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寂的宋词——跌落宋朝的蝴蝶》
第8节作者:
一金一鑫 也许,站在金字塔的顶端,虽然风光无限,却也如临深渊。他要所承受的,是常人无法体验的察颜观色、揣摩圣意、小心翼翼,如履薄冰,殿阙森严,伴君如伴虎,对于军国大事的研判,上司与下属关系的处置,容不得有半点差错和失误,焦虑、犹豫、观望、烦闷,这些情绪总会时常发生在晏大人身上。官场商场文场战场,永远都在博弈,永远都在争吵。尤其是在经历第一次被贬之后,重回京师的晏殊更是如履薄冰,只求明哲保身。当范仲淹大胆革新、直言进谏、顶撞太后时,晏殊像一个古板的家长,狠狠批评范氏的鲁莽。即便是自己的女婿富弼与吕夷简发生争执,他也是迎吕抑富,弄得富弼当着皇帝的面斥责老丈人:“(晏)殊奸邪,党夷简以欺陛下。”门生欧阳修因为正直敢言,触怒老师,终生都没有得到晏殊的原谅。
作为太平宰相,他要努力维持和平的局面,化解彼此的恩怨。尤其当了宰相以后,当国家对外矛盾激化的有事之际,他更不容许内部矛盾激化,也回避着矛盾,这是晏殊的行事方式。也许不可理解,但他还是这样做了。
忙中自有闲,在晏殊的世界里,他对于美景、美文和美词是热烈追求,从不放弃的。一年中秋,晏殊准备赏月,可是左等右等,月亮就是不出来,只好上床就寝。半夜时分,他的幕僚诗友王琪命人送了一张纸条,书有“只在浮云最深处,试凭弦管一吹开”字样,晏殊一见,睡意全无,赶紧起身召集客人,摆宴奏乐,在浮云之下饮酒做诗听乐,最后月亮终于拨云而出,宾主一群人,赏月雅聚,直到天明。试问今朝,多少人有如此雅兴在月下吟哦?
日期:2011-03-26 21:20:32
(八)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一生所作艳词颇多,但涉及他的风流韵事无多。
《道山清话》中有一则记录说,晏殊家中有一侍女,尤擅唱词,十分可人。每每同事张先来访,必令侍女吟唱张先的新词。晏殊的夫人容不得侍女得宠,找了个理由将其逐出家门。过了许久,张先又来作客,吃酒之余,作词令唱,侍女不在,只得令营妓唱之。当听到最后一句“望极蓝桥,但暮云千里。几重山,几重水”,晏殊再也忍不住伤感之情,大叹,人生在世当及时行乐,我又何必自己为难自己,违背自己的心愿呢?!于是,命人取钱,赎了侍女回来。晏殊这样一来,夫人倒也不好说什么了,只能听任吟唱了。
在晏殊留下的一百多首词中,我们读到的是一个富贵优游的士大夫,常常在暮色黄昏之际,独登高楼,观花望鸟,沉醉于斯,沉吟在相府的深宅里。
晏词中的燕子意象,不可忽视。如果悉心体会,我们能发现晏词中一个有趣现象,那就是关于燕子的诸多描述。“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燕鸿过后莺归去,细算浮生千万绪”、“翠叶藏莺,朱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小阁重帘有燕过,晚花红片落庭莎”、“燕子归飞兰泣露,光景千留不住”、“无情一去云中雁,有意归来梁上燕”、“燕子双双,依旧衔泥入杏梁”、“燕子欲归时节,高楼昨夜西风”、“绿树归莺,雕梁别燕。春光一去如流电”……晏殊看到的,是许多双飞的燕子、呢喃的燕子、孤独的燕子、调皮的燕子。
“燕”与“宴”同,又与“晏”谐音,在晏殊的笔下,这些燕子都变得有情有意,成为词人消磨春光、排遣失落、表达离愁的代言。作为一种候鸟,燕子对于季节是敏感的,作为一个词人,晏殊对于时局更为敏感。他是一个游子,从江南而来,看到燕子,难免心生漂泊迁徙的乡愁。他是一个情种,最能理解燕燕于飞、劳燕纷飞的聚散情谊。他是一个高官,不难知道“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诗中涵义。他是一个达者,久听朝歌暮弦,也知浮生一梦,岁月无情,万事皆空的时间定律。所以,饮酒之余,他要托付燕子,以燕寄情,吐露心扉,向世人传递心中的温婉。
晏殊对于为官与为文的追求是一致的,希望达到一个珠圆玉润的完善境界。他给自己的作品集取名为《珠玉词》,也寄托了自己的人生期望。尽管位高权重,德高望重,但他的词里,常常出现徘徊的影像,淡淡的愁绪,他保持着最大的克制,通过南唐冯延巳的词,开创一条适合自己的创作新词的道路。“一曲新词酒一杯”,无论世事如何变迁,他努力调节并掌控着自己的内心,让一颗心灵保持宁静,剔除繁华,剥去沉痛,最终回归到“小园香径独徘徊”的现实中来,这就是他对于承平之世的理解。
而在他的努力亲为之下,宋词也由坊间小道,正式代替唐诗,步入文学的大雅之堂,晏殊的贡献,正在于此。
晚年的晏殊,患病在身,请求回京医治。仁宗同意了,命太医朝夕视看。过了一阵,病稍好,又请求复出,仁宗担心年纪大,让他留在京城,给皇子们讲经说学,并且给予了“仪从如宰相”的优待。又过一年,病情加重,仁宗下令有司除道,准备乘舆亲临晏府探视。晏殊得知,不欲有劳圣驾,搞得兴师动众,于是上奏:老臣是病复发,行将痊愈,不足为陛下忧。仁宗信以为然,也就作罢。时隔数日,晏殊病薨,终年六十五岁。
消息传到皇宫,仁宗深为自己亲自前往探视而悔恨,临终前竟没有再见昔日恩师一眼,宣布罢朝二日,加晏殊为司空兼侍中,谥元献,令欧阳修为之撰写碑文,并在碑首亲题“旧学之碑”。
如果将李煜和他的父亲李璟比作宋初词坛的两只蝴蝶,那么,晏殊和他的儿子晏几道,则是词坛的两只燕子。从此,词与诗同登共舞,在江南江北的宽广大地上,被人们吟唱千年。
日期:2011-03-27 19:17:36
【词人简介】 晏殊( 991—1055 ),北宋词人,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景德中赐同进士出身。庆历中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谥元献。其词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婉丽,颇受南唐冯延已的影响。《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似燕归来”二句传诵颇广。主要作品有《珠玉词》
晏殊部分词作欣赏
《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清平乐》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踏莎行》
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
翠叶藏莺,朱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玉楼春》
池塘水绿风微暖,记得玉真初见面。重头歌韵响铮琮,入破舞腰红乱旋。
玉钩阑下香阶畔,醉后不知斜日晚。当时共我赏花人,检点如今无一半。
晏殊爲人諏崳硌e如一。
日期:2011-03-28 20:58:50
三、范仲淹:事关忧患的鹤鸣
(一)父丧母嫁儿改姓
公元990年,年轻的谢氏沉浸在丧夫之痛中,她的丈夫,时任武宁军节度掌书记的范墉早逝于徐州任上,留下一个刚刚两岁尚在襁褓中的孩子。
时隔三年,守孝期满,为了使孩子有稳定的生活来源和良好的成长环境,在亲友族人的默许之下,谢氏含泪作出了改嫁长山朱文翰的决定。按照惯例,这个姓范的孩子,遂改姓为朱,取名曰说。这是人生中的首次迁徙,年幼的他发出了指向不明的啼哭。
在生母继父的呵护之下,小朱说如苗初发,风雨无愁。对于这个非为己出的孤儿,朱文翰表现出了继父的拳拳爱心,“既加养育,复勤训导”。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