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寂的宋词——跌落宋朝的蝴蝶》
第21节

作者: 一金一鑫
收藏本书TXT下载
  在旧时,一纸任命文书,往往可以彻底改变一介臣子的人生与命运格局,甚而可以影响一个皇朝帝国的政治与经济走向。公元1067年3月,某个鸟语花香的春晨,京城差使宣读圣旨的抑扬顿挫之声,打破了王安石守丧隐居钟山的宁静生活:他被任命为江宁知府,择日赴任。
  任命来得太急,以及于正在聚徒讲学、潜心著述的王安石没有任何思想准备,唯有叩首谢恩,遵命而从。这次朝廷任命,距离新皇帝——宋神宗赵顼登基仅两个月时间。赵顼,宋朝的第六位皇帝,这个二十出头,锐意图强的青年君王,自继位伊始,一面坚忍着痛失父皇的孤苦无依,一面计划着富民安邦的兴国方略,放眼天下与未来,物色辅佐贤臣,治理能臣,进谏忠臣,成了他日思夜想的大事。摆在神宗面前的军国难题,不可谓不多。

  即位之初,尚未见群臣时,宋神宗曾悄悄地问昔日幕僚韩维,同王安石在何处?得知在金陵,又问,如果朕诏令赴阙,不知是否肯来?韩维说,陛下以礼待之,寄以厚望,怎么会不来呢?宋神宗大喜过望,那么请你修书一封,表明我的意思,立即让他来京吧。韩维说,如果这样,王安石必不肯来,介甫乃一介君子,是个以道进退的人,素来奉行务实而不求虚名,重德而不慕高位,历英宗一朝,累召不起,以臣之见,只能以礼致之,方能愿来。

  对于未曾谋面、独立特行的王安石,宋神宗有着良好的印象。宋神宗的担心,也不无道理。虽然宋神宗希望王安石能立即驾前就命,共商国是,但他还是听从了韩维的建议,以礼待贤,虚位以待,给予王安石足够的时间。
  对于王安石的才名,宋神宗早有耳闻。当年进士考试时,王安石名列其首,因为文章中的一句“孺子其朋”的典故,使得仁宗皇帝心有不悦,大笔一挥,将王安石与第四名的杨寘进行了对调。不过,王安石的声名却不胫而走。翻开王安石的从政履历中可以看出,他有着丰富的基层经历,高中进士进入仕途后,历任淮南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群牧司判官、常州知州、江东提典刑狱、入直集贤院、三司度支判官、同修起居注、知制诰等职。并且,王安石的学术文章,道德人品,俱为一流,朝中宰相大臣,对他寄以无限厚望。

  前宰相晏殊对这位小老乡寄予殷殷厚望,多次在休浴日(休息日)邀请王安石到相府作客,待遇极高,并断言王安石他日名位一定位极人臣。一代儒学领袖、朝廷要员欧阳修,对于好学上进、遵循古礼的王安石,也是另眼相待,喻为当代李白、韩愈。
  然而,做京官和当地方官,王安石对于后者却是情有独钟,年轻的时候,曾有几次参加馆职选拔考试的机会,但他婉言谢绝了,京城的房价高,物价高,养不起家,当同僚为拓宽进阶之路而疲于奔命之时,他一心在基层为官,做学问,孝奉慈母。现在,王安石不想来,是害怕疲于应付于官场中的形形色色的陷阱与诱惑。早在嘉祐五年,朝廷任命王安石为同修起居注,诏命既下,王安石以自己新进馆阁,年长先来同僚甚多,不应超拔处其上,连续数日,上章请辞,送达委任状的官吏登门,王安石左推右躲,甚至藏进厕所,来使将物件置于案上,他又追而还之,如此上章八九回,圣命屡下,方才受命。这样的举动,无疑赢得了朝野上下的好评,朝廷每每想授其美职,只担心他推辞不就,名重于天下,士大夫认为他品行高尚,无意于世,恨不识其面。

日期:2011-04-26 20:15:14

  (二)沐恩而出,奔赴京城
  当然,这一纸诏书,对于身在金陵的王安石来说,也百感交集,心有所动。让他就地任职大郡江宁,免于鞍马劳顿,也可以时常为母亲的新坟添香,以尽孝道。年轻皇帝的良苦用心,王安石岂能不明白?
  半年之后,诏书又到,任命王安石为江宁知府兼翰林学士。翰林学士,素来有内相之称,非皇室赏识的资深谋臣不能任命,这个信号,使得王夫子受恩甚深、报国甚少的负疚感愈加强烈,惟有忠于职守,勤于王命。
  又半年之后,1068年4月,一纸诏书再次送达王府,诏命“越次入对”。所谓越次入对,就是皇帝突破正常的组织程序,要求某个官员直接觐见,单独面见,接受问政咨询。这样的荣耀,几乎少见。

  王安石再也坐不住了,随即启程,匹马担书,越江而北。身为江宁府最高行政长官的他,此刻已从丧母的悲痛中渐渐解脱出来。三年的守丧,重回故地,发尽对于慈母的思念,眼下,他即将迎来更为重要的人生转折——接受新朝的挑选,再次奔赴京城。临行前,他来到庭院,梧桐树青绿交加,枝叶正繁盛,那是父亲生前手植的,现在已然高出屋脊,直指云端。不知怎的,他忽然想起了二十年前的旧作《登飞来峰》: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宋神宗的期望,帝国的前途,个人的抱负,君臣间长达一年之久的盼望,使得他夜不能寐、食不能安。王安石胸中的一团激情之火,瞬间被点燃,年近五旬的他,情愿赴汤蹈火,效命陛前,哪怕前面是万丈深渊,悬崖绝壁。仿佛,这是一个前世的因缘,一个千年的约定。而这一天,终于到来。
  踏过长长的御街,雕梁画栋的垂拱殿出现在眼前。王安石整了整衣冠,低首而入。奇怪的是,一入京师,王安石的心情便变得复杂和忐忑起来,也许,藏龙卧虎、高官云集、店肆林立的繁华之地,表面的波澜不惊,却藏匿着比地方州郡更为深奥难参的玄机。京城是全国最为神秘的地方,而他现在踏进方圆数里的皇宫,又是京城中最为神秘的所在。

  三叩九拜,渐趋圣驾。王安石抬眼,瞥见了龙颜真面目,那是一张含蓄而沉清静的脸庞,青春里透着阳光,谦逊中闪现智慧。与当年的仁宗皇帝相比,眼前的这位年轻君王,显得更加意气风发,神采飞扬。令王安石不能相信的是,摆在神宗面前的,竟是自己十年前写的一篇《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