炸的具体原因仍须调查落实。
以上内容在傍晚六点正式由通讯社发出通稿,并在第一时间挂在了各大门户网站。
通稿内容敲定后,会议继续进行,调查小组只留下了市政府的相关人员,详细询问有关一石厂的搬迁方案为何长达四年不实施?
日期:2010-07-10 14:00:35
晚六点半,云波拖着沉重步子离开了会场,放了司机的假,独自在街上溜达。
下午会议得出的三个结论看似平静,却并没有对南岭领导班子的营救行为做出评价,环保结论被认可,消防行动被认定及时,就差一句话说道南岭领导班子却停住了?
而留下市里的人,表面上看是询问一石厂的搬迁方案为何长达四年不实施?其中的盖子若要揭就会揭个底朝天,到底他们要看到哪一层?
他想应该给老首长通个电话?不妥,事情到底会向何方向发展还不清楚,在电话里给老首长说什么?又溜达了一会,他拦下一辆出租车,下意识地对司机说:“嘉欣家园。”
嘉欣家园1204是季子川的家。
刘云波就像是在烈日炎炎的沙漠里行走了一整天,他渴望跳进一湖清冽的泉水。这湖清冽的泉水只能是季子川,而不是自己的妻子。妻子的担心、情感和责任累加起来,会一起向他发射过来,此时的他丝毫也不愿承受这些。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