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瞪羚很快处在了下风,双方的距离越来越近,眼看猎豹就要追上瞪羚了——,
忽然,瞪羚一拐弯,改向一侧跑去。猎豹始料不及,几步踉跄,只得放弃追赶,无奈地望着瞪羚远遁……。
在这场博斗中,瞪羚凭借那四两拨千斤的“一拐”,最终获得了胜利。
妙就妙在这“一拐”上。
很显然,如果瞪羚照直跑,不拐弯,那么它是必死无疑的。而由于一拐弯,便捡回了一条性命。相对于瞪羚的直跑,它的拐弯意味着“变”,因此可以说,正是瞪羚的“变”最终使它获得了生存。令人拍案叫绝的是,瞪羚实施这一谋变行为是在它最拿手的遗传技能——速度失去作用之后,它的出现达到了力挽狂澜、起死回生的效果。“变”就是蕴含着这样的神奇,它在常规生存手段失去作用后还能开创出一个崭新的生存局面来,展现给人们的是一个无边无际的广阔生存情景,提供给人们的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存智慧。正应了古人那句话:“穷则思变,变则通!”
日期:2012-05-12 11:31:40
作者在书中又讲了两个关于猴子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某地有一只猴子,经常偷吃农民的大米,一直以来人们无法捉到它。动物学家想出了一个很巧妙的方法。他们把一只窄口的透明玻璃瓶固定在树下,然后把大米放入玻璃瓶中。到了晚上,猴子来了,它一下子就把爪子伸进瓶子里抓大米。这瓶子的妙处在于猴子的爪子刚好能够伸进去,等它抓住大米后,由于是握着拳头,爪子却怎么也抽不出来了。而那个瓶子又系在树上,猴子无法拖着瓶子走。这样它就一直呆在那里,直到第二天,眼看人们要把它抓住了,它还是不懂谋变,把爪子从瓶子里抽出来。
第二个故事:有一只猴子,平时被主人用链条系在一根木杆上,它便常常爬到木杆的顶部蹲着,连吃食物也这样蹲着吃。邻近树林里的乌鸦常常乘其不备,疾飞而下,把猴子手中的食物抢走。猴子气恼万分又无可奈何。不久,它想出了一条妙计。当它手里拿着食物时忽然跌倒在地,双目紧闭,一动不动,食物也撒在地上。乌鸦们以为猴子已呜呼哀哉,便一哄而下,争抢食物。这时候猴子一跃而起,抓住其中一只乌鸦“狞笑”不已,一阵猛扯,将乌鸦的毛拔个精光。从此,乌鸦再也不敢抢它的“口粮”了。
作者写道,在人们印象当中,猴子是极为聪明的一种动物。其实聪明这个词语里有“变”的含义。以上两个故事表明,只要不善变,多么聪明的动物都会成为毛毛虫。
书中还提到了“纸上谈兵”这个典故。赵括饱读兵书,平时谈论布阵打仗也说得头头是道,但因临阵不善变通,致使长平之战大败,四十余万降卒被诛。这是一个反面教材,告诉人们,凡不善变者,必将陷入失败的泥潭(所以韩非子有云,“世变则事变,事变则备变。”)
这样就自然而然地导出一个结论——为了生存,你必须改变自己去适应环境,而不能让环境改变来适应你!
这个结论很简单,稍微有点文化底子的人都明白。可是,作者说,人们做到了吗?
陈世钊不禁扪心自问,自己做到了吗?他想起了自己人生的每一步,跟随父亲投奔亲戚、考大学、辞职来海南、进入燕山公司,每一步都充满了“变”。可以说,在困局中不思“变”的话,自己可能还在老家务农,或者在那个四平八稳的单位里浑浑噩噩地过日子。
那么,现在自己与于惠的关系,是否也要变通一下呢?
他很清楚,这种关系一旦变通,将严重践踏人们的善恶标准,受到道德上的严厉审判。
然而他马上又想起了古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简称“苏”)与欧提德谟斯(简称“欧”)的一场著名对话:
欧:请问苏格拉底,什么是善行?
苏:偷盗、欺骗和卖人为奴,这几种行为是善行还是恶行?
欧:是恶行。
苏:欺骗敌人是恶行吗?把原来敌人占领的城市的人卖作奴隶也是恶行吗?
欧:这是善行。不过,我说的是朋友,没有说敌人。
苏:好吧,那我们就专门讨论朋友间的问题。照你说,偷盗对朋友是恶行,可是假若你的朋友打算自杀,你偷了他准备用来自杀的工具,这算是恶行吗?
欧:是善行。
苏:你说对朋友欺骗是恶行,但在战争中,军事统帅为了鼓舞士气而对士兵说,援军就要到了,可实际上并没有援军,你说这种行为是不是恶行呢?
欧:这是善行。
这场对话提示人们,“善”、“恶”有时是很难加以区分的;也就是说,“善”是因人而异、因时而异的——这就是变通!
所有这一切,似乎都在指引陈世钊,他与于惠的关系,应该变通!
说曹操曹操便到,正在这时,于惠打过来电话。
陈世钊马上接了:“于总,您好。”
“小陈,你好。”于惠有点难为情,“不好意思,昨晚让你费心了。但……还是要谢谢你陪我。”
“没什么,现在精神还好吧。”陈世钊本来想说身体还好吧,觉得不妥,就把“身体”改成了“精神”。
于惠说:“头有点痛,不过不碍事。”她问陈世钊,“还没上飞机吗?”
“还没,正在候机室里候机。”
于惠把话题转到了工作上:“这样,我们不是决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北京了吗?这次你去北京,最好能抽出些时间,见一下我朋友潘总,你认识的,向他了解一下北京的市场情况,这对我们今后配合有帮助。”
“好的。”看到于惠情绪稳定,陈世钊倍感轻松。
挂电话后,广播里传来登机的通知。陈世钊赶紧交钱,把书买了。
坐在机舱里,陈世钊又想起了他与于惠的关系,他忽然觉得,于惠还是挺有魅力的。
飞机起飞了,冲天而去!
日期:2012-05-12 17:40:42
(十六)
飞机在1万米的高空飞行,很稳。
陈世钊先是闭目养神,后来慢慢睡去。
不知过了多久,空姐送来了晚餐。
吃完晚餐,空姐又送来饮料。
当空姐递过来饮料时,陈世钊发现她的手很漂亮,长长、白白、柔柔的,很像妻子的手。
妻子的手是陈世钊见过女孩子中最漂亮的,比现在这位空姐的手还漂亮。手掌通红通红,像抹了胭脂;手背又很嫩白,像柔荑;伸开嫩白的手背,掌指交界处自然凹陷,形成浅浅的“V”字;而盈盈的梭形的小肌肉间,又若隐若现浮露出手指筋腱,绵柔中增添了几丝骨感。
这么漂亮的手,必定留指甲。妻子的指甲半透明,经过修剪,像一片片白玉。这时候若把五指自然伸开,中指稍稍往下一压,美不胜收。每当妻子不经意做出这个动作时,陈世钊总要抓住这美不胜收的手,抚摸个不停。
陈世钊顿时想起了妻子,想起了他与于惠这件事对妻子的影响。毫无疑问,自己谋变,跟于惠勾搭在一起,对妻子伤害最大。而妻子那么爱自己,为自己付出了那么多,怎么忍心去伤害她呢?
他陷入了思考。
他拿出那本《经典生存法则》读起来,看书里有没有答案。
这回它讨论“借力”的智慧。作者问了一个看似简单实则不容易回答的问题:人与人为什么要密切接触,频繁地进行交往?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