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七十年》
第24节

作者: ccgqy
收藏本书TXT下载
  后来听说几十里外五家子镇有个学过西医的费大夫,母亲领着大姐又去找费大夫。人家一看就说,“唉呀,这个肺结核啊,长期注射西药是可以治愈的。可是这药是外国进口的,特别紧缺,咱们这里没有哇,你拿着药方去大城市里托人碰碰运气吧。”我们哪里知道什么大城市里能买到这药啊,再说就是知道,又哪能负担得起啊?母亲默默地揣起药方,让大夫给开了几味中草药,领着大姐回家了,继续喝草药,尝试各种偏方。

  进了腊月,父亲托人捎回点钱,说给家里办年货,今年就不回来过年了,在外边趁年关挣点钱,准备来年春天把家搬到那边。
  还有几天就过年了,我的四弟降生到这个世界上。虽然家徒四壁,贫病交加,可是有众多乡亲的关照,孩子大人都很太平。爷爷奶奶看到又多了个虎头虎脑的大孙子,高兴得不了了。姐姐的脸上也拂去病态,露出了笑容。
  老弟的降生,和父亲即将接我们过去团聚的希望,给这个新年带来了几分喜庆。年三十儿早上,还坐月子的母亲不顾家人的劝阻,亲自下厨做了供菜供饭,蒸了维妙维肖的十二生肖馒头,来祭奠祖先,祈求祖先保佑一家人平平安安,和睦团圆。爷爷把精心保管的家谱悬挂出来,又领着我打着灯笼迎接财神喜神。
  年夜饭吃饺子,那顿饺子真让我难忘啊。母亲在拌饺子馅儿的时候,我扒在盆沿儿上闻了一下,一股说不上来的奇妙香味,钻到我鼻子里,又咽到肚子里,久久不能忘怀。六十多年过去了,每逢家里包饺子,我都仔细地品味,可是再也闻不到那种奇妙的香味儿了。
  转眼春暖花开,父亲托人捎信说,活太忙离不开,不能亲自回来接我们了,让爷爷领我们去玉泉。于是我们欢天喜地地收拾好家里这点简单的行囊,跟乡亲们交接完往来帐目,一一道别,就坐马车赶到四十里外的三岔河火车站,登上了开往玉泉的火车。
  第二天到达玉泉镇,爷爷一路上向人打听父亲给我们的地址,领着我们走了二里多路,走到一条顺镇中央穿过的小河边上。

  河上架着一座年久失修的小木桥,人一上去桥就颤巍巍地咯吱咯吱直响,桥底下河水哗啦啦地流淌着。爷爷背起三弟,母亲抱着老弟,姐姐领着我,一家人小心翼翼地过了桥,又上了一道小山梁,找到了我们的新家。
  叫开门后,哥哥飞快地跑了出来,大声叫了声“娘”,又叫了声姐,就扑到爷爷怀里哭了起来。爷爷拍着大孙子的脑袋,也不禁老泪纵横。
  进了屋我好奇地东看西看。这是三间老草房,中间是堂屋,是客厅也是厨房,东西两间屋各有两铺火炕。爷爷说这叫南北坑。我打生下来还没住过这么宽绰的房子,兴奋得不得了。
  中午,父亲赶着马车回来了。一家人迎出去,看着父亲卸完车,再一起走进屋。父亲问候了几句就招唤哥哥说,“晌午了,快收拾桌子吃饭吧”。哥哥痛快地应了一声,就麻利地摆好桌子,端上稀饭和他蒸的馒头。大家一看,这馒头黑不溜秋的又亮又硬,不禁都笑得前仰后合。父亲说,“嘿,笑啥,这一年多呀,我们爷儿俩差不多净吃这样的干粮了,实成,又抗饿!”大家又笑了。母亲悄悄地侧过身去,擦了半天眼睛。

日期:2012-05-08 22:01:45

  【五、团圆】
  一家人安顿下来, 开始了新生活。爷爷想出去找点活干,贴补家用。刚好父亲认识的一个朋友叫马元龙的,老婆跟人跑了,他要出去找,可是没有路费钱。他有两垧地,种的杂粮,小苗都出齐了,长势很好,还有一个小木轮车,两头牛,想一起卖给父亲。父亲觉得很便宜,爷爷正愁没啥干的,也赞成买下来。于是当场成交了。
  第二天早上,爷爷就迫不及待地领着哥哥和我去看了地。走了七八里路,走到一片小山坡前,爷爷告诉我说到地方了。我看到好大一片坡地,紧挨着一望无际的大森林,心想,这地方应该不会发大水了吧。爷爷前前后后地端详着地势,又看了苗情,十分满意。
  接下来的每天,父亲一大早先赶马车到石场拉脚,哥哥也跟着去做些力所能及的零活儿;爷爷就套上牛车,拉着犁杖锄头去地里干活;母亲在家里做饭,带老弟,照顾病中的姐姐;我和三弟有时候在家附近疯玩儿,有时候就去地里看着爷爷干活儿。
  有一天吃过早饭,爷爷套好牛车,召唤大姐说,“兰芝啊,今天天气挺好,你领着小二小三儿,爷爷带你们采野果子去!”姐姐因为长时间患病,身体很虚弱,一般很少走出家门,看到爷爷这么好的兴致,她就乐呵呵地领着我和三弟跟着爷爷出门,坐着牛车进了山里。

  到地方后,爷爷拴好牛,领我们进了林子。我放眼一看,哈,树叶有黄的,有绿的,还有红的;野果子也是什么颜色的都有:金黄色的山梨,翠绿的圆枣子,狗枣子,猩红的山里红、山丁子,油黑的山葡萄、臭李子,玛瑙似的野托巴,都看不过来了,数不过来了,尝也尝不过来了!我们别提有多高兴了!真不知道爷爷是啥时候发现的这块宝地!
  爷爷领我们高高兴兴地玩儿了一天,摘了几筐各色野果,捡了两筐蘑菇,装了满满一车,天快黑了我们才到家。母亲已经做好了饭,等父亲回来后,我们一起吃了晚饭,又吃了些野果子。大人们预算着今年的收入,憧憬着往后的生活,脸上泛出了久违的笑容。小孩子们嬉笑打闹了一阵子,母亲催促我们睡觉了,大人们也相继回屋趟下。一家人进入了甜甜的梦乡。
  该秋收了。父亲照常去石场拉石头,哥哥回来帮爷爷秋收。忙活了半个多月,收回来的高粱,苞米,谷子等等五色粮食装满了几大囤子,留足一家人一年的口粮,还可以卖掉一些换钱花。
  艰苦的日子难熬,宽裕的日子不知不觉过得很快。到了年根儿,父亲干活儿的石场放假了。腊月二十八,父亲领我们去街里办年啦。米面粮油,鸡鱼肉蛋,苹果鸭梨,都置办全了,还给我们兄弟几个买了炮仗,给姐姐买了身新衣裳。我们跟在父亲母亲身前身后,感受着过年的气氛,心里乐开了花。
  分离两地一年多之后,这是我记事以来,家里最宽裕,最团圆,最幸福的一个春节。
  冷不丁换到城镇里生活,新鲜又热闹。正月里,爷爷每天领我们到街里去玩。街道两旁到处是唱西洋景的,耍戏法的,卖艺的,说书的,摆地摊儿的,卖冰猴儿的、风车的,卖气球的,卖小人儿书的,卖花生、瓜子儿、糖葫芦、大块儿糖的。爷爷给我们买了糖葫芦和大块儿糖,我们边吃边走,把眼睛都看花了。走到街角一看前面锣鼓喧天人山人海的,爷爷领我们挤进去一看,是一拨又一拨的大秧歌:耍龙灯的,跑旱船的,踩高跷的,还有扮猪勿八戒孙猴子的。太新鲜了,太好看了,从来没见过呀。在城里住真好哇!

日期:2012-05-08 22:02:40

  【六、离别】
  过了正月十五,父亲又出车拉脚去了,哥哥也上学去了,爷爷开始收拾农具做春耕前的准备。新一年的生活开始了。
  刚出去正月,姐姐的病突然加重了。母亲领姐姐去了建材厂职工医院。检查后,大夫摇着头对母亲说,姐姐的病已经到了晚期,没有希望了。
  母亲悲恸欲绝,踉跄着回到了家。晚上她偷偷告诉了父亲,父亲也压抑着哭了,说“要不是我没能力,那么早让孩子干那么重的活儿,哪能得这个病啊。。。”我在北炕上偷偷听着,一声不吭地假装熟睡,眼泪忍不住哗啦哗啦淌到枕头上。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