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与药:风雪中的守护者》
第60节作者:
扎针小鬼才 古代没有呼吸衰竭一说,但肺主气,司呼吸,凡呼吸不利皆可补肺。故重用生黄芪,量加到一百二十克。
党参与黄芪一样,健脾益肺还能补气。
红参,西洋参亦皆补气之品。
山茱萸肉能滋养肝肾,收涩固脱,以巩固补虚的效果。
当归则起到补血活血的功效。
升麻,柴胡则可升阳举陷,宗气不足则脾气下陷,无法上行滋养于肺,故用柴胡 ,升麻升举脾气。
方子开出来了,药房正在煎。
林北说道:“还是继续中药鼻饲,这个比较麻烦,可能要服用个小半月才能摘呼吸机。”
白鸽说道:“没关系,能起作用就行。这个病人主要是慢阻肺反复发作,所以导致了呼吸衰竭。”
“先服用三天试试效果吧。”
林北回到诊室,感到一阵头疼。
林北捂着头,嘶……大脑使用过度了嘛?
刚揉了几下太阳穴,又来了一个病人。
女,五十二岁,围绝经期综合症三年有余,西医予激素治疗,但因副作用大,导致恶心呕吐,丨乳丨房不适,因此没有继续使用。西医又开了镇静药。
林北挠挠头,围绝经期综合征,民间更多称为“更年期综合征”,西医激素治疗没毛病,但激素治疗确实副作用大啊,镇静药副作用也不小,还会产生依赖性,不过还好西医开的谷维素片,虽然没有依赖性,但长期使用,也会导致丨乳丨房不适。其实中药和西药都是这样,如果短期使用没问题,一旦长期大量服用,势必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把谷维素片去了吧,我给你开点药。”
开什么药呢?
“三仙汤。”
“三仙汤?起这么牛逼的名字?”
“仙鹤草五十克,仙茅二十克,仙灵脾五十克,三个仙字,自然就叫三仙汤了。不过具体用药你还是辩证论治,我建议用这个方子打底。当年很多激素无法耐受的人我都是用这个方子治疗的,效果堪比激素,而且副作用也小,王利当时还夸这个方子是中药小激素呢。”
“中药小激素?哈哈,那我就见识见识这个中药小激素。”
主要是畏寒怕风,亦能见早起口干口苦,不欲饮水,时感胸闷心慌,四肢酸重,浑身无力,吃不下饭纳差,多梦易醒,失眠,精神不振。
舌苔白腻,脉细弱。
胸闷心慌,口干口苦,多梦易醒,失眠是肝经郁火所致。
畏寒怕风,四肢酸重,浑身无力,精神不振,则是肾阴不足的典型症状。
情绪内伤很容易导致肝经气郁,气郁化火,火性躁动,灼烧阴液,故致口干口苦,多梦易醒,失眠,胸闷心慌。
肝肾同源,肝经郁火,引动肾阳,肾阳化为肝火,故久则肾阳不足。故见畏寒怕风,四肢酸重,浑身无力,精神不振。
既要清肝泻火,又要滋补肾阳。
清肝泻火用柴胡桂枝干姜汤。
滋补肾阴用三仙汤。
肾阳供给肝火,肝火上扰心神,又致心阴不足,故见胸闷心慌,加甘麦大枣汤以增进安神功效。
生牡蛎六十克,天花粉三十克,柴胡三十克,仙灵脾三十克,仙鹤草三十克,仙茅十五克,桂枝十五克,干姜十五克,黄芩十五克,赤芍十五克,浮小麦十五克,大枣十五克,炙甘草十克。
“先服用十天吧,十天后再来复诊就行。”
“好的。”病人拿着处方就出去了。
林北靠在椅子上长舒一口气,打开水杯喝了口水。
林北在大脑中复盘着这几次病例,治疗急危重症中药如果不大剂量的上,很难起到效果,比如生石膏 ,普通感冒可能一二十克就能退烧了,但流感重症却要用到一百二十克,还要其他清热药做辅助。再比如补虚,就需要大剂量的生黄芪,否则极难奏效。
还有一个问题是需要考虑的,中医辩证是根据人的症状体征,那如果是西药的不良反应,是否可以纳入中医辨证体系作为辨证的依据呢?
中医治疗急危重症还有太多悬而未决的问题需要探索。
林北和老陆又通了一次电话。
“最近是流感时期,我这里也有好多流感患者,都忙不过来了。”
林北想了想“过段时间我们医院有中医下乡义诊的活动,到时候我就可以去帮忙了。”
“流感是西医病名,不能用西医的那个框架去套中医的方子,西医把流感分为了好多种 ,其实我觉得我们中医也该在这方面有所研究。”
“说的没错,之前那个流感重症就用到了活血化瘀法。”
突然手机那头传来了小翠的声音:“爷爷!你老是跟他打电话都不理我了!最近流感患者那么多,不如您教教我怎么治流感吧!”
“好好好,林北你先忙吧。”
手机辨挂断了。
林北心里暗笑,这小姑娘,还会吃醋。
小翠就问道,“最近流感病人好像挺多的,但是流感是西医病名,总不能用西医的框架去套中医的方子吧,我看您有的时候用麻杏石甘汤这些伤寒派的经方,有的时候又用温病派的银翘散,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古人对于流感还是有很多总结的。比如《黄帝内经》里面就有::余闻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这主要就说明了两点,就是有的人严重,有的人稍微轻一点,但是症状都类似,而且具有传染性。”
“古代医家研究有很多,基本就是三个思路,一是六经辨证,一是卫气营血辩证,还有就是三焦辩证,这三个思路各有自己的长处和适用范围,究竟该怎么灵活运用这三个思路很重要。我用麻杏石甘汤是因为我走的是六经辨证的思路,用银翘散是因为我走的是卫气营血辩证的思路。”
“流感属于中医“疫病”范畴,疫病又分为寒疫和温疫,哦对了这个这个温疫可和带病字头的瘟疫不一样,瘟疫的含义更宽泛粗浅。寒疫之所以叫寒疫,是因为外邪以寒邪为主,温疫之所以叫温疫,是因为外邪以热邪为主。”
小翠点点头。
“如果属于寒疫,六经辨证最为合适。那怎么辨别这个人是寒疫还是温疫呢?其实很简单,你想想寒邪逼人的时候,人的自身正气是会去抗拒的,所以寒疫最典型的症状就是恶寒,如果是初期 ,病人出现恶寒的话那基本就是寒疫没跑了,可以用六经辨证。”
“比如首先是太阳病,主要就是恶寒发热,头项强痛,脉浮,很多张仲景的方子就可以拿来用了,比如葛根汤,麻黄汤,桂枝汤,大青龙汤,小青龙汤,麻杏石甘汤,葛根芩连汤等等。
当然了这些方子也不能乱用,比如人除了恶寒发热又出现项背强几几,如果没有别的症状那首先是葛根汤。头疼身痛,无汗而喘,那就要用麻黄汤发其汗等等。
这些你去看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自然能看明白,张仲景写的清清楚楚。这些方子多是用来解表的,脉浮的话就说明邪尚在表。”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小翠捧着《伤寒杂病论》念道。
“没错,这一句算是太阳病的一个提纲,只要出现这些症状,基本就可以断定是太阳病。”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