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七十年》
第16节

作者: ccgqy
收藏本书TXT下载
  我们五人四匹马,一路换班骑马,驯马,换班步行,沿途借宿了三宿,第四天回到老咸姑娘姑爷家,又住了一宿,第五天早上,达沁加布向我们道别回家,我们四个人骑着四匹马上路了。每天赶一百多里路,走了四天,到了通辽市,在市郊一家大车店住下,这时我们三人身上盘缠凑到一起也不过百十块钱了,老咸身上还有多少钱我们也不便过问,我们盘算着必须抽一个人回去筹集盘费钱,算好行程,约好在四平见面。于苑新和王德孝都说自家有事,该回家顺便办办家里的事。两人争来争去相持不下。

  看到这,我当即说:“不用争了,你们两个就是都想家了,那就都回去吧,抓紧筹措盘费钱,咱们现在去掉你们两人回家的火车票三十块钱,还剩七十块,我和老咸两人省点用,住便宜大车店,不下饭馆,光吃点干粮,估计每天十块钱,这样能坚持一个礼拜,算算正好能到四平,我们俩就在四平等你们送钱来。就这样定吧,咱们赶紧去吃点饭,你们俩就去火车站回家吧。”俩人一听就乐啦,老咸也说我安排得好。我们一块儿吃了点饭,我把于苑新王德孝送上火车,回到大车店住下。

  日期:2012-04-30 20:59:53
  次日早晨,我和老咸早早起来喂完马,吃了点干粮,就上路了。这时候已经接近农历八月底了,每天晚上都有霜冻,清晨气温很低,骑在马背上嗖嗖发凉,过一会儿瑟瑟发抖,于是下马小跑一会儿,等身子暖和了再上马赶路。每天接近中午时分,我们下来牵马慢慢走一段路,找路边上好一点的草地,让马吃一阵,等马吃饱了,再找个小河泡子饮马,再继续赶路。人是不专门停下来吃饭的,就在马背上随便吃点干粮。两个人牵着四匹马毕竟不易, 我们一天也就走个七八十城路,晚间就近找个大车店住宿。六天之后,就在我们即将弹尽粮绝的时候,准时到了目的地——吉林省四平市,找到了西郊一家叫“勤业”的大车店,登记的时候,我去对老板说,身上已经没有盘缠了,要赊账住几天,等家里来人送钱再一块付账。老板爽快地答应了。

  这家大车店位于沈白公路和梅通线的交汇处,正是东西南北交通要冲,特别是这一两年,大牲畜交易市场流通开放,这里住进来的全是买卖贩卖牲畜的过往客商,甚至还有就地交易的,因此这里显得格外热闹。
  这家店里有饭馆,也有小卖部,我和老咸一日三餐都去饭店要上几个可口的菜,每人一壶小酒,享用得很惬意,一扫过去几天风餐露宿鞍马劳顿之苦。
  不知不觉在大车店住了三天,算算于苑新他们已经回去八九天了,也该回来了。我就去火车站准备接他们。到了车站,看了看列车时刻表,上午有三趟由北向南的列车经过四平站,下午有两趟,没准儿他们在哪趟车上。每趟车进站我都到出站口等着,可是等了五趟车,也没接着人。我失望地回到大车店。第二天早上继续去火车站碰运气。没想到上午三趟车都过去了我还是不见他们俩人影。我想了想,就掏出纸笔写了张纸条贴在站前布告栏上:“于苑新,如来到四平,请乘公交车到西郊“勤业”大车店找我。玉田。”然后我就坐公交车回到了大车店,跟老咸一块儿吃午饭。吃饭的时候,老咸沉默了一会儿突然说:“玉田哪,我想着回梅河口,你们家那我就不打算去了,从这里往我家走,两三天我就到家了,我这个马到家后一千块钱马上就可以出手,如果愿意合伙,你们到家马上处理完,咱们还在我姑爷家会面,行吗。”我听了,心里觉得很不是滋味,不过还是诚恳地说:“咸叔你想回家,我不敢拦你,因为买卖行情瞬息万变,老家那最近行情究竟啥样,我也不知道,硬把你拽到那去,如果行情下滑,那也不好。不过我觉得也不差一两天,建议你还是等于苑新他们回来听一听准信儿再定,你说呢?”老咸一听,也答应再等一两天,于是我们各自喝了点烧酒,迷迷 糊糊睡了过去。

  不知睡了多久,忽然听到院子里传来说话声,我爬起来一看,原来是门卫老头领着于苑新朝我们这边走过来。我赶紧开门冲出去,一把拉住于苑新:“唉呀,你可来了!”
  日期:2012-04-30 21:04:17
  【二十一、搁浅】
  我们于是进屋,靠在大炕头的行李卷儿上叙旧。于苑新说,他下午出站后没见到我,绕着车站里里外外找了一圈也没找着,正犯愁的时候正好在布告栏上看见了我的留言。他认识我的字,在一堆形形色色的字迹中分外乍眼。于是他没费什么劲就找到我们这来了。
  老咸问起家里马的行情,于苑新肯定地说:“行情非常好,像咱们这样的马一到家,一千五六百块钱一匹,肯定一哄就抢光了。一处理完,咱们马上就得走下一趟,这回咱们得雇汽车拉马,这样能更快一些,趁行情好,咱们得多干几趟。”我一听特别高兴,就跟他说了老咸想回家的想法,于苑新说:“于叔,你可千万打消这个念头,咱们几个能走到一起这是缘分,又赶上这么好的行情,纯属天意啊,这回咱爷几个一定抱住团大干一场。”老咸也放心了。

  太阳落山了,我们起身一起饭馆儿吃了一顿丰盛的晚餐,结清了跟老板的欠帐,于苑新还执意请我们去了市里繁华地段看了场二人转表演,算是对我们这些天旅途辛苦的补偿。
  第二天用过早饭后,我们三人牵着马路过了城区直奔长春德惠方向上路了。沿途所看到的是一片秋霜侵袭过的景象,树叶黄了,野草和大地里的庄稼都枯萎凋零了,眼看着秋去冬来,一年的时间就这样不经意间要结束了。
  因为是奔家心切,归心似箭,我们一天就赶了一百多里路,一天以后就赶到了东北地区最大的牲畜交易市场——范家屯市场。在大车店安顿住下后,发现住店的客人特别多,都是各地汇集来的马贩子,店里的马棚拴满了数以千计的骡马,都是来到市场上交易的。看到这些,老咸头怏怏地说:“我看兆头不好啊,一下子上市这么多骡马,价格肯定不会好,绝不能像你小于说的那么高,不信,明天上午到市上瞧吧。” 因为老咸是个经验丰富的马贩子,我听他这么一说,也开始担心起来。于苑新倒是自信满满地说他从老家出来时,打听到的价格是千真万确的,不可能才经过三四天,行情就落这么多。我们都无心争辩,草草用过饭后就睡下了。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就赶紧跑到交易市场上打探价格。八九点钟以后,市场里就挤得水泄不通了。从四面八方贩运的马有几千匹,买马的见到市场上马匹一下子上来这么多,也就不急着成交,故意地压价,整整一上午,偌大的一个市场,才成交了十来匹马,价格也都只有七八百块钱。见到这种情况,老咸就拉我和于苑新回到旅店,一边收拾东西一边埋怨说:“你们看看,本来我想从四平直接回家,那有多近,现在都可以到家了。信了你们的话,又多跑了二百多里冤枉路。我看哪,这范家屯离你们老家也不太远了,这里价格这么低,你们家那里行情也好不到哪去,我趁早往我家拐,还来得及,要等再走三百多里地到了你们家,再遇上这样情况,我就想回也回不来了。”说完他提起行李就往外走。

  于苑新一个箭步蹿上去拽住老咸的胳膊,“咸叔,你可不能走哇,都来到这了,一定要到我们家去,那边的行情千真万确如我所说,一千五六,我这才出来几天哪,一定不会变的。你就随我们去吧,赔钱算我们的!”于苑新一番话说得情真意切,看着像是眼泪都要掉下来了。老咸一拍大腿:“行!我就再信你一回,跟你去看看黄河到底几成儿清!”

  我们又匆匆赶了三天路,分别在孟家屯,米沙子,德惠住了三宿,第四天中午,终于到家了。前后历时二十三天,行程一千五六百里,临走时穿的一双新胶鞋,鞋底都磨穿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