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寂的宋词——跌落宋朝的蝴蝶》
第15节作者:
一金一鑫 日期:2011-04-12 16:04:23
(二)痛快并疼痛着
高若讷在这次事件中,的确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不仅没有在大殿上秉公直言,反而在背后诋毁,恰恰被欧阳修听到。因此,血气方刚的欧阳修对于范仲淹的被贬,以及权臣打压贤人的咄咄怪事不平则鸣,因此将最严厉的批判,都给了高若讷。在信中,欧阳修厉声诘问,如果是屈于宰相淫威,不敢发言,不敢为范氏辨驳,倒还情有可原,但范仲淹平日的道德言行,你是很清楚的,当初重用之际,你默默不语,一旦失势,随而非之,作为一介身负言谏重任的官员,不能伸张正义,反而落井下石?!在欧阳修认为,实在是自欺欺人,乃“君子之贼也”。
伏以今皇帝即位以来,进用谏臣,容纳言论……足下在其位而不言,便当去之,无妨他人之堪其任也。昨日安道贬官、师鲁待罪,足下犹能以面目见士大夫,出入朝中称谏官,是足下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尔!
——欧阳修《与高司谏书》
这封信,欧阳修写得痛快淋漓。欧阳修仍然希望高若讷能够良心发现,骂中回头,直言进谏,为贤人作辨。否则,欧阳修说,你尽可以带着我的这封书信上奏朝廷,治我的罪好了。
高若讷接信后,果然恼羞成怒,暴跳如雷,拿着欧阳修的信,直奔朝廷。仁宗大怒,吕相暗喜,用不了很久,只过了两日,欧阳修便从京师被贬为夷陵令,从黄河中下游的开封到长江中上游,辗转数千里,历时一年多才抵达贬所。
其实,欧阳修完全可以选择沉默。
对于欧阳修来说,三十岁的年龄,正是仕进的黄金时期,他年纪轻轻,博览群书,文采飞扬,曾经在三次考试中夺魁,得到当朝著名学士晏殊等人的肯定,如果不出意外,他完全可以凭借华美的文章和勤勉的工作,赢得丰厚稳定的官禄。但文人的正直,使得他无法在这场政治斗争中袖手旁观,置之度外,尽管他刚刚从洛阳回到京城不久。
范仲淹、余靖、尹洙、欧阳修等一批贤臣相继出京。这件事,在京城里闹得沸沸扬扬。欧阳修的好友蔡襄在洛阳闻之,作《四贤一不肖》诗,极力称赞四位贤者,痛骂高若讷为不肖:“欧阳秘阁官职卑,欲雪忠良无路歧。累幅长书快幽愤,一责司谏心无疑”……结果,蔡襄的这五首诗不胫而走,京都士人争相传抄。据《宋史》载,那些书商们也加紧印刷出卖,“得厚利”。甚至,连契丹使者也买了回去,张贴在宾馆内,广为传扬。
这场争论,表面上以吕夷简的胜利告终,而实际上,欧阳修等文士在舆论上赢得了更多的民意支持与士子同情。
欧阳修花费一个晚上所写的一封信,成了他在政治生涯中的一次稚嫩却尖锐的呐喊,也成为中国书信史上的一件佳作。这封信,为欧阳修日后登上北宋政坛,开启了一道大门。
日期:2011-04-13 20:49:12
(三)同其退而不同其进
宋朝进入到仁宗时期,君弱臣强的尴尬局面开始显露出来。平心而论,宋仁宗赵祯是一个仁慈的皇帝,可惜他执政登基的时候(1023年),年龄太小,只有13岁,以一个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驾驭一个庞大广杂的政府,处置纷纷繁多变的国事,其难度可想而知。因此,明辨是非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近臣们的影响。而事实上,他对于大臣们的廷争面折的热闹场面,往往显得茫然无助,满眼俱是卿家,不知孰忠孰奸,谁言可纳,何言当拒。在他长达四十年漫长的职业皇帝生涯中,起大有一多半的时间,都是处于心烦意乱、内外交困之中。不过,宋仁宗最可称道的品质便是宅心仁厚,善于倾听,尽管他在位期间屡屡犯下黜贤容奸导致朝政动荡的错误,却也虚心纳谏,闻过则改,因此,有宋仁宗一朝,他的身边从来不缺少勇于进谏直言、果敢刚正的名臣。譬如名垂后世的范仲淹、欧阳修、包拯……
欧阳修和范仲淹身上有太多的相似之处。他们都是孤儿,范仲淹两岁丧父,欧阳修四岁无爹。他们都有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母亲,欧阳修的母亲因为家贫无资,以荻画地,来教小欧阳读书识字。他们的身世都很寒微,也很坎坷艰难,三十岁之前的欧阳修,曾二度丧妻,一次亡女。他们都是名闻一时的才子。这一次,又因为迕逆权相而共同受贬。
时隔五年之后(1040年),范仲淹被重新起用,出使陕西。他首先想到了欧阳修,意欲聘其为掌书记。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欧阳修竟然婉言谢绝了范仲淹的好意,他呵呵一笑:“昔者之举,岂为己利哉?同其退而不同其进可也。”
当范仲淹成为朝廷倚重的大臣之后,并力荐贤人,欧阳修却主动辞去了这一日后可能再度扬名晋升的好职位,在他以为,当初的抗争出自内心的愤愤不平,为社稷计,并非是为了一己之利,可以同退,未必同进。这就是欧阳修的书生意气。
公元1043年,对于北宋王朝来说,是一次机遇。西夏和辽国的危机稍稍解除,北宋帝国暂时赢得了轻松。权相吕夷简在群臣的一片讨伐之声中罢相离场,“庆历革新”开始了它艰难而充满新意的登台亮相,范仲淹在一片欢呼声中回到朝廷。
欧阳修在这个新剧中,担当了谏官的角色。与此同时,余靖、蔡襄这两位昔日好友也同为谏官。
千万被小看了谏官这样的角色。如果说君王是元首,大臣为股肱,那么谏官便是耳目。所谓“台谏者,天子耳目之臣”,他们虽然官职级别远不比宰辅权要,左右司谏仅为七品,却可以弹劾宰相高官,甚至可以批评皇帝的举措得失。弹劾是严肃认真的,当面锣,对面鼓,每一次具本奏疏,都慷慨激昂,又惊心动魄。如果说《与高司谏书》是一次针对高层个体卑鄙行径的演练,现在的欧阳修则成为一名职业监察人,他每天所从事的工作,就是必须眼观四路,耳听八方,频频上书,指陈得失。毫无疑问,这是一个令人生羡、令人生畏,同时又容易令人生厌的官职,而欧阳修——将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