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啊,人……》
第16节

作者: 定而能静
收藏本书TXT下载
  张经理的表态,扫去了黄大哥头上的乌云。这意味着,在H市放映的影片,特别是精彩的进口大片,黄大哥拥有优先放映权。这可不得了,就相当于一件畅销商品先放在你的店铺里卖,卖几天后,再允许其他店卖。单单这几天就够了,等于抢得了先机。

  黄大哥赶紧致谢:“太谢谢张经理了,我马上承包一家电影院,大干一场。”
  看黄大哥喜上眉梢的样子,张经理泼冷水:“别高兴得太早。现在H市的电影院都是国营的,在计划经济下,亏本也不会承包。若能承包,早有人找我做这单生意了,根本轮不到你。”
  真是这样吗?黄大哥调查了H市几家比较大的电影院,情况确实如此,都是公家在经营。
  难道没有一家体制外的电影院?他不死心,骑着自行车,对全市(包括郊区)的电影院进行了地毯式的搜索。
  功夫不负有心人,找到了一家。这家电影院位于人民公园旁,归属市园林局。由于是露天剧场,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黄大哥马上与剧场经理进行了接触,并承诺,如果能承包下该剧场,会给他好处。
  得到的回应异常积极,剧场经理像猴子一样上蹿下跳,极力撮合此事。
  有了“内线”的帮助,承包事宜很快便确定下来。剧场经理还帮黄大哥争取到了特别优惠的租金,每个月8千元,而且是按月付,不需要交押金。
  这个露天剧场有两千个座位,若3块钱一张电影票(只相当于录像厅的价格),一场电影下来,收入将近6千元。这等于说,场地租金只相当于放映一两场电影的收入。
  黄大哥喜出望外,立即签下了承包合同。

  经过简单的筹备,新剧场盛大开张了。
  效果异常地好。由于高质量的片源供应有保证,又占了市场先机,场地经常爆满。一个月除去正常开支,黄大哥可赚10多万。再除去张经理、场地经理的好处费,黄大哥还净赚5、6万。
  有了上次受骗的教训,这回黄大哥学乖了,不再好高骛远了。他决定,就这样稳稳当当地经营下去,细水长流,搞它几年,完成原始积累后,再考虑做其他生意。
  然则世上的事情往往祸福相依。当黄大哥再次享受致富福气的时候,灾祸也悄悄降临了。
  他放映的电影不是经常爆满吗?这意味着无票可卖。恰恰经营的场地是一个露天剧场,于是便有大批观众翻越围墙,进入场地观看,一时间秩序大乱。无奈,黄大哥只有请黑道朋友来维持秩序。

  童鞋们知道,维持秩序其松紧度是很难把握的,管得松起不到作用;管得紧,又容易引起摩擦。在剧场开张3个月左右,一起命案发生了。
  过程很俗套。先是引起摩擦,对方便领一帮人来寻仇。黄大哥几个朋友奋起反击,形成群殴。混乱中,朋友失手砸死对方一个人。
  最严重的是,对方也是黑道上的人物。这事若处理不当,怨怨相报,不知还要赔进去几条人命。
  警方马上介入,关闭了放映场地,黄大哥的朋友被迫逃亡。
  黄大哥既要提供朋友逃亡的费用,又要花钱跟对方摆平讲和,这么一折腾,又变得一无所有。
  自己为何气运这么衰呢?黄大哥听从一个亲戚的建议,请了个周易大师,替自己算命。

  大师为他占了一卦,掐了两下手指,算出他还有更大的灾难在后头。
  黄大哥问:“能把这灾难避掉吗?”
  大师说:“我们就是专门替人避祸祈福的。”
  黄大哥不明白了:“你不仅算出我命里有祸,还能把我命里的祸避掉,这就相当于改变了我的命。我的命能够更改,那还算命吗?它的存在是不是很滑稽?”
  大师一时无言以对,只有死撑:“人的命一生下来就注定了……”
  黄大哥马上打断大师的话:“既然人的命生下来就注定了,你又要更改我的命,这不是扯淡么?!”

  于是黄大哥不再相信算命祈福的事。
  其实,人的命是存在的,只是无法更改而已。黄大哥命中就注定有一股永不言败的精神,他虽屡战屡败,更屡败屡战……
  日期:2012-05-10 01:28:32
  (十)
  不久,黄大哥又发现了商机,因为此时社会上兴起了一股倒卖汽车批文之风。

  海南建省后,中央给了海南很多优惠政策,其中有一条:在海南开办企业,进口办公用品免征关税。小轿车就属于办公用品之列。当然,鉴于上次汽车倒卖事件的教训,中央特别强调,只有外资企业才能进口小轿车。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人们便从“外商企业”的营业执照上做文章。当时到工商局注册“外商企业”营业执照手续是比较繁琐的,除了呈送常规材料外,还需附上四大国有银行出具的从外国(香港)银行汇入资金的进账单,以及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验资报告。其中最关键是银行那张进账单。有了进账单,会计师事务所不必去银行查账,便有恃无恐地出具验资报告。而有了进账单及验资报告,工商局便理直气壮地发放营业执照了。

  有需求就有供给,银行内部就有人偷偷倒卖这张进账单。恰好几年前黄大哥跑汽车生意时结识了这些人,双方像贴膏药一样,一拍即合。紧接着,黄大哥又买通会计师事务所和工商局的工作人员做内线,形成了一条流水线作业,客户只需付8千元,3天之内便办妥营业执照。打点各个环节花费5千,黄大哥净赚3千。
  别小看这3千元,当时人们月工资才三、四百块钱,做一单生意差不多顶别人一年的收入了。运气好时,黄大哥一天可接到几单这样的生意。
  到1992年,黄大哥的银行存款又有了10多万。
  接下来,黄大哥酝酿更大的计划,他想尽快跟海关人员挂钩,自己注册公司,自己申请批文,然后再把批文卖掉,如此利润在原来的基础上还要翻几番。
  一切在稳步推进着,要不了几年,黄大哥将跻身百万富豪的行列。

  他想,这回不会出意外了吧。
  结果,还真出了意外。
  但,这意外是令黄大哥喜笑颜开的意外。有了这意外,黄大哥真正发家了。
  好事情一般都有好兆头。一天早上,黄大哥刚睡醒,就有人敲门。开门一看,是个妙龄少女,虽算不上惊艳,也属美女级别。美女自己撞上门,这是没有过的事。一问,原来看错门牌了。黄大哥的门牌是义兴街29号,美女找的是福兴街29号(当时黄大哥还跟父母住在老居民区里)。
  男人在美女面前向来喜欢献殷勤,黄大哥也不例外。他亲自领着美女,周折一番,帮美女找到了她要找的人家。
  回来的路上,碰巧遇到初中同桌萝卜强。多年不见,便一起去吃早茶。

  黄大哥把同学领到当时最豪华的酒店——金融大厦。
  金融大厦楼高22层,是一家四星级酒店,88年建成开业,为当时H市的最高建筑。开业没多久便赶上海南建省,因此酒店迅速成为了政商人士的云集之地。酒店设计非常独特,从东面望,整栋建筑是一个等边三角形的形状;往北走,那三角形的底边便露出一座锯齿形的裙楼,像楼梯;继续往西,裙楼则变成了一只虫子,好像贴在墙壁上似的;再往南面,“虫子”又慢慢化成一粒粒的宝石,点缀着建筑主体。黄大哥觉得,这是一件世界级的作品,其艺术美感丝毫不亚于90年建成的香港中银大厦,可惜她只有22层,太矮了,比不上高70层的香港中银大厦那么有气势。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