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启示录》
第49节

作者: 叶雄yexiong
收藏本书TXT下载
  而陈世钊与于惠终于住在了一起。春节前,他又向于惠递交了辞职报告。不过,这次与上次不同,这次是于惠授意他递交的。递交完报告,他便开始筹建新公司。
  要开公司,首先得为公司起名。陈世钊很会学乖了,他把这项事宜交给于惠。于惠喜欢用她名字后面那个“惠”字为公司起名字(在北京的公司她就起名为“惠民地产”,暗喻“于惠造福民众”的意思)。这次,于惠提出,新公司就从俩人名字中各取一个字组合而成,她从陈世钊的名字中取“世”字,从自己的名字中取“惠”字,对陈世钊说:“就叫‘世惠房地产有限公司’吧。”

  陈世钊讨好她:“你是老板,‘惠’字应该放在前面。而且,‘惠世’叫起来比较顺口,也暗喻‘普惠世人’,有特别的意义。”
  于惠很受用,倒进陈世钊的怀里,说:“宝贝,你真懂事。其实,我不想当什么老板,你才是真正的老板。我现在的任务主要是为你保驾护航,等你闯出一片天地,我就辞职不干了,当你的‘草地’,照顾你,咱们享天伦之乐。”于是,公司取名为“惠世房地产有限公司”。
  接下来就是办理公司注册。正如陈世钊所意料的,于惠是国家公职人员,她不能暴露资产(非法所得)。因此于惠注入公司的800万元资金就通过地下钱庄进行处理,变成了陈世钊注入。这样,“惠世房地产”就变成了陈世钊的独资公司。自然地,他也成为了公司的法人代表。
  于惠曾经许诺陈世钊,要从“燕山投资”调1亿元资金给他使用,因为如果没有这笔钱,光靠800万元是很难独立运作房地产项目的。但这是一笔巨款,财务处理难度极大,若处理不当,于惠就有挪用公款之嫌。陈世钊很聪明,他想出了一个法子,让于惠把君尧花园的楼盘销售交给“惠世房地产”代理,期限两年。这样在代理期间,陈世钊就可以截留楼盘销售款来使用了。他把想法跟于惠一说,于惠直夸这是一个天才的构想。

  截留了君尧花园楼盘的销售款,公司下一步运作起来就顺畅多了。陈世钊可以用这笔钱去买地,进行前期投资,形成项目。然后拿项目去银行申请贷款,于惠再从中运作,拿钱简直就跟刷自己的卡一样。
  一切在按部就班地进行。
  春节期间,俩人也没闲着,去三亚游玩了一趟。
  回海口后,为重温先前的“初恋”时光,俩人又在黄金大酒店开房。
  俩人尽情地做爱。

  做爱完,于惠又拉陈世钊到万绿园散步。陈世钊还是一万个不愿意,不过,他已经学会不动声色了。
  俩人走着走着,又走到那棵像猪笼一样的大叶榕前。
  陈世钊现在已经知道了榕树生长的秘密,它是靠绞杀其它树木生长的!
  在自然界中,榕树结出来的果实被鸟取食后,种子不消化,而是被排泄在了其它乔木上。遇到适宜的气候,种子便发芽,长出许多气根来。一开始榕树还是寄生在乔木上的,但不久后,它长出的气根就沿着乔木树干爬到地面,插入到土壤中,形成了发达的根系,拼命与寄主乔木抢夺养分。与此同时,这些气根还逐渐增粗并分叉,形成一张网紧紧地把寄主乔木的主干箍住,从而阻止寄主乔木的生长。随着时间的推移,榕树气根越长越多,越长越茂盛。而被绞杀的寄主乔木终因外部的压迫和内部养分的贫匮而死亡、枯烂。这样榕树便彻底占领了寄主乔木的地盘。

  有时候,由于寄主乔木过于高大,榕树气根无法填充寄主乔木死亡后的“身位”,就会形成中央是空的,整条榕树树干像编织起来的猪笼一样的情形。陈世钊眼前这颗大叶榕,就属于这种情形。
  陈世钊抚摸着大叶榕,凝望着树干中央那空洞洞的地方,尽管于惠依偎在他的身旁,他还是恨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他在心里咬牙切齿道,于惠啊于惠,你撵走了我心爱的妻子,夺去了我真挚的爱情,我要像这颗榕树那样,绞杀你,把你箍死!
  日期:2011-11-23 12:01:38
  (三十九)
  我在小说开头说了,黄大哥有三大嗜好:看美女、赌钱、读书。前两大嗜好我前面都有描写(打麻将后来戒掉了)。至于第三嗜好,一开始他纠结于官司的事,无心读书;紧接着又筹备酒家开张,同时还追求童欣,无暇读书,这才拉了下来。现在是春节期间,比较清闲,黄大哥想,该读读书了。

  真巧,指引陈世钊作出人生关键抉择的那本《经典生存法则》上了2002年度图书排行榜,黄大哥便买来看。
  同陈世钊一样,黄大哥也很推崇“谋变”、“借力”、“执著”这三种生存智慧。不过,黄大哥却发现,作者的论述存在着重大缺陷。
  的确,每一生物个体都生活在一个变化莫测的环境里,不仅仅是气候环境,还包括了个体与个体之间的斗争环境。在这样的环境当中生存,个体随时随地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遇到一个又一个危机。不把这些问题、危机妥善处理好,个体生存就得不到保障,而要把这些问题、危机处理好,没有谋变本领是不行的。
  问题是,“变”那么神乎其神吗?
  有一个例子:汉王三年(公元前204年),韩信率数万军队攻打赵国。赵王歇与赵军统帅陈余集中20万兵于井陉口,准备与韩信决一雌雄。韩信利用陈余骄傲轻敌,急于求胜的心理,决定出奇制胜。当夜,他派一支两千人的骑兵,每人带一面汉军的旗帜从小路迂回到赵军大营侧翼隐蔽起来。第二天清早,他再派精兵万人,渡过泜水,背着河岸摆成阵势。赵军望见这背水阵尽皆窃笑,认为韩信不懂兵法,因而更加轻敌,倾巢而出。此时汉军已无退路,只有拚死求生。当下奋力鏖战,争先杀敌。最后通过里应外合,他们大破赵军,斩了陈余,擒了赵王歇。这就是著名的“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的背水之战战例,它是韩信军事生涯里的一大谋变杰作。

  而三国时的马谡也想“变”,却落得一个惨败的下场。公元228年,诸葛亮兵出祁山,准备进略中原。他派马谡扼守咽喉要道街亭。出行前,诸葛亮吩咐道:“下寨必当要道之处,使贼兵急切不能偷过。”不料马谡却一味求变,屯军于侧边的山上。副将王平谏曰:“若屯兵当道,筑起城垣,贼兵总有十万,不能偷过;今若弃此要路,屯兵于山上,倘魏兵骤至,四面围定,将何策保之?”马谡大笑曰:“凭高视下,势如破竹。若魏兵到来,吾教他片甲不回。”王平又曰:“若魏兵断我汲水之道,军士不战自乱矣。”马谡更曰:“置之死地而后生,若魏兵绝我汲水之道,蜀兵岂不死战?以一可当百也。”仍然自作主张,一意孤行。后来果真被司马懿引军四面围定,并断了汲水道路,马谡只得落荒而逃。

  都是谋变,都是把兵马置于绝地,韩信取得了成功而马谡却一败涂地,为什么呢?我们只要认真分析一下就豁然开朗了。所谓“绝地”,利在肉搏;也就是说,只有在肉搏战中死而后生的顽强斗志才能得到激发。韩信之所以敢列背水阵,那是因为他有十足的把握将战斗引入肉搏战(他事先已获知陈余急于决战)。在街亭之战中,如果马谡也能诱使司马懿指挥部队拼命攻占山头,从而把战斗引入肉搏战的话,那么他的“谋变”大多也会奏效。但司马懿何许人也!他偏偏不给马谡这样的机会,而且还断了汲水之道,坐等马谡的军马不战自乱(一个老奸巨滑的家伙)。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