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考制度76年恢复后,第一个考上省城中专湖北水利水电学校的是我们二队的马荣彪,马荣彪的父亲马怀德一生是受曾胡子欺负的。老天啊,睁开了眼睛,让马荣彪第一个从九湾大队走了出去。
后来马荣彪成了长江水利委的一名高级工程师。
日期:2011-02-16 21:17:19
没有后代的人是不会考虑大家的事的,曾胡子,张凉心做了几十年的村支书,没有培养人,也没有让大家富起来!
九湾村有一说:一队文科;三队世福(中明);五队德寿;六队大元。刚开始只有一队文科;五队德寿;六队大元,三队的世福是中明加上去的,把三队的世福改成了三队中明,后来人们只好把他们两人都加上去。
九湾村这一说的意思是 这些人是村里最穷的。穷的连饭都没有吃的。有次五队里有一个叫德俊的二百五当时只有20岁,初生牛犊不怕虎,在大队参加集体劳动时对张凉心发飙:日他妈,把书记给德寿搞(当),看他还超不超支(参加劳动一年后,还倒欠村里钱叫超支,反之叫进钱)。
可见没有儿的人当大队书记多么不得人心。
日期:2011-02-17 09:22:33
当时在小队参加集体生产,每天只能挣到几毛钱的工分值。而且要起早摸黑。春季要在农田里插秧,气温还很低,人泡在水里透骨的凉,好多人,在冷水里浸多了,落下了风湿关节炎病,天气一有变化,就隐隐作痛 。
有的年纪大的人,手脚都变了形。
八,九月正是天气热的时候,气温都在四十度左右。农民要把成熟的稻子,一株一株的割了,捆起来,挑回去,铺在禾床上,用牛拖着石磙碾压。
等到碾干净,起完场,回家已经是夜深人静。人困的弄一盆水下就去睡,有的困极了,洗都没洗倒在床上就睡。
日期:2011-02-17 22:14:44
现在很多人在教育孩子,让他们背唐代李绅 的《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没有种过田的人有几个能体会到农民的辛苦?
九湾三队的世福,虽然种天辛苦,常常编些顺口溜苦中取乐。因为家里穷没有娶到媳妇,外乡有一个死了男人的寡妇,他知道后去找人说媒,去做了填房的上门丈夫,下身没有出力就有了个儿子胡保国。在外乡过了几年,连老婆带儿子带回了九湾三队。保国娶了媳妇后,干活出工不出力。做继父的龙世福编了一首顺口溜,中明天天挂在嘴上:
保国锅,保国锅
白天搞事瞌睡多,
晚上搞事笑嚯嚯
世福这个人不坏,但是穷,有点不知自己斤两。自己眼睛不好使,右边的脸象长年上火气,烂了一直不好。对桂英挂着两个又白又大又嫩奶子,也想沾点腥,结果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有一次大灰做屋,质量有问题,他发现出现问题的 原因,是大灰和桂英小气,舍不得让帮工的人吃好点,他乘机编了一首:
三队大灰做新屋
舍不得酒来,舍不得肉
做的墙壁东西扑
日期:2011-02-18 07:35:59
提到三队龙世福,就想起了三队还有一个有意思的人----罗在红。罗在红解放前娶了五队的大言的姐姐,后来大言的姐姐跑到沙洋镇里和人结了婚,罗在红就 一个人过日子。
老人家实行人民公社时,罗在红也搞单干,这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的中国,也许是唯一的特例。罗在红之所以搞单干当时被允许,一是他的眼睛有白内障,这在现在很好治,当时却没有这个医疗技术。人们把他称为在红瞎子,不和他计较;二是解放前他救过一位新四军的命,日本鬼子追杀这新四军时,在红把他藏了起来。这位新四军获救后,给他留下字条,说打跑日本人后,你将是有功之人。新中国成立后,那位后来当过国家副主席的新四军专门要地方政府关照他。他一直到民政部门领取老战士津贴。
日期:2011-02-18 14:03:38
罗在红在他那一亩三分田里,除了种口粮,还种一些马蹄,又称荸荠。每年冬天,荸荠成熟的季节,罗在红就挖了到不远的集镇上卖。这在当时割资本主义尾巴,以粮为刚的年代是不错的生意。很多人买了尝尝新。
罗在红有个口头禅“扯鸡吧卵蛋”,这样在当地有了一个歇后语:在红瞎子卖荸荠----扯鸡吧卵蛋。人们常用了说对方说话办事不在谱。
罗在红死的很惨。有一次他坐顺风车去镇上,当时是很难见到小车的,罗在红搭的是带拖车的东风卡车,到镇上后很多人都下了车,罗在红眼睛看不到下的慢,当司机问还有人没?五队的德金为了作弄一下罗在红喊“没有了”。
卡车开动了,被后面的拖车压倒了。受伤后的罗在红痛的哭天喊娘,被送到公社卫生院抢救无效,死了。
德金也受到了报应,儿子七岁的时候掉到塘里淹死了。
日期:2011-02-19 10:26:25
农活真不是他妈的人做的,这不是骂人,而是刻骨铭心的体会到了农活的脏,农活的累。
桂英的三个小孩大了,农忙季节再也不能借在家看孩子的名义,不下地插秧,割谷。每次曾胡子来与她偷情,抱着她,摸着她又白,又大,又嫩,又柔软的奶子时,桂英就给他提:“我的乖胡子,你帮帮想想办法吗。人家不想到田里做事嘛”。
桂英的要求确实为难了她的“乖胡子”。如果说让曾胡子帮她弄几斤粮票,几尺布票的要求,曾胡子会很快为她做到。大家不要小看了那个年代的粮票和布票。你回家问上了年纪的人都知道,当时一切都是按计划供应的每年按人头发的粮票布票根本不够。一人一年一丈五尺的布票,五斤粮票,这些布票粮票只够自己用。农村里亲戚生了小孩,老人过个生日,都习惯于到当地集镇上供销社扯上6尺棉(我们那里把买布叫扯布),再买上二十个粑粑(实际上和烧饼差不多),放在一个小竹篮里,粑耙上面放上一层纸,纸上放那6尺棉布,提到亲戚家。有的还会在竹蓝里放上一斤用草纸包好的白糖或红糖,提到亲戚家,亲戚在你吃了酒席回家时,竹蓝里会放上两个粑粑叫着回蓝子。
有的人家碰到儿子结婚,粮票和布票根本不够,就要到处借了第二年还;如果出门,没有粮票,饭馆里不会卖饭你吃,只有饿肚子。可见这两票的在那时的重要。
日期:2011-02-22 17:09:32
曾胡子没次去见桂英不是带上斤八粮票,就是带上尺八两尺布票,走的时候拿出来给桂英。桂英的两个大孩子敏芳和官华,常常拿了布票和粮票去南瓜子的小卖 部去换点心粑粑吃,还换水果糖之类的零食,引得我妹妹等和他们一样大的小孩望着流口水。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