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孟春纪》,一开始就是“孟春之月,日在营室,昏参中,旦尾中。其日甲乙,其帝太皞,其神句芒,其虫鳞,其音角,律中太蔟,其数八,其味酸,其臭膻,其祀户,祭先脾。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獭祭鱼,候雁北”。就是说,夏历滴正月那会,太阳在室宿那里,黄昏滴时候,参宿在南方正中滴位置,而清早则是尾宿在那儿。孟春为建寅之月,属阳木,甲乙在天干中属木,太皞即伏羲氏,据说在五德终始里是个木德滴天子,而五音中滴角也属木,等等。后面滴“东风解冻,蛰虫始振”云云是正月滴几种节候,动植物们在正月里受到东风解冻滴鼓舞,开始蠢蠢欲动,东方吹,战鼓擂,这个年头谁怕谁。
接下来就是“天子居青阳左个,乘鸾辂,驾苍龙,载青旗,衣青衣,服青玉,食麦与羊,其器疏以达”。青阳是明堂,是个粉大粉大滴,可以装粉多人,办很大滴典礼滴房子,四面都能出来,从东边出来就是青阳,南边出来就是明堂。房子里面套房子,有隔断,住在东边,那就是“居青阳左个”,可不是说正月里天子要去青阳县滴九华山哦。至于“乘鸾辂,驾苍龙”之类,说明天子不光住滴地方要合乎时令,坐滴马车,穿滴衣服,吃滴主食,用滴小玩意,那都是规定好了滴。
接下来还有一堆东东,都是天子和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们一定确定以及肯定要做滴事情,象神马元日祈谷啦迎春东郊啦躬耕籍田啦等等,以及百万千万万万不能做滴事情,象神马修城墙砍木头掏鸟窝杀死小虫子小鸟儿之类。有童鞋要问啦?为神马连砍木头掏鸟窝都要管?笨,当然要管啦,春天是什么季节,是万物复苏滴季节,人家树刚刚长出来嫩芽芽,人家大鸟儿刚刚生了几只小鸟蛋,你把人家弄死,你这是要做神马?你不知道这是伤害天地之元气滴吗?你真当你是计生委滴呀。即使你是计生委滴,也要尊重一下自然规律好不好,等天秋天冬天才来下手很晚吗?春天连天地都鼓励生长繁衍,你这是在逆天而行你知道不?关于这一点,首先要引起重视滴是天子,天子做为一国表率,首先就要做到,在春天里,不要折柳条,路边滴野花你不要采,小民逆天而行伤滴是自己,天子逆天而行的话,全民人民都要遭殃啊。
有童鞋问啦,会怎样遭殃?《吕氏春秋》说啦,“是月也,不可以称兵,称兵必有天殃。兵戎不起,不可以从我始。无变天之道,无绝地之理,无乱人之纪。孟春行夏令,则风雨不时,草木早槁,国乃有恐;行秋令,则民大疫,疾风暴雨数至,藜莠蓬蒿并兴;行冬令,则水潦为败,霜雪大挚,首种不入”。看到木有,轻则灾情不断,重则天下有乱。
后面滴十
日期:2011-5-11 7:48:00
五十七 天上人间诸理备
八览第一篇是《有始览》。“天地有始,天微以成,地塞以形,天地合和,生之大经也”,这是宇宙起源。“天有九野,地有九州,土有九山,山有九塞,泽有九薮,风有八等,水有六川”,这是天文地理。“何谓九野?中央曰钧天,其星角、亢、氐……东南曰阳天,其星张、翼、轸”,这是二十八宿,后面还有九州九山九塞九薮八风六川,则为地理气候。“凡四极之内,东西五亿有九万七千里,南北亦五亿有九万七千里”,这是世界滴大小。“冬至日行远道,周行四极,命曰玄明。夏至日行近道,乃参于上”,这是日月星辰滴运行规律。当然,这些还是远远不够滴,所以“天斟万物,圣人览焉,以观其类”,要观察,要分析,要总结,找出更多滴规律,这样才能“解在乎天地之所以形,雷电之所以生,阴阳材物之精,人民禽兽之所安平”。
后面滴七览为孝行,慎大,先识,审分,离俗,恃君。这七篇,或为阴阳和儒道滴结合,如孝行道有“五行不遂,灾及乎亲,敢不敬乎”,“ 养有五道:修宫室、安床笫、节饮食、养体之道也;树五色,施五采,列文章,养目之道也”,或干脆是儒道滴思想。六论则为开春,慎行,贵直,不苟,似顺,士容,也大体如此。
那么剩下滴一百多篇,又有些神马内容捏?只能说,粉多粉多,差不多把诸子百家滴道理都说尽了,但是仍然有重点,重点是哪些呢。
第一是公天下,比如“昔圣先王之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则天下平矣”,“置君非以阿君也,置天子非以阿天子也,置官长非以阿官长也”。你知道吗,这大清滴天下,啊不,这大秦滴天下原是我们大家滴,所以不要老是以为天下是君主滴家业,也不要以为百姓都是官府养活滴,事实恰好相反,是百姓养活了官府和朝廷。百姓才是天下真正滴主人,而天子和官长只是为百姓做事情滴,如果做滴不好怎么办,没说的,下课,“若使王伯之君,诛暴而私之,则亦不可以为王伯矣”。
有童鞋要说了,这话怎么听起来这么耳熟啊。是滴,类似滴话孟轲也说过。可见吕不韦从东方引进滴人才,还真滴把东方滴民主思潮吹进了西方滴专制社会。
第二是重民意,公天下之后自然以民为本。比如“宗庙之本在于民”,“凡举事必先审民心然后可举”,俨然是孟轲滴民贵君轻,“民无常用也,无常不用也,唯得其道为可”,似乎又是老子滴“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还有“凡君之所以立,出乎众也”,则似乎又是墨家滴选举制度。
第三是修身。从修身开始,慢慢滴推广到天下,又俨然是儒家那一套。神马“为国之本在于为身,身为而家为,家为而国为,国为而天下为”,与儒家滴修齐治平似乎没啥分别,“太上反诸已,其次求诸人,其索之弥远者,其推之弥疏,其求之弥强者,其失之弥远”,又象是老子“其出弥远,其知弥少”那一套。
第四是禅让。“尧舜,贤主也, 皆以贤者为后,不肯与其子孙,犹若立官必使之方”,“故废其非君而立其行君道者也”。禅让这种被儒墨鼓吹滴制度,在代议民主没有出现滴时代,的确是很诱人滴,因为世袭制度滴缺点是很明显滴,你不知道下一个国君是个白痴还是恶棍。不过自从燕王哙禅让给子之搞得燕国差点亡国之后,似乎也没有谁再拼死维护,包括儒家滴现实主义者荀子,所以吕氏门下诸贤也只是稍稍提及,主要精力放在了无为。道理很简单哪,如果国君只是个摆设,那么是聪明还是愚蠢,又有多大分别哩。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