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百年中国的那些女人》
第48节

作者: 出走的钥匙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1-04-23 08:15:46

  潘玉良在旅法时期,醉心于艺术。重返法国第一年,她成为法国巴黎中国文化协会的会长。
  1950年,潘玉良去瑞士、意大利、希腊、比利时4国巡回画展,历时9个多月,获得了一枚比利时皇家艺术学院的艺术圣诞奖章。
  1958年8月,“中国画家潘玉良夫人美术作品展览会”在巴黎多尔赛画廊开幕。展出了她多年来珍藏的作品。法国巴黎国立现代美术馆购藏了雕塑《张大大千头像》和水彩画《浴后》。

  1959年,巴黎大学把它设置的多尔利奖,奖给了张玉良。巴黎市市长亲自主持授奖仪式,把银盾、奖章、奖状和一小星型佩章授给了她。
日期:2011-04-23 08:33:14

  潘玉良未能回国的原因很复杂。她在上海求学时,曾经自作主张,给潘赞化在老家的大太太方氏写信,让其前来。三个人共同生活过一段时间。潘玉良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她不能生育或是不想生育。有一种说法认为她不能生育是因为潘玉良在Ji院时,被要求喝了一种绝育的药。
  潘玉良求学回来做教授时,潘赞化和大太太生的儿子潘牟和他们共同生活过八九年的时间。不过大太太还是干涉了他们,彼此应该有很多的矛盾。导致这个可以依赖的家庭不能给予她更多的支持。

  潘玉良一生都是以潘赞化的夫人自居,她曾经想要回去,但是因为潘赞化写信给她说,刘海粟被打成右派,潘牟也被打成右派,暗示她不宜回来。
  后来,潘赞化的死讯传给她,她悲痛不已,也让她回家的心变凉了。
  总之,因为国内的抗战,后来的政治变化,以及文丨革丨,阻止了她回到祖国。
日期:2011-04-23 08:56:01

  在潘玉良走后,她生前的好友王守义,以表弟的名义给潘牟寄来了唁函。
  潘牟于77.8.28日和77.10.1日分别写信给外交部西欧司和外交部领事司,首先提出派家人去法国,在使馆的协助下,料理潘玉良的后事和处理潘玉良遗产。如果外交部门不允许,那就委托外交部门帮着处理。
  1978年王守义回国,把潘玉良留下的两件遗物交给潘家后人。一个是挂着一个鸡心盒的项链,盒子里面有潘赞化和潘玉良结婚时一张小照。另一个是一块怀表,是她第二次去法国时,潘赞化把当年蔡锷将军送的一块怀表送给她的。
  王守义回到中国之后,本可以不走,但他为了把潘玉良的作品带回国,又重返法国,不幸的是,他耳朵后长有一个恶性肿瘤,十多天后去世。他被葬在了潘玉良的墓穴之中。
日期:2011-4-23 9:08:00

    潘玉良留下的作品,费了一番周折被运回国内。
  潘玉良临终前把作品都交由王守义保管,并嘱咐他一定要运回祖国。而王守义在临终前则把这批遗作和遗物交给中国驻法使馆。七大箱遗作和遗物在大使馆的地下室和车库保存多年。

  1978年,中国驻法大使馆报告中国外交部领事司的信件说:遗作大部分系人物裸体,艺术水平不高,在巴黎不是很有名气,能否售出,尚不得知。
  1980年,时任中国美协主席的江丰和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吴作人访法时,在大使馆看到了这些作品的一小部分,江丰认为“有研究价值”,建议文化部运回国内收藏。
  1982年5月,画家郁风访法,她在昏暗闷热的使馆地下室里,忙了整整三天才把潘玉良的两千多件遗作做了大概的清理。
  还有一说郁风又在潘玉良当年住过的拉丁区寻访多日,在地下室里又寻到潘玉良很多遗作,交给大使馆的。
  1984年,在新任中央美院院长候逸民的努力下,潘玉良的七大箱遗作远涉重洋,被送到上海。之后这批遗作在安徽省博物馆正式收藏入库,总数达到四千多件,其中包括油画、彩墨、国画、素描、速写、雕塑、版画、雕版。

日期:2011-04-23 09:24:03

  潘玉良流传在外的作品随着国内油画收藏的急剧升温,价格上扬较快,2002年《抗日血流》在以17.6万元成交,2003年《瓶花》获价35.2万元,2004年《浴女》获价213.4万港元,2005年《自画像》以964万港元成交;2006年《非洲裸女》获价902万元,同年《躺在沙发上女人》获价670.4万元;2007年《浴后四美姿》获价880.23万元,充分显示了潘玉良作品良好的攀升势头。
  安徽省博物馆收藏她的作品,其中油画361件,彩墨353件,素描多达3982件,其余则是少量的版画和雕塑。油画是潘玉良艺术的精华。因为潘玉良兴趣广泛、视野开阔,她的画作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及野兽派等众多西方绘画流派的影子。
  由于许多油画受损,潘玉良本人因为经济原因用的画布质量不太好,使用的颜料比较薄,急需修复和保养。台湾的油画修复师李福长筹集200万元人民币,用半年的时间对潘玉良100幅油画进行了这项工作。
日期:2011-04-23 20:40:36

  自从1918年教育家蔡元培提出“以美育代替宗教”的教育思想以来,中国近代出现很多发扬艺术的大家。虽然艺术流派不同,但是艺术家的努力也逐渐为更多民众接受。潘玉良尽管早年没有受过多少艺术的熏陶,早年生活也是相当的艰难,但是她凭借一股向上的动力,孜孜不倦的在艺术之路上奋勇前行,其人生为我们所同情,其精神为我们所敬仰!

  我们也看到这样一位艺术家的背后,有许许多多的人们的努力和辛勤。尤其是潘赞化救玉良于水火,王守义的施之于援手。还有众多从事艺术的前辈和同仁,玉良的老师同学同事以及江丰郁风们的热情,他们同样值得尊重和敬仰!!!
  人才都是社会造就的。要出现更多的人才,就需要营造适合人才的土壤和气氛。
  潘玉良或许生前孤独,但她的作品不会。她的光芒永存!!!!!!
日期:2011-04-26 07:23:18

  (二十)清丽高标几回叹的女文人——赵清阁
  赵清阁的名字,在下是最近才知道的。在不少名人的传记里,都闪现了她的身影。但她本人并不声名显赫。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