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则天心路,盛唐明镜:一代女皇亦凡人》
第26节

作者: 实梦zs
收藏本书TXT下载
  “本朝才人,正五品,职责为掌叙燕寝,理丝枲,以献岁功。掌叙燕寝,即为总领宫中女官安排宫中宴会,打理天子安寝休息事宜;理丝枲,即处理宫中女子蚕丝纺织事宜;以献岁功,即将这些丝织安排好,以不辜负于造化给人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之妙。因此,才人的职责,会管束到宫中尚仪、尚寝、尚功几局,这几局的主事遇到相关事宜,需要向才人禀报,得到才人的指示,才可以实行。甚至在实行过程中,也会涉及到尚宫局、尚服局和尚食局。因此才人需要心思细密的处理这种种关系,才能不辜负于陛下对才人的信任。

  前面武才人已经知道,尚仪之职,掌礼仪起居,总四司,其中司籍掌四部经籍教授及笔札几案之事;司乐长官乐人习乐;司宾掌宾客朝见、宴会赏赐;司赞掌朝见宴会赞相礼仪。
  尚寝之职,掌燕寝进御之次序,其下司设掌帷帐床席,洒扫张设;司舆掌舆辇伞扇羽仪;司苑掌园苑,种植蔬菜瓜果;司灯掌灯柱膏火。……”
  日期:2011-12-11 22:30:39
  钱尚仪才说道这里,静静凝听的武才人不由打断道:“连尚寝所负责的帝王燕寝次序之事,也属我等才人负责吗?”
  武才人并不是一个冒失的人,但是却是一个爱学习的人,在钱尚仪这几日的教导中,她一有不明白的地方,也就立刻提出问题,只是那些问题不过是些普通的宫廷礼仪,并不像今日这个问题这样明白无误的表露出自己的心思。

  后宫女子进得宫来,所谓何求,不过是能够在枕席之上承宠,若有帝王之宠,层层晋封就不是难事,家人得到的礼遇也更是随之而来,如果能生下皇子公主,那么帝王一旦薨逝,有子的可以去儿子封国做太妃安享余生,有女儿的也可以出宫和女儿同住,如果没有儿女的先帝宠幸过的后宫女子,哪怕只有一次雨露恩宠,在新君即位后不是随例出家终年礼佛,就是前去皇陵守灵,也是常伴青灯古佛,再无希望了。

  钱尚仪在宫中多年,哪能不出这个心思,听到武才人这句问话,立刻停止口中的说教,停顿了一会,眼睛深深打量了一下面前这幼龄女孩,回想其自己当年入宫,比武才人这个年纪还要幼小,那时候,因为隋末战争,父族战败被杀,自己也随例没入宫廷,幸得宫中年长的宫女宦官怜爱自己,没有吃多少苦,这才在深宫一角长大成人。这一世,看多了人世沧桑时局变迁,反把功名利禄看的淡了起来,并无争胜之心,只是安心礼佛,在佛法中寻求解脱和希望。

  本来,她也是一心只做好自己尚仪分内之事,对宫廷明争暗斗你争我夺都置身事外,毫不关心。在宫廷这样一个是非地中,正是她这种无欲无求、即不逢迎也不倾轧的品质才使得她历经多年不倒。而出身高门贵族之家的她,从小聪明伶俐,精通诗书,办事干净利落,也确实是尚仪这样女官的最好人选。
  只是眼前这位新进宫不久的武才人,她的年幼好学,使钱尚仪想起了幼年的自己,不由心生怜悯,这也许就是所谓的缘分吧!
  钱尚仪静默了片刻,武才人不由心中打鼓,以为自己问的太过冒昧,或者犯了宫中忌讳,正想说点什么,又不知道怎么开口。
  钱尚仪却开口说道:“宫中制度,才人满额是九人,只是如今天下承平年月尚浅,咱们这宫中才人之数并不够九人。武才人请想,宫中本有专职女官负责尚寝、尚功等事宜,这些女官多是经过了多年历练才从普通宫女升为九品,然后一级级提升,最终成为五品六尚,对于宫中事物是十分熟悉。若有任何散失错漏,对于她们来说都会是灭顶之灾。而后宫妃嫔,四夫人和九嫔辅助皇后娘娘掌教九御四德,率其属以赞后礼,也就是说宫中大小事物,这些娘娘都有权力过问掌管。而九嫔以下,婕妤、美人各有所专门管辖之事。才人虽然职责是掌叙燕寝,理丝枲,以献岁功,但是谁掌管燕寝,谁管理丝枲,掌管燕寝的又是谁掌管燕寝次序,谁掌管床席布置、洒扫张设,宫内未有明律确立,都是看上面娘娘的吩咐。即使能掌管燕寝次序,但是宫中这侍寝次序自有明文规定,掌管之才人也不过能够比旁人了解的多些而已。而这些涉及到宫闱隐秘,尚寝之女官是否会将燕寝次序呈报才人,那也要根据天子的意愿和上面娘娘的吩咐。不知道奴婢这样解释,才人是否明白才人一职的职责?”

  日期:2011-12-14 14:24:56
  附录:
  1.武则天的名字是什么?
  对武则天有点历史知识的人都知道,则天并非女皇的名,而是她死后的谥号,女皇死后她的儿子李显假借她的名义去了帝位,以皇后礼仪安葬乾陵,被谥为则天顺圣皇后,因此,近代(基本上是建国后)人们才用武则天这个名字代替历史上唯一一个女皇。
  古代女子的名字只有娘家和夫家可以知道,或者在闺阁中使用,一般不流传于外,因此,很多著名的女子只留下姓氏或者封号,而没有留下的名字,这是历史条件造成的。

  武则天在十四岁进宫后,被太宗宠幸后,赐号媚,因此电视剧里面称她为武媚娘,而“武媚娘”这个名字,其实是流传于唐初的一首民谣的名字,如蒙曼所说,就想十几年前流行的歌曲《小芳》一样。
  武则天在成为太后,有意发动武周革命的时期,给自己起了名字,叫明空,后来更造了十几个汉字,其中一个“曌”字,就成为自己的名字。武则天造的这十几个汉字,除了“曌”字太有名了,流传至今,其他字都没有流传下来。
  以上分析了武则天被赐的名字、自取的名字和死后的谥号,却没有她生下来时她父母给她取的名字,这是一个很遗憾的事情。根据现代历史考证学者的考证,武则天本名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约”字,见于台湾学者雷家骥先生的《武则天传》,另一种说法是“华”字,两种说法的理论依据都是在武则天当政的时候(即成为皇后到死之前)朝中有位官员的名字和一个地方的名字因为避讳武则天而改名。

  但是,这两种说法,其实很可能不是避讳武则天的名讳,而是避讳武则天父亲和祖父的名讳。武则天祖父武华,因此按照中国人习惯,武则天不能起名为“华”,而武则天父亲名信,字士彟,一般称武士彟,“彟”字似乎是应该读“huo”的音,但是据历史学家考证,这个字在当时读“yue”,我现在在字典里面也查到该字有这两个音,因此,据《旧唐书》所说,“约”字的避讳是避武后之父名音,应该是可信的。

  绕了一圈,发现好不容易考证出来可能是武则天原名的两个字都不成立,而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虽然有点文化,但是到底是粗人,在武则天小时候,也不像原百代书中所说就有袁天罡的预言,因此不一定对武则天十分看重,所以,可能根本没有给武则天起名,也或者按雷家骥学者的考证,如武则天成为太后后下的诏书一样,是叫“明空”,但是我觉得这些推断基本上证据不足,不能采信。

  最后,我很无奈的得出结论,我还是不知道武则天小时候到底叫什么,或者,她父亲曾经给她取过名字,但没有流传下来,或者,她小时候根本没有名字,到底情况如何,只有根绝考古学的进一步发展来确定了。
  因此,在本书中,我称进宫被赐号前的武则天为武二囡,这不过是一个称呼,不代表她的名字。
  日期:2011-12-17 17:23:36
  不知道为何,钱尚仪竟然将话说的这样明白了,如果武才人听不懂,那简直就是白痴,不需要在宫中混下去,直接找个地方准备一辈子青灯古佛无人理睬的好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