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过古稀的教授来818他认为的青春、爱情、性、婚姻和奋斗》
第4节作者:
水尚漫漫 司徒宏看了李欣信中的这段话,一下跌入一个误区。他回忆起和李欣在江轮相识、相恋的情境,心中产生了一丝疑虑,如今的她是否发生了同样的一幕?他想了想,分析来分析去,否定了自己的怀疑。想当初,自己对李欣十分尊重,无丝毫轻浮的言辞和举动,他判断如今发生的事,定是那男生的蓄谋,而李欣只是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被动所致,况且她主动诚实地把这事告诉自己,呈现她的真心真情。想到这里,司徒宏的心宽慰了许多,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俩又恢复到以往的平静和亲密。
事后,司徒宏把这事告诉了张慧,征询她的看法。张慧说:“现在事情已经过去,以后呢?谁能保证以后再不会发生类似的事,我看你还是要好好地把握。”
此番话对张慧来说,可算是亲身体验。她在高三时曾有过一次初恋,高考前体检,她的男友患上了肺结核,当年不能参加高考,只好在家一边疗养,一边复习功课,可是,当她进入大学以后,眼前的世界使她的眼光渐渐发生变化,随之也渐渐忘却了当初的爱情誓言。她见到司徒宏后,甚感当初少女之冲动缺乏理性,内心等待着新的希望的曙光。而对司徒宏而言,则让他感到张慧对自己的关心,虽然李欣是她的好友,而她却能理性地为自己着想,不由内心对她产生了一种莫名的亲密感。
此后,张慧和司徒宏的见面逐渐频繁,由过去的一月一次,到两周一次,后来便每周都见面了。有言道“感情不是个理论问题,而是个实践问题”,这句话在司徒宏和张慧之间同样是灵验的。随着彼此感情的加深,张慧主动提出周末去她家作客的建议。
张慧是一个四口之家,父母都是医生,弟弟在读初中,住房也较宽敞。张慧的建议后来得以实现,一是因为张慧深得父母的宠爱,她的事父母一般都给予认同和支持,二是司徒宏在上海举目无亲,有个地方走动走动也很乐意。于是,每周六下午,司徒宏便来到上海外语学院门口,等待张慧一起回家。就这样,司徒宏似乎成了张慧的家人。
出乎司徒宏意料的是,张慧的母亲特别喜欢他。每个周末的晚餐,张慧母亲都准备得很丰盛。司徒宏要离开时,张慧母亲总是挽留他多待一会,后来,张慧母亲则主动提出要司徒宏留宿,第二天下午和张慧各自回校。
一天,张慧父亲把女儿叫到身边,严肃地问:“司徒宏这青年不错,我看你妈很喜欢他,你自己的感情我也理解,不过,有两点要问清楚,一是你高中时的男友怎么处理……”
父亲的话未说完,张慧插话道:“我们已经很疏远了。”
日期:2012-05-15 17:26:02
父亲接着说:“李欣是他的女友,你和李欣从小到大亲如姐妹,你又如何对待?”
张慧说:“请爸放心,我一定会处理好的。”
时间一天天地过去,张慧与原男友中断了关系,而和司徒宏的感情却在一天天加深,和李欣的联系也渐渐地少了。
在这种三角关系中的司徒宏,丝毫没有放松进取,学习之余,笔耕不断,时有小文在报刊上发表。每当报刊上刊登了司徒宏的文章,张慧的妈妈都十分高兴,必定约上亲友到饭店聚餐,渐渐地司徒宏似乎成了张家的女婿。
北京的李欣对司徒宏的感情依旧,而司徒宏对她的渐疏,她竟毫无怨言,只是后悔当初不该把那件事告诉他。她决定等待司徒宏的谅解,重新回到初恋的轨道上。每当回想起在江轮上与司徒宏的相识、相恋,心中依旧充满着不可言状的温暖和幸福。她甚至暗下决心,只要司徒宏没有产生新爱,他就一直等下去。
张慧和李欣虽然保持着松散的联系,但她在上海和司徒宏之间发生的一切,只字未向李欣透露。每当李欣来信问起司徒宏的情况,她总是说与他接触不多,所以了解也不多,把李欣蒙在鼓里。
司徒宏时而想起李欣,也对自己有所反省,但并无自我谴责。他想,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旦李欣有了新爱,事情也就过去,个人感情史上的这一页也就翻过去了。
转眼到了1963年,司徒宏毕业在即,面临分配工作。他没有想到,分配方案下来后,他被分配在上海《文汇报》。这是令同学们都羡慕的事,而他却另有打算。那个年代,同学们都希望分配到大中城市的报纸、电台工作,然而,事实上是不可能的,每届都有近四分之一的人分到新疆、西藏、青海、宁夏等边疆地区,这是国家支援边疆建设政策之必然。司徒宏得知分配方案后,主动申请去新疆,这令系领导和同学们大感意外。
不久,系党总支书记找司徒宏谈话,对他主动要求去新疆支援边疆建设的精神大加赞赏,同时对他的个人生活表示真诚的关心。
书记说:“你主动要去新疆支援祖国边疆建设,为毕业分配工作开了个好头,必将对其他分配到边疆地区工作的同学产生良好影响,我代表组织对你表示感谢。我知道你正在和华东师大的一位女生谈恋爱,你去新疆会不会影响你们的关系,你和她商量过了吗?她的态度如何?”
总支书记一口气问了好几个都是关心他的问题。司徒宏心里清楚,他主动要求去新疆并非完全从国家需要出发,而是有个人的思量。他想,新疆地区的经济文化落后,缺少人才,自己作为复旦大学的毕业生,一定会得到重视,因而能获得个人发展的更大空间,再说,他当初选择新闻系也并非想做一个名记者,而是想通过记者这块跳板,去观察和体验社会生活,为日后的创作积累素材,走写作之路。
他对党支书记说:“我会和女友好好谈谈,尽力说服她;家人那里我也会好好和他们商量,争取他们支持。不管家人和女友的态度如何,新疆我是一定要去的。”
司徒宏从系党总支书办公室出来,一路自我勉励着,满心期望着未来的事业能够鹏程万里,其他都可以放下。
按照惯例,周末下午司徒宏仍旧回到了张慧家。在晚餐桌上,司徒宏说起自己主动放弃留在上海《文汇报》,要求去新疆的事,同时说了系党总支书记和他谈话的情况,顿时,张慧极其父母哑言。
略停片刻,张慧父亲对司徒宏说:“我看这事没什么不好,新疆的生活条件虽然艰苦,又远离家乡,但对你个人的发展可能更为有利。所谓‘好男儿志在四方’‘山中无老虎,猴子为大王’这些话大概用到了你的身上了。你毕业于名校,业务上又拔尖,一定会得到领导的重视和同事的尊敬,这对你未来的前途是不可估量的。我看你的选择有眼光,有勇气,我表示赞成。至于你和小慧的事不必着急,你们都很年轻,未来有许多不可预测的因素,一切就顺其自然吧。”
张慧父亲的这番话,令司徒宏敬他三分,他没想到张父会说出这样理性而又鼓励的话。
张慧的母亲却另有考虑,由于她特别偏爱司徒宏,满心希望他成为自己的女婿,再说身边还有小慧的弟弟,便考虑乘此促成他和张慧的婚事。他说:“小慧的表哥正好是上海到乌鲁木齐这趟列车的列车长,每趟出车我都会让他给你带些上海的食品和日用品,生活上是苦不着的,你在那里好好工作,小慧在上海好好读书,我看你们干脆先登记结婚,把关系巩固下来,以后的事再慢慢安排。”
日期:2012-05-16 08:35:47
张母言语一出,全桌惊呆!大家的眼光先是看了看司徒宏,又看了看张慧。张慧在大家的目光下,显得有些慌乱,她定了定神说:“是不是太仓促了?”
张慧的话实际上已表明了她的意向。
张父说:“是仓促了些,小慧还在读书,等她毕业了再谈也不迟。”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