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上可见,《吕氏春秋》中虽然整合百家,但也是有主有次滴,恰如中药,有君有臣,还有药引。《吕氏春秋》中以儒道阴阳为主,其次法家,其次农家,其次墨家,最后名家。墨家滴兼家非攻尚同非乐尊天明鬼等等都没有用,只有尚贤似乎是有的,但禅让是儒墨都认可滴制度,而无为却是道家滴主张。节葬似乎是墨家滴主张,但孝道又是儒家滴,而且《吕氏春秋》只是反对厚葬,还不至于象墨家那样“薄葬短丧”,而且比墨子说滴近理,比如墨子反对厚葬是太费钱,而《吕氏春秋》说葬得越厚,墓盗得越快,这哪里是一个孝子应该做的呢。至于喜欢玩逻辑滴别墨或名家,《吕氏春秋》几乎是全然不用,这也不奇怪,儒家法家道家,几乎没有谁喜欢名家,早就被边缘化滴名家,在吕丞相府三千食客中,能执几次笔,是很难说滴。
在儒道阴阳和法家之中,儒家滴比重又尤其滴大,以至于有人说《吕氏春秋》是新儒家,这并不是吕不韦有意抬高儒家。因为吕不韦编《吕氏春秋》滴本意在于整合,所谓“老聃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关尹贵清,列子贵虚,陈骈贵齐,阳生贵己,孙膑贵势,王廖贵先,倪良贵后”,而不是抬高谁而打击谁,无非就是大家意见不相矛盾滴时候,就都使用,如果意见有明显滴冲突,看谁说滴在理。最后滴结果是神马呢,最后滴结果就是谁滴整合能力强,兼容性好,谁就比较沾光,而谁滴理论与别人都格格不及,就很容易靠边站啦。
而这些诸子百家之中,谁滴整合能力强呢。
日期:2011-5-18 9:05:00
五十九 吕氏逆流
如果口水大战碰到滴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意见不止两方,而是四方五方六方七方,最重要滴就不再是口才,而是盟友。扩大统一战线,才是最重要滴,所以诸子百家如果希望在吕不韦滴思想整合中得分最高,最好就要拥有最强滴整合能力,和别滴门派最为兼容,而不是一味滴排这个非那个,清除一切害人虫。
阴阳家显然是比较强滴,阴阳五行可以解释世间万物,在鬼神至上滴先秦时代,算是一种科学和进步滴理论,因为他们至少在找自然规律,而不是四处磕头。凡是不相信神创论滴门派,阴阳家似乎都该是一个首选合作伙伴,所以除了尊天明鬼滴墨家宗教派,阴阳家没有跟谁特别合不来。
其次则为儒道。儒家比较中庸,虽然孔子也做过诛少正卯滴不地道事,孟轲也很会骂人,但大体上还是主张言论自由滴。道家无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自然更不容易得罪人。除了法家和墨家对两者都看不惯之外,其他滴门派,似乎与两者都有和平共处滴可能。而最难得滴是,儒道存在互补滴可能性,儒家进取道家退隐,但也不妨得意时进取,不得意时退隐,而且孔子“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滴时候,不也有几分道家滴影子么。而且儒道都主张不扰民,只不过儒家还主张要搞好教育。但这些都是细节,大多数时候,两者要么能达成共识,要么可以相安无事,井水不犯河水。这或者,也意味着儒道互补的时代即将到来。
法家和墨家滴兼容度都比较低。一家主张消灭一切害人虫坏分子,国家利益至上,另一家主张一个主义一个领袖一个思想,全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自然没有谁敢搭理他们,和他们合作啦。虽然他们之间也互相看不惯,但那是因为他们一个极左一个极右罢了。所以法墨两家被淘汰,也许只是时间问题。但法家有法势术三派,内容较杂,所以还存在金蝉脱壳,弃其名而用其实滴可能,比如权术就是帝王居家必备之物,而为职业经理人量身定做滴哲学,也是广大改革家们滴最爱。
有童鞋要问啦,墨家不是也有三派吗?好,那就一一说明。宗教派是主张一个主义一个领袖一个思想滴,所以成则为王败则淘汰,科学派和名家一起,天天玩逻辑,明显是生错了地方,如果生在亚欧大陆滴另一头,碰到希腊罗马那些市民,或许还能百世流芳,在中国嘛,明显水土不服。中国人感性胜于理性,直觉胜于逻辑,综合胜于分析,人伦胜过物理,还是儒道阴阳更适合他们一点。至于政治派,入了秦国,在法家即将一统天下口水滴时候,能逃得掉么。
这样一来,情况就很明显啦,儒道相济,天下无敌,阴阳不出,谁与争齐。最后,一向以法家为唯一意识形态滴秦国,在吕不韦执政时代,忽然出现了一股吕氏逆流,居然尊起儒道来了。
有童鞋就要问了,吕不韦重儒道,秦王会不会生气啊。
是滴,秦王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不过生气滴,不是吕氏政治投资集团滴最大获益人秦昭王,而是那个也不知该叫谁爹滴秦王赢政。秦昭王一个落难公子,在赵国当人质,能够成为一国之君,感谢吕不韦还来不及呢,哪里会生气。
但秦王赢政就不一样了。史书上说,赢政似乎很丑,鸡胸,支气管炎,等等,似乎从小就心理扭曲,自卑加自负。但这也不一定,因为凡把读书人得罪得比较惨滴皇帝,相貌多半很丑,如朱重八,而把读书人捧得很高滴皇帝,相貌一定堂堂,比如北宋诸帝,这种事,你懂得,肃顺说得好啊,“咱们旗人混蛋多,懂得什么?汉人是得罪不得的,他那支笔厉害得很”。但不管怎么说,赢政和吕不韦滴政见不同,而且是大大滴不同,那是一定滴。赢政是韩非滴粉丝,法家滴忠实维护者,而且自小耳熏目染滴,都是咱秦国自孝公用商鞅变法以来,那些丰功伟绩,对法家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又哪里会对法家笔下滴害人虫坏分子们有丝毫好感呢。
政见不同也就罢了,而且利益冲突,这不光是有吕不韦这个老臣在位,赢政感到拘束,也不光是吕不韦在攻伐六国滴过程中,自己的封地越来越多,权势越来越大,也不光是韩非早就在书里说,对于这种赏无可赏封无可封滴重臣,早点找个名目解决掉拉倒,而是吕不韦根本就主张公天下。天下为公,民本,无为,这个吕不韦到底是怎么了,秦国是我赢家的赢家的,而不是吕家的吕家的,更不是那些百姓黔首的。以后整个天下都将是我赢家的赢家的,连那些百姓黔首也都是我赢家的赢家的。吕不韦到底在干神马,他到底想干神马,他到底是在为君主说话,还是在为百姓说话?是我在给他发工资,而不是那些百姓。
除了政见不同,利益冲突之外,还有些难言之隐。最主要滴原因是赢政的娘实在是太风流了,而这个风流俊俏滴娘亲又恰恰是吕不韦当年送给赢政的名义老豆异人滴。所以赢政到底是异人滴娃,还是吕不韦滴娃,恐怕赢政自己也搞不清楚。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不会是太后新欢嫪毐滴娃。所以这个嫪毐嘛死得最惨,夷了三族,而身份不明滴吕不韦,则先是等了一年,到了第二年免去相国,赶到封地河南。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