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不只是传说》
第31节

作者: 瀚海箫声
收藏本书TXT下载
  燕王旦是汉武帝健在的最年长的儿子,对于自己不能继位是耿耿于怀。而桑弘羊自以为有功于社稷,因此想为孩子们求个官做。汉朝一直有封权臣幼子官职的惯例,霍光自己也不例外。桑弘羊的要求并不为过,只是自己提出来有些那个,如果恩从上出就理想了。可是皇帝太小,霍光是不会主动做这事的。桑弘羊也是不得不说。对于桑弘羊的要求,霍光断然拒绝了。桑弘羊因此对于霍光的作为自然是十分不满。

  对于上官粲的提议,桑弘羊和燕王旦自然是一拍即合,反霍联盟就此形成。
  元凤元年(公元前80年)反霍联盟采取了第一次行动。上官粲伪造了燕王的书信,挑了一个霍光休假的日子, 控告霍光专权,擅自调动益莫府的校尉,图谋不轨。 上官粲想借机从中取事,桑弘羊也联络了许多大臣想一举推倒霍光。
  第二天霍光没有直接上朝,而是来到了画室,就是汉武帝生前命人画的周公图,以此提醒皇帝。汉昭帝弗陵也是非常聪明,异于常人。时年才十四岁就识破了奸计:上告信是假的,调动校尉是十日内的事,燕王那么远怎么会这么快知道。不仅如此,小皇帝还大发雷霆,说什么大将军霍光是先帝选出了辅佐我的,谁要是在污蔑大将军,就收拾他。好么,不仅这次失败,以后也不能再说了。实际上弗陵的聪明不在于识破诡计,而在于他认识到自己只能信任霍光,别无选择。

  一计不成,上官父子又生二计, 这次是老戏新唱:鸿门宴。计划由盖长公主设宴,乘隙杀死霍光,废掉皇帝,迎立燕王。两边往来书信,封官许愿忙得不亦乐乎。上官安又密谋一不做、二不休,干脆连燕王一起杀掉,让上官粲做皇帝,搞得像真事似的。
  常言道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么大张旗鼓的张罗,哪能保住密?有人得到消息就报告了朝廷。九月,汉昭帝弗陵下诏将一干人等一网打尽,一个白日梦就此烟消云散。
  整个事件中大将军霍光不动如山,而政敌集体灰飞烟灭,真是高人。大将军什么也没有做,就让对手团团转,转团团还不是高人吗?!事件之后,霍光举起了屠刀,斩草除根,斩尽杀绝,不仅涉案的难逃一死,最后连审案的也在打击之列。符合条件的要杀,不和条件的创造条件也要杀。
  丞相田千秋的女婿徐仁时任少府,同廷尉共同审理谋反案件,审来审去把自己审到了监狱里。霍光认为他们玩弄法律,下狱治罪。事情是这样的,廷尉和徐仁认为桑弘羊的儿子并没有涉案,只是受到牵连。岂止是桑弘羊的儿子,桑弘羊也是被牵扯进去的。这样,曾经窝藏过他的侯史吴就不应被判窝藏谋反者,而是窝藏连坐者。适逢大赦,侯史吴投案自首,就以大赦令赦免了他。后来侍御史重查此案,就此咬住不放,谁说情都不行。说白了就是领导对结果不满意,借机发作,醉翁之意不在酒。这下连举报反叛的太仆杜延年都看不过去了,怕霍光把丞相也一锅端了,就致信劝谏霍光。

  结果虽然丞相没有受牵连,但徐仁自杀,廷尉被腰斩。
  杀人杀得霍光自己都感到心悸。自此以后,霍光加强了对自己的警卫工作。接见客人必须先除去佩剑,再由两个卫士左右夹持。安全是安全了,可是哪还有一点周公的样子?

日期:2010-03-02 07:04:19

  轮台罪己之虫叶成字
  元凤三年正月在霍光成功消除对手不久,中华大地发生了几件灵异事件。先是泰山有大石自己竖立起来,随后上林苑枯树逢春。死了多年的老树又发芽了,而且有小虫在它的叶子上咬出了一行字:公孙病已立。
  什么意思?
  符节令鲁国人眭弘上书对此事做出了解释。眭弘是董仲舒的学生,自然从天人感应出发,认为这是老天示警人间。大石自立、枯树逢春都说明有人会从老百姓一跃成为天子,公孙氏当立以继承汉统;又说当今圣上应该选贤让位,退居百里之侯,以顺应天命。这不是一派胡言吗?结果眭弘以妖言惑众、蛊惑人心的罪名,推出问斩。
  大石自立很难说是什么情况,毕竟远在泰山,难以验证。枯树逢春应该是有可能发生的,至于小虫在叶子上咬出字更是小儿科。应该可以断定这是有人借助枯树逢春的自然现象散布谣言,蛊惑人心。眭弘的解释大致不差,有人对当今圣上不满,散布新君当立的谣言。可是,眭弘故意漏解释了两个字:病已。病已是一个人名,就是数年后由贫民成为皇帝的汉宣帝刘病已。现在十三岁,在民间。从事后的发展看,散布谣言的人想说的是:卫太子的孙子病已当立。

  刘病已是已故卫太子的孙子。如果卫太子不是死在巫盅案,现在的皇帝就是卫太子。现在事态就很清楚了,散布谣言的人将矛头指向了刘病已,希望借刀杀人:刘病已当代汉昭帝而立。如果汉昭帝意识到这一点,或者解读到了谣言的本意,刘病已还有命吗?眭弘一定是意识到了这一点,才挺身而出缪解经书,将矛头引向了不存在的公孙氏。可以肯定地说眭弘是属于卫太子阵营的,至少是心向卫太子。五年以后,刘病已登基之后就提拔眭弘的儿子做郎官,以报今日之恩。

  那么,为什么有人会散布这样的谣言,要致刘病已于死地哪?散布谣言的人至少明确这两点:汉昭帝虽然还年轻,他有办法将汉昭帝忽略不计。汉昭帝去世后,刘病已是他继承帝位的障碍,所以要先行除去。有实力、有意愿做这个的至少有汉武帝的儿子广陵王刘胥和孙子昌邑哀王刘贺。
  直接把刘病已刺杀了不就完了吗?废这么大劲干什么?直接刺杀不就着了痕迹吗?而且这样做也可以一箭双雕,诿过于昭帝。眭弘缪解经文某种程度上也给昭帝解了套。对于这样的谣言,如果昭帝知道真情的话,办是不办?不办是不行的。办就要得罪一大批心向为太子的人,而这样的人还不在少数。
  险恶呀!看着风平浪静、一团和气的朝廷,至少有三股势力在争斗:汉昭帝与霍光的共同体、卫太子集团和准备取汉昭帝而代之的谋逆集团。
  汉昭帝与霍光这个共生体掌握着政权,而且霍光在燕盖之乱一举击败了主要政敌,看起来强大无比。但是它们之间还是存在亲政与摄政的矛盾的。燕盖之乱固然打败了政敌,却也把自己从整个官僚集团中孤立出来,这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非君非臣的地位最容易成为别人的靶子。也许谣言的散布者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觉得有机可乘。这个集团里囊括了对汉昭帝继承皇位不满的皇子或者皇孙,对霍光专权不满的各级官僚,或许还包括燕盖之乱的漏网之鱼。与上官璨相比,他们有更加隐秘的手段,和充足的耐心。

  而卫太子集团是最被动的,与其说是集团,倒不如说是一种思潮。卫太子生前就有仁爱之名,在巫盅案中受冤枉致死更深受同情。那些不满霍光专权的人,更可能联想到如果卫太子不死,就不会有今日霍光的专权。

日期:2010-03-02 18:48:25

  轮台罪己之欲罢不能
  在汉朝忙于内斗的时候,匈奴对汉朝发动了一系列的攻势。起因就是和亲。
  卫律也不是总给单于出馊主意,那样不是找死吗?!为了体现自己的价值,更多的时候卫律的建议是比较正面的。和亲就是卫律提出的比较正确的建议之一。
  和亲好啊,和亲就能够暂时平息战争,还能得到汉朝的赏赐。何乐而不为?可是主动提出和亲,面子上终究就过不去。因此,单于希望汉朝能够首先提出来。可今非昔比,汉使对此没有什么反应,往往顾左右而言他。如果说汉使不理解匈奴的意思,那时瞎话。这就体现出两个民族的差异。有人说,蹲下是为了跳得更高。汉朝为了生存可以卑躬屈膝主动和亲,而匈奴单于不好意思蹲下,注定跳不高。

  但是单于也有自己的办法,那就是打。使汉朝认识到匈奴的重要性,也许就能主动和亲。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元凤元年单于对汉朝发动了第一波攻势。
  是年,单于集结左、右贤王共计两万人,分四队攻击汉境。太长时间匈奴没有像这样主动对汉朝发动攻势而取得胜利了,估计匈奴士兵接近汉边的时候腿都发抖。结果匈奴是一触即溃,不仅损失了九千余人,连瓯脱王也成了俘虏。而汉军几乎没有什么损失。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