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火芳华》
第15节

作者: 陶火
收藏本书TXT下载
  但建盏烧造时的火候极其重要,既然是古法烧造技艺的传人,那爱浓应该会选择柴烧而不是电烧,江生不想分她的心。
  “Bro你!你要退学呀?”孟超不知道什么时候站在江生身后的,这会儿忽然惊声尖叫。
  江生低头一看,桌上正摆着一张退学申请表,是还爱浓工作证那天他抽空去学工处拿的,一直夹在书里没处理,刚刚收拾书桌的时候,不小心掉了出来。
  “没有,路上捡的而已。”
  江生随手将表格揉成个团,扔到了垃圾桶。
  至少要等到他把爱浓送的那只盏养出彩之后再离开吧。
  没错,至少要到那个时候。
  而且爱浓并不是因为不喜欢他才不理他,她是谁都不理,自从知道这件事后,江生也就没那么伤心了。

  孟超虚惊一场,脸上又有了笑容,“那正好,晚上的选修课你帮我上一下,签个到就行。”
  江生皱眉,他看上去像是个随便替人上选修课的闲人吗?
  “我也是没办法啊,Bro,要说这事儿都怪你,说好的音乐剧门票给我撕了,我还找黄牛换的高价票,今晚不去这票就成别人的了!”孟超又解释。
  江生不为所动,整理好了书本后,就要掏出耳机来,他喜欢听着音乐看书。
  孟超急了,一把拉住他胳膊道:“是楼老师的课,你不去可别后悔!”
  江生恍惚了一下,懵懵地问道:“几点了?”
  “六点五十八了,”隔壁室友插话道:“我看你还是别去了江生,去了也算他迟到,何苦替他挨这个骂?”
  可室友说完才发现,江生已经夺门而出了。
  两分钟当然不可能从宿舍赶到教室,江生进教室的时候,已经迟到了十分钟。
  在座位上坐定之后,他才发现自己整个后背都是湿的,一股热气从羽绒服里翻涌上来,直往脸颊上冲,粗重的呼吸声让他甚至有些听不清爱浓讲课的声音。
  周围几个同学被他影响,时不时朝他看过来。
  爱浓也注意到了他,但只是匆匆一瞥,就又继续讲课了。

  “建盏的器型主要有敛口、束口、敞口、撇口四种,其中以束口和敛口造型居多。宋徽宗《大观茶论》中有云:‘底必差深而微宽,底深则茶易立而利于取乳,宽则运筅旋彻,不碍击拂。然需度茶之多少,用盏之大小,盏高茶少则掩蔽茶色,茶多盏小则受汤不尽。’可见宋代建盏器型的传世程度与当时人们的饮茶习惯息息相关……”
  再介绍过敛口、束口、敞口和撇口的简单样貌之后,爱浓着重将使用最广的束口盏的图片单拉出来细讲。
  与刚刚介绍的几种盏的器型不同,这张图片中的束口盏带有一圈明显的指沟,从剖面来看,其口沿至盏底的曲线并不平缓,盏沿内壁距盏口15-20mm处有一圈明显的内凸,外壁相应位置处则成一圈凹槽,类似于束箍状。
  “对于束口盏的指沟,业内有很多种解读,有些人认为这条沟是注水线,甚至还有人认为是窑工失误所致,同学们学习我们系的课也有些时日了,相信对于陶瓷造型的发展也有一定的认知,谁有兴趣来说说你们的看法?”爱浓笑着提问。
  “我!这题我会!”
  一个男同学不等爱浓开口就站起来回答:“是为了增加预应力,提高成品率。《天工开物》中写道:‘装时手拿微重,烧出既成拗口,不复周正。’说明当时瓷器烧造过程中普遍存在口沿在高温下变形的情况。
  通常的做法是拉坯时在大型器具的口沿外加一层厚度,但这种做法拉出来的坯,通常需要反复修坯,将厚度修整齐之后方可上釉、烧制。

  但如果在拉坯的时候直接拉出这一道指沟,会使预应力增强的同时,还可以让盏的外观更加美观,简直是奇思妙想!”
  那个男生越说眼睛越亮,说到最后连他自己也开始惊叹起古人的智慧来了。
  “嗯,说得很好。”爱浓首先对这种说法予以肯定,随即又问道:“但如果只是为了增加预应力,应该不只有内凸外凹的造型,内凹外凸的造型想来也是可以的,可为什么当今传世的宋代建盏中,并没有见过这种造型呢?”
  “那就是注水线!”

  男生脱口而出,后又补充道:“内凸比内凹更方便观看,所以采用了内凸外凹的造型!”
  他说完还很得意,觉得自己的想法很有道理,再说业内也有人是这样认为的,他又怎么可能会错?
  爱浓不置可否,而是看向其他人问道:“你们都是这么认为的吗?还有不同意见吗?”
  同学们瞬间陷入了沉思,没多久,张小娴举起了手,爱浓允许她发言,她便站起来说道:“必定不是注水线!”
  同学们开始朝她看过来,她自信满满,继续讲道:“宋人尚斗茶,蔡襄《茶录》关于点茶的内容写道:‘钞茶一钱匕,先注汤调令极匀,又添注入,环回击拂。汤上盏可四分则止。’说明送人倒茶并不会倒满至口沿。因此在这里设置注水线没有意义。”
  “我不同意,注水线存在的意义也不一定就是让你用这么多的水,它就不能是为了提醒你最多不要超过这里吗?”
  刚刚那个男生依然坚持自己的观点,毕竟是业内人士已经提出来的,还能没有他们这帮初出茅庐的学生自己瞎想的靠谱吗?
  张小娴却摇摇头,“你未免太小瞧古人的智慧了,而且建盏本就为斗茶而生,若是斗茶者点茶添汤的量需要靠注水线来提醒,那简直是对他们的侮辱。
  况且《大观茶论》中描述点茶之法更是有七注之说,用茶筅搅动茶末的同时,分七次注入茶汤,每次茶汤注入的多少、间隔是否合适,无不体现了斗茶者的点茶能力,这正是点茶的乐趣所在。
  如果这道指沟是注水线,使用这种茶盏来斗茶的人,不就是在告诉对手他对控制水量没信心,还没开始斗气势就输半截了,谁会这样打自己的脸?

  如此这般,这种带指沟的束口盏也绝不可能成为现今传世最多的古法建盏。所以我敢断定,这道指沟绝不会是注水线。”
  张小娴说得有理有据,同学们都跟着点头,那个男生却还有些不服气地问道:“既然觉得它不是注水线,那你倒是说说它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我——”
  张小娴一时语塞,她只是觉得不是注水线,反驳上一个观点而已,但也并不知道指沟设计成内凸外凹的原因是什么。

  “我想,大概不应叫注水线,而应该叫止溢线。”
  江生忍不住开口,随后站了起来继续说道:“建盏的结晶釉面极为光滑,表面斥水性非常强。注水或是搅动时都极易使茶汤冲出茶盏,影响斗茶结果,有了这道内凸挡一下,可以使飞溅的茶汤降低流速落回盏中。也增添了斗茶景观的美观性。”
  直到表述完自己的观点,江生都还没觉得有什么不对劲儿。
  他也不是为了跟谁显摆自己的智慧,实在是很喜欢爱浓课堂上的氛围,自然而然地想要发表观点。
  但是同学们已经开始小声议论起来了。
  “这个人是谁啊?怎么前几节课都没见过?”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