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0-04-27 22:38:11
我后来所结识的韩国客户几乎全都会中文。李仁馥的办公室就在韩国流通公社的办公楼上,投标程序结束后,李仁馥邀请我去他的办公室小坐一会,我欣然前往。
我是主做辣椒的,李仁馥也没有做过辣椒投标,我们约好联合做一次辣椒投标。1999年4月,我第一次投标韩国流通公社的辣椒采购,这次韩国流通公社共计采购3000吨,我拿出500吨以1580美元的价格中标。我的出价排位为第二,在我上边有一家中国平度公司以1620美元中标500吨;第三位中标的是青岛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中标价竟然只有1380美元2000吨。
500吨辣椒中标以后,99年上半年我的营业额迅速突破1000万元。几次去韩国考察辣椒以及其他农产品深加工情况,我了解了韩国市场的真实需求状况:韩国政府为了保护本国农民的利益,对辣椒、大蒜等制定了高达300%的关税。而韩国民众本身也抵制外国货,你看韩国大街上跑的汽车多是韩国本土制造;你看韩国的饭店餐具上大多会有“身土不二”四个字,就是说我出生于这片土地,我吃这土地上生长的东西。“身体不二”四个字是韩国小民族心态的真实体现。我曾经和韩国女孩探讨过中文和韩文的问题,她虽然在天津南开大学学习过汉语,但是水平很一般。跟她接触一段时间以后,我摸索出韩国语的一些规律,我认为韩国语是两部分语言组成,一部分就是中国古代汉语,譬如“老师”这个词,他们的读音是“山森”,就是中国古代的“先生”的发音;再譬如“同学”这个词,韩国语的读音是“东床”,实际就是中国古代汉语“同窗”。我告诉他们,只要中国古代汉语中有的词语,韩国语的发音就是中文的发音。而中国古代没有的东西,那发音肯定不是中国的,譬如“集装箱”这个词,中国古代没有,韩国语读音是“康忒呢”,实际就是英文集装箱(container)的读音。这外来语是韩国语的第二组成部分。在学习中文的时候,她们根本没有接触到中国古代汉语。韩国语大部分是这样的词语,我给韩国女孩和李仁馥讲这个东西的时候,他们均表现出不屑的表情,他们找出一个韩国语发音的词语“捷普希”,就是“草鞋”让我看看中文如何写。我稍作思考,告诉他,这个词中国古代肯定有,中国“鞋”的发音在韩国发音为“希”,关键前边的“捷普”应该对应中文哪两个字呢?答案是:“结蒲鞋”。中国和韩国在古代的时候,用水中的蒲草编结鞋子,这种鞋叫“结蒲鞋”,后来引申为草鞋。我小时候家里穷,每到冬天没有棉鞋,我姥爷就是用这种草编结出草鞋,外边缝上猪皮,鞋里面铺上毡子,也能顺利过冬。而这种鞋子的做法,就是我姥爷在东北十三道沟闯关东时跟高丽人学来的。在山东,当时我姥爷叫它“蒲窝子”。
在这里有必要给大家讲一下韩国语的历史,实际就在600年前,朝鲜王朝就一直使用中文。在朝鲜王朝第四代国王世宗的积极倡导下,于1444年创制了由28个字母组成的朝鲜文字。这期间朝鲜学者曾几十次前来中国明朝进行关于音律学的研究。1446年朝鲜正式公布了创制的朝鲜文字,称为“训民正音”,意思是教百姓以正确字音。你现在看到的韩国文字实际就是拼音,这就是韩国文字的由来。 传统的朝鲜语词汇包括固有词和外来词两大类。固有词是指朝鲜语里原来就有的本国词;外来词则是指源于其他语言的词,这其中有近70%源于中国的汉字词,这些词汇在朝鲜文中是可以用汉字书写的。
1910年日本帝国主义对朝鲜半岛实行殖民统治后,曾大肆封杀朝鲜语文,到20世纪40年代更是变本加厉,他们大搞所谓“创氏改名”,这个时期出生的朝鲜人不准使用朝鲜语,姓氏也必须改用日本姓氏。
1945年8月15日朝鲜半岛光复后,分裂为半岛北方和南方,即今天的朝鲜和韩国。为了规范文字的使用,朝韩双方在建立政权后分别对文字的使用进行了改革。
改革的一个重点就是如何对待汉字。正如前面所提到的,朝鲜半岛使用汉字的历史非常悠久,因此,即使在“训民正音”发明以后,汉字仍在使用。朝鲜王朝宫廷文书的书写、历史典籍的记录等都有汉字夹在其中(类似于今天的日文)。对此,朝鲜采取了全面废止汉字的改革措施,即所有文字书写全部使用朝鲜字母,不再夹杂汉字。在词汇上,朝鲜也严格限制汉字词的使用,尽可能多地用朝鲜固有词汇创造新词。
而韩国则没有那样彻底。
尽管韩国在1948年颁布了《韩文专用法案》,禁止公开使用汉字,但汉字的使用却一直没有完全停止,无论是学校的语文教育还是国民的文字书写,夹杂使用汉字是长期存在的。韩国教科书中使用汉字的政策也在不断变化之中,如1968年的总统令曾要求删除中小学课本中的汉字,但1972年汉字又被定为初中的必修课编入正规课程。1973年中学教科书规定重新使用汉字,1995年又将其改为选修课程。1999年2月,当时的韩国总统金大中签署总统令,批准在政府公文和道路牌中使用汉字。这个总统令的颁布,打破了韩国政府50多年来对使用汉字的禁令。现在韩国教育部颁布的教育用“新订通用汉字”为1800个,供日常生活用的“常用汉字”为1300个。
其实,废除汉字还是使用汉字,应该从是否有利于本民族的文化发展来看。废除汉字的弊端是使朝鲜人无法对古代历史典籍原著进行学习,因为朝鲜的绝大多数历史典籍都是用汉字书写的。此外在现实生活中也存在一些不便之处,因为朝鲜词汇中有很多同形同音异意字,光看这些字型有时很难正确理解它所要表示的意思,容易产生误解,而在废除汉字以前,这些文字却可以用汉字加以表示。废除汉字当然也有好处,那就是便于朝鲜文字的普及,有利于文化传播。
大韩民族使用其他民族的文字,对韩国人来说内心是难以接受的,包括把原来的首都“汉城”改名为“首尔”,都是这种心态的表现。不过这种去中国化心态,屡屡因韩国语的不完整性出现重大错误,造成重大损失。就拿2009年的韩国一次重大事故来说吧:预定2010年底开通的京釜高速铁路(KTX 汉城-釜山) 2期工程(大丘-釜山区间)全长254.2km.。铺轨已完成的96.6km区间内的15万5千个无渣混凝土枕木(占全区间35万8千个的37%)中,332个已发生严重龟裂。
经调查发现龟裂的枕木大多位于山岳地带背阴容易结冰处。由于轨道施工时没有按规定使用防水的垫片(sponge)制造轨道枕木链接装置。违规使用了吸水性的材料,造成去年4-5月间(雨季)轨道施工时期的大量雨水顺轨道埋入栓流入混凝土枕木内而积水。
在1-2月冬季时由于寒冷结冰膨胀而导致枕木与道床龟裂。
发生龟裂的部位是在混凝土枕木上“缔结装置”,在这个装置里按规定是要放防水发泡的填充物,但因为防水和放水在韩语里写法一样,读音都是“bansu”,故施工公司理解错了图纸的意思,枕木里没有加防水材料反而加了吸水材料,造成了全部15万5千多根枕木成为次品。去中国化损失几十亿美元,值不值?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