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与药:风雪中的守护者》
第59节作者:
扎针小鬼才 到了第二天早上,又服用了一剂急攻灭火汤,高烧终于降下来了。
这一次呼吸与危重症科室的人都服气了,毕竟这个高烧是布洛芬也降不下来的。
现在还是痰量有所减轻,但还是不少。
林北冷静思考,高热,咳嗽,气喘,血痰,口干口渴,胸痛,舌红苔黄。
应辨证为痰热郁肺证。
外感风热蕴郁肺部,蒸液成痰,导致痰热郁肺。故见痰多量大,口干,口渴是外感热邪所致,血痰是则热邪重伤血络所致。肺失宣降,故症见咳嗽气喘。
清金化痰汤!
黄芩四十克,桔梗四十克,山栀子三十克,知母三十克,桑白皮十五克,瓜蒌仁十五克,浙贝母十五克,麦门冬十五克、橘红十五克、茯苓十五克,桔梗十五克,
去甘草使药效加快,增进化痰之功加半夏十五克,口渴口干加生石膏十五克。也防止高烧复发,生石膏除了清热泻火之外,另一个功效就是除烦止渴。
重用黄芩以清热,重用桔梗以化痰其余亦皆化痰止咳之药。
药房煎药,一剂送服。
中午服用一剂,晚上又服用一剂,联合氨溴索,患者的咳嗽,口干,口渴,气喘的症状都消失了。胸痛和痰多的症状也大大减轻了。
白鸽瘫坐在地上,“总算把症状控制住了。”
林北则不敢想象,原来在呼吸与危重症科上班这么累……
接下来就是循序渐进的抗菌治疗了,阿莫西林已经用上了。
清金化痰汤加减继续联合西医的阿莫西林和溴氨索进行治疗,患者的症状得到了有效控制,效不更方,林北就继续用清金化痰汤加减。
连续服用了三天,症状除了轻微的胸痛和咳痰之外,其余都全部消失了。
高热痰多的问题刚解决,新的问题接踵而至。
烧退了之后,就已经开始抗菌治疗了,阿莫西林连续使用了三天,肺部感染得到了缓解但并没有见到显着效果。
“要不上万古霉素或者替考拉宁之类的?”一个同事建议道。
这两个大佬基本算是抗菌战线的最后一道防线,不到万不得已,一般不会用 ,因为万古霉素和替拉考宁虽然杀菌作用非常强,但即便是强如万古霉素和替拉考宁也会产生耐药性,因此在临床上都是谨慎使用的。
白鸽沉思良久:“上中药。”
中药雾化吸入疗法按照之前定好的配方已经开始治疗了。
现在要开个方子出来。
这又难住了林北。
“到了疾病末期,该补虚就要补虚了,看看是不是肺虚脾虚,辨证论治,该用什么药就用什么药。”
白鸽已经把阿莫西林停了,这给林北巨大压力,因此必须谨慎为之。
轻微胸痛,轻微咳痰,精神不振,浑身无力,心烦不安。
还是从补脾益肺入手吧。
黄芪三十克,党参三十克,麦冬三十克,红景天三十克,紫菀十五克,半夏十五克,桔梗十五克,川芎十克,陈皮十克,桑白皮十克,甘草五克。
黄芪,党参,麦冬,红景天补脾益肺,紫菀,半夏,桔梗,陈皮,桑白皮止咳,化痰,平喘。再用川芎行气活血。
每天早晚都服用这个汤剂,结合中药雾化吸入。
不用抗生素,能抑制住细菌感染吗?
白鸽也不是完全相信,林北也不觉得十拿九稳。
但是总要试试吧。
就这样又治疗了三天,患者的所有症状都已经消失了。
但只是症状消失不行。
胸部拍片正常,痰液细菌培养呈阴性。
可以断定大叶性肺炎已经痊愈。
这个消息非常振奋人心,这意味着除了抗生素之外,中药也是抗菌治疗的一种方法。
如果遇到多重耐药菌,抗生素效果不佳,那就可以考虑使用中药。
林北说道:“其实这次多少有点冒险了,抗生素联合中药可能会更稳妥一些。”
“就算如此,急攻灭火汤退烧就已经立大功了。”白鸽说道。
“唉呀困死了,想睡觉。”
“起来,不准睡!在医院呢睡什么觉,赶紧回你中医科去吧。”
林北揉揉眼睛,强打精神,怪不得白鸽在呼吸与危重症科上班会变“虚”……
林北回到诊室,发现今天碰巧没什么病人,于是就想着小眯一会,反正没人看到…………
也不知道到底是睡着了还是没睡着,反正就是眼睛闭了一会儿。
就被一个同事拍醒了:“你还有闲工夫睡觉呢?刚刚救护车拉来个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
白鸽那边已经把病人从急诊科接到了呼吸科ICU病房里了。
呼吸机辅助通气,抗感染,化痰等西医常规治疗都已经展开了。
“慌什么?有问题白鸽会来喊我的,没喊我就说明没遇到什么问题,她能自己解决的。”
晚上,白鸽还在医院奋斗,林北实在受不了了就先回家了。
真没想到,这还是个女强人呢,这种超负荷工作我个大老爷们几天就不行了,她还能硬撑……
想着想着就呼呼大睡起来。
一直到第二天。
“怎么样?现在病情应该好转很多了吧。”
白鸽说道:“病情基本稳定了,但是唯有呼吸衰竭难以纠正,因此呼吸机撤不下来。”
之前治好了一例呼吸机依赖,很多人背后说是“安慰剂效应”,是“心理作用”。林北没有反驳,一是懒得反驳,二是林北自己也觉得可能是心理作用。
不过这个人是明显的呼吸衰竭,如果能把这个点呼吸机摘下来,那就能证明自己了。
按照之前的经验,疾病到了中后期就应该以补虚为主了,这次也应该补虚。
除呼吸衰竭外,尚有精神不振,时而清醒,时而迷糊。呕出大量白稀痰,舌质淡紫,少苔,腹胀,大便稀溏,略有腹泻。
呕出大量白稀痰,有可能是寒邪入里,但很有可能是抗生素用多了导致的副作用……应该加以区分。
是肺虚导致喘脱,同时脾虚导致养肺无力。
治法还是大补脾肺。不过要着重补气。
人体内有所谓宗气,是肺吸入自然清气与脾胃从食物中运化的水谷精微相结合的产物。宗气能行呼吸,行气血,滋养先天。宗气主一身之气的盛衰,在胸中积聚,通利三焦,上养于肺,下滋于脾。《黄帝内经》称此处为“气海”。
凡肺脾虚,则宗气外不能受自然清气,内不能合水谷精微,故宗气日久必而虚衰。致使宗气大亏,导致呼吸困难,乃至于呼吸衰竭。宗气大亏是肺脾虚证最严重的变证。
因此补益脾肺兼以补气,久而宗气得生,自然呼吸顺畅。
考虑呼吸衰竭这么严重,必是宗气大亏所致,还是用补中益气汤加减。
生黄芪一百二十克,党参三十克,西洋参三十克,山茱萸肉三十克,红参三十克,炒白术十五克,当归十五克,陈皮十五克,干姜十五克,升麻五克,柴胡五克,甘草五克。
黄芪是补虚之要药,味甘,性微温,归肺、脾经。能够达到肺脾同治,气血双补的功效。主治内伤劳倦,脾虚泄泻,肺虚咳嗽,脱肛,子宫下垂,吐血,便血,崩漏,自汗,盗汗,水肿,血痹,痈疽难溃或久溃不敛,及一切气虚血亏,脾肺不足之证。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