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则天心路,盛唐明镜:一代女皇亦凡人》
第29节

作者: 实梦zs
收藏本书TXT下载
  “嗯,今夜就徐才人吧!”太宗随意的说道,顺手将手中名单抛到尚寝手中托着的镶金龙纹托盘之中。
  尚寝女官明白皇上今日只选了徐才人侍寝,向太宗行了一礼,然后站起身来,倒退着出了甘露殿,走到外面,通知了守候在外面的内侍,让其往掖庭宫中传旨,以备掖庭令派人服侍徐才人准备起来。
  皇命传到掖庭宫,不过酉时三刻,掖庭令黄福立刻带着数名内侍,来到了徐才人所住的院子中。而此时的掖庭宫中众人,都关注着掖庭令的行动,因为黄福的去向,关注着宫中何人得宠的风向。爬高踩低,趋利避害,阿谀逢迎,都是根据帝王的恩宠而来的。
  当黄福进入徐才人所住的院子,院中的女子无论是普通宫女,还是有品阶的女官,或者是有封号的宝林、御女、才女,都停下了手中的活,或者站到窗户前顾盼,希望黄福能够走到自己身旁,带来那个天大的喜讯。
  这其中只有一个人不为所动,正在灯下读书,这个人就是徐才人,她的屋门此时正敞开着。

  日期:2012-01-17 17:09:10
  附录
  3.武则天杀了几个儿女子孙?(2)
  很多说武则天心狠手辣的人,都说武则天杀死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这里我要一个个分析。
  据说武则天最早杀死的是她的长女——襁褓中的小公主,后封安定公主,谥号思。

  这个说法,有很多人觉得一定就是,而不少人也觉得有很大可疑。既然如此,还是得根据史料记载来分析。
  有关小公主的死因,在记录唐朝历史的四本史书上提出了全然不同的两种说法。
  时间上成书最早的《旧唐书》只在本纪部分的史臣曰中突然冒出一句:振喉绝襁褓之儿。在其他地方都没有说,给人一种打马虎眼的感觉,你去猜吧!
  我私下揣测,写《旧唐书》的是个男子,不喜欢女人当皇帝,更加讨厌残忍的武则天,又没有实据,自己心里也怀疑,于是就这样来一句。
  时间上成书第二的《唐会要》的说法要清楚得多,是这样的:俄诬王皇后与母柳氏求厌胜之术,昭仪所生女暴卒,又奏王皇后杀之,上遂有废立之意。言下之意是说,王皇后先被诬厌胜之术,凑巧昭仪所生之女又暴卒(明文说法是:死因不明),昭仪就顺势上奏说是王皇后杀死的,高宗才开始有了废皇后的意思。这里,明白无误地说武曌的女儿只是暴卒,绝非武曌所害,精明的武曌只是利用了这个不幸。——这是唯一的全力反对武曌杀女的正史记载!

  时间上成书第三的《新唐书》摇身一变,不仅了情况说明,还有了细节通报:昭仪生女,后来顾弄,去,昭仪潜毙儿衾下,伺帝至,阳为欢言,发衾视儿,死矣。又惊问左右,皆曰:“后适来。”昭仪即悲涕,帝不能察,怒曰:“后杀吾女,往与妃相谗媢,今又尔邪!”由是昭仪得入其訾,后无以自解,而帝愈信爱,始有废后意。
  《新唐书》是宋人欧阳修、宋祁因为不满意《旧唐书》的内容而重新编修的,与武则天当年已经过去两三百年了,中间还经历了五代十国的战乱,一些重要文献资料可能都在战乱中散佚了。所以,看到这里,我真是佩服欧阳大学者,原来穿越不是咱们现在人意淫的产物,早在北宋时期,欧阳大学者已经穿越到了唐代皇宫中,亲眼目睹了一下武则天怎么杀女儿,而且在没有人发现的情况下,又反穿越回了宋代,将情景写的如同亲眼所见,厉害啊!我这千年后的不才后人只有佩服的份!我写篇文,还要阅读无数史料,再加上合理的想象,而且还说明了是小说不是历史,欧阳先人怎么就这么厉害呢!

  时间上成书第四的《资治通鉴》报导得更加详细,差不多被人看成了报告文学,其文如下:昭仪生女,后怜而弄之,后出,昭仪潜扼杀之,覆之以被(连动作都有)。上至,昭仪阳为欢笑,发被观之,女已死矣,即惊啼。问左右,左右皆曰:“皇后适来此。”上大怒曰:“后杀吾女!”。
  看到这里,不得不再次为司马光老前辈的能耐佩服一个!
  看到这里的人都不由有四个问题请教欧阳修先生宋祁先生司马光先生,第一,如果武曌真的能够在不被任何人看到的情况下杀了女儿,这么秘密的事情武曌肯定是不会说出来的,那么史家又怎么能够写得这么详细呢,连细节都知道,难道欧阳修先生宋祁先生还有可敬的司马光先生你们仨在旁边亲眼看着吗?是拿着摄像机在旁边作了摄像?唐朝三百年没有任何人(包括她的政敌们)质疑过武曌女儿的死因,请问三百年之后的你们是怎样穿越时空,知道了前人都无法知道的事情呢?宫闱事秘,事所难知,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好了,直截了当地写出来,没人怪你,魏收这个人写《魏书》固然有许多让人弊病的地方,但他在对那些史家无从知晓的事情的处理上值得称道,北魏孝文帝亲自审理他红杏出墙的妻子幽皇后冯润的过程,魏收就清楚地说:事隐,人莫得知。我也不知道。你瞧瞧,多么负责的写史态度啊,魏收虽然让人指责的地方很多,但这种就是地方值得称道,优点就是优点,不能够因为人家缺点多就把优点一笔抹杀吧!干吗不学学这位史家呢?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