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煎熬:我在川大南门外开火锅店的故事》
第7节

作者: 雷立刚
收藏本书TXT下载
  其实那时候的“1216”根本谈不上有什么特色,它之所以生意最好,仅仅因为它面积最大。
  培根路很短、很窄,酒吧普遍很小,每家一般只能摆8桌,也就装得下40来个人。2000年时,大概也只有了10来家酒吧,总座位量大约为600个,而每晚,来这里消费的人起码上千,所以,只要空出座位,立即会被填满,“1216”相对来说是培根路酒吧里最大的,大概能装得下70来个,所以,其每晚的营业额自然是最高的,逐渐声名赫赫,威震一方。

  所谓好花不常开,2003年之后,培根路逐渐被拆迁了,当时聚集在那里的小酒吧,大部分转移到了安顺廊桥一带,小部分没能在安顺廊桥那条街顺利租到店面的,便四处打游击,其中的几家,则转移到了我开火锅店的这条小街上了。
  这些最新的演变,起初我并不很清楚,但当我的火锅店开了两星期后,无意中认出近旁的那家小酒吧,竟然是美美开的,我就渐渐都知道了。
  美美是谁?美美就是当年培根路酒吧里的一只“小蜜蜂”。
  (当年培根路酒吧街鼎盛时期,每个夜晚的酒吧门边,都有着类似的男女情长轮回上演)
  日期:2012-03-07 16:46:19
  9

  说起美美,也算是个自强不息的代表人物。
  1999年冬天,我和夏潞、方纵、马前进他们在培根路“老房”酒吧喝酒的时候,看到斜对面的那家茶馆正在被改装修成酒吧。老板是个三十岁左右的女人,自称是从凉山彝族自治州出来的。
  那时的她刚来成都不久,以前还未做过酒吧,完好地保存着一种凉山人特有的朴实与豪爽,或许正是她这性格优势,使她所开的那家“竖琴”酒吧,从一开张起就生意兴隆。她几乎和谁都聊得来,到不是她有什么学问,恰恰是她并无学问,却又能当一个不乏味的听众。
  2000年,我们经常去“竖琴”酒吧玩,渐渐发现,老板学着其他开酒吧的,也请了“小蜜蜂”,就是那种年轻靓丽的年轻姑娘,陪客人喝酒,玩骰子,当然,有时难免还会被客人摸一摸,至于尺度,就看双方如何把握了。
  人们往往以为“小蜜蜂”多数是女大学生来兼职,但其实,多数是没读过多少书、家境不太好的女孩子,她们多数背井离乡,从遥远的农村来到这座陌生的城市,学历低,又要生活,艰难可想而知。其中,一些长相好的,多数都渐渐进入这个城市的各大夜场,从事类似“小蜜蜂”这样的工作。
  美美岁数在她们姐妹中偏大,2000年,她看起来给人的印象就已经22岁左右了,起初,她话非常少,但渐渐熟悉后,她其实又很爱东说西说。在那貌似自卑的外表下,却又有着无限度向陌生人自吹自擂的习惯;而我是个分析狂,擅长从别人的自吹自擂中找寻真相的蛛丝马迹,并连接成线。没过多久,我通过被动地当听众和主动地当分析家,大致了解了美美的基本情况:

  2000年她其实就已经24岁了,她老家在很可能在四川,而出生却是在新疆,她或许从17岁起就走南闯北,或许有过一次浪漫主义的初恋,或许在初恋破灭后自暴自弃进而在全国各地从事过三陪或其他色情服务,或许曾经挣了一些票子,但却被一个小白脸儿给骗光了所有积蓄……其实,仔细想来,美美也是个可怜人,但命运对人总是不公,不会因为谁可怜就对谁有所偏爱。2000年,刚来成都不久的美美,开始了她人生新的努力。“我再也不会相信男人了”,这是那一年,她所说的话里,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

  那时的美美,时常流露出对“竖琴”老板的羡慕。她说,自己骨子里是个内向的人,并不很适合当“小蜜蜂”。
  “如果我是象我们老板这么开朗的性格就好了,那我就以后攒了钱,也开一家酒吧。”美美曾经这么说。
  她有所不知,即便“竖琴”老板性格不好,1999年开张的“竖琴”,也注定会生意火爆——发财最需要的不是你多么有能力,而是你能否有运气在恰当的时机进入一个恰当的区域乃至地段——那时候,培根路的酒吧没有不火的,开一家火一家,即便99年才开始创业,到2005年,传说“竖琴”女老板也完成了向“三百万级”富翁的转变。

  当然,百万富翁在如今这年头已经不算什么,据说成都由做小本生意发家为亿万富翁的人普遍成长于三个地方:
  一是荷花池,二是春熙路夜市地摊,三就是川大周边的文化路、共和路、培根路。
  遗憾的是,2003年,文化路、共和路、培根路全部被拆迁成一片废墟,“中海地产”在此修建“格林威治城”,虽然2007年竣工后这里依然无比兴旺,但对后来的淘金者而言,成本和门坎都提高了起码十倍。
  那种兜里揣着两三万元钱,就到九眼桥培根路开酒吧淘金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因此,当美美这一批后来者终于攒足了启动资金时,决定开酒吧创业时,培根路已经远离了他们。于是美美他们把地点选在了川大南门外面一条小街,大约有五家小酒吧,“扎堆”开在了那里。

  美美的酒吧叫“清朗吧”。2006年,当我来到那条街开火锅店,再次遇到美美时,四年左右不见,她已经变得太多,几乎可以说 彻底地改变了。甚至就连名字也变了,她已经不再叫美美了,而叫洛洛。
  如今的洛洛找了个美国男朋友,多数时间,洛洛的美国男朋友威廉都不在,可是顾客每次去“乌鸦吧”,只要不是每天都去的常客,她都会用充满遗憾的夸张语气告诉对方:
  “唉,我们威廉刚回美国,要不你们就可以见见他了。”
  她还常常说,“我对中国男人,真的是很失望的。”我想起六年前,她最爱说的原话,本来是对所有男人都失望的。而六年过去,他已经对外国男人不失望了。
  所以,当在川大南门外的这条小街上,我与美美意外地认出彼此,我们起初是喜悦的,毕竟也算旧友重逢。但很快却变得微妙起来,因为如今的我们隔得那么近,仅仅隔着四、五家铺面,大约十多米的距离;却又隔得那么远,足足有四年的光阴。
  当然,既然是曾经能够的熟人,而现在又成了邻居,所以,我如过于冷漠,似乎也是不好的,因此,起初,白天的下午,空闲的时候,如果她酒吧恰好开着,我有时会过去看看她。
  令我无法理解的是,就连对着我这邻居,每次见面,她依然要用那夸张的语调说:“唉,我们威廉刚走,要不你们就可以见见他了”。

  两三周后,我终于有些忍无可忍,这娘们,还真以为威廉是王子,人人欲见之而后快,NND,就算是威廉王子,别人也不未必待见,何况是他这不着四六的“威廉”。于是,我略带嘲讽地说:“大家好像都特想见威廉啊?”
  美美稍微一愣,她是个江湖经验丰富、对他人态度特别敏感的人,旋即说:“唉,美国人嘛,不像头几年那样吃香了,不过,好多人都想和威廉说话,可以练习美式英语——尤其是那些女学生。” 梨梨像是埋怨又像是自豪地叹了口气,补充道,“你想都想不到,如今那些女大学生,一个比一个贱。”
  (如今,有许多中国女人,包括美美,为找了外国男友而自豪不已/此图来自网络,与本小说正文无关.)
  日期:2012-03-07 20:14:13
  10

  或许,如今的女大学生,真的比十年前轻浮一些,草率一些,虚荣一些吧。一次在麦当劳,我旁边两个女生贯穿整个吃饭过程的对话,都是关于追求她们的一些成功男人开的是什么车,穿的是什么名牌。对话充满了没见过世面的自得和虚张声势的夸张,印象深刻的有: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