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啊,人……》
第52节

作者: 定而能静
收藏本书TXT下载
  《史记》里更记载:“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就是说,管仲贫困时常欺负鲍叔牙,鲍叔牙反而不当一回事,始终地善待他,并不因此而说什么。他为了帮助管仲,竟然一反常态,逆来顺受!
  这是很令人费解的。黄大哥认为,一定是管仲身上具有某种极其罕见的素质,而这种素质又极其被鲍叔牙欣赏,鲍叔牙才会不计较得失,受到“欺负”也无所谓,始终不遗余力地、无怨无悔地帮助管仲(如果不是这样,鲍叔牙就不会有那些反常的举动)。
日期:2012-05-26 16:47:54

  是什么素质?
  ——是管仲有才,有经天纬地之才!
  是的,“鲍叔知其贤”,所以才去帮助管仲的;其他朋友就没有管仲这种经天纬地的才能,所以他才不帮助其他朋友,单单去帮助管仲。

  如此问题又出来了,鲍叔牙为什么要精心挑选有才能的人(指管仲)来帮助呢?
  黄大哥的回答是——有才能的人容易取得成功,成功后,能够回报他!没才能的人不容易成功,成功不了,就谈不上回报了!
  这实际上就等于说,鲍叔牙帮助管仲是带有私心的,他是以“互酬”为目的,渴望得到回报的,摊在桌面上是为了管仲,更深的动机却是着眼于自身的生存!
  进行这种推理委实令人难于接受。两千多年来,鲍叔牙被历史学家、道德家们神圣化了,不利于他们说教的史料绝不会保留下来,因此我分析鲍叔牙行为的自私性时,存在着史料缺失的问题。我只能说,鲍叔牙这种“精挑细选”帮助朋友的行为,只有站在自私的角度,才能解释得通。鲍叔牙从少年起就与管仲交往密切,在密切的交往中,使他对管仲的才能了如指掌,他相信管仲是有远大前程的,他的“投资”会有回报。奔着这份回报,鲍叔牙便心甘情愿地帮助管仲了,甚至暂时吃亏也在所不惜。只有这样解释,鲍叔牙的行为才是正常的!

  所以,作为一个聪明人,要想成功“借力”,结交到愿意为自己付出的朋友(包括权贵),平时就必须不断加强自己,培养自己的能力,提高自己的智商,让朋友(权贵)觉得结交你对他的生存大有裨益,这样的话,每当你遇到困难时,朋友(权贵)才会不遗余力地帮助你,甚至付出(经济等方面的)代价也在所不惜。因为,你对他“有用”,你能够“回报”他,他帮助你帮得“值”!
  再来看一个人。这个人的名气没有管仲大,但他的成功模式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童鞋们知道第一个登上美国《时代》周刊杂志封面的中国人是谁吗?他是直系军阀首领吴佩孚。1924年9月8日,《时代》周刊杂志封面上第一次出现了中国人的面孔。吴佩孚,字子玉,山东蓬莱人,民国初期叱诧风云的人物,手握重兵,势倾朝野,曾一度把持北洋政府。他是如何发迹的呢?
  他家境贫寒,早年经历坎坷。14岁那年,父亲吴可成因病离世,家里顿时陷入绝境,他只好投身军旅,在水师学堂当学兵,一个月拿二两四钱军饷贴补家用。吴佩孚在摸爬滚打、出操训练之余,依然孜孜不倦、苦读诗书,为的是能有一个前程。他22岁时参加科举考试,一举中得秀才,可当时已天下大乱,吴虽考取了秀才,却是做官无门。期间,他又得罪了当地豪绅,只得背井离乡,被迫从山东老家来到北京城,希望能找条出路。他在街头摆过摊、写过对联、还做过算卦先生,依然穷困潦倒。后经人指点,到天津巡警营吃了兵粮,做了个地位低下的“丘八”。

  吴佩孚眉清目秀,可是在兵营里并不吃香。在训练时,常常因身体瘦弱,动作走样而被教官惩罚,成为人们嘲笑的对象。后来被提升为“戈什哈”,就是勤务兵,给长官跑腿的那种,但地位仍然低下,可以说混得狼狈到家了。
  吴佩孚人生发生质变是得到了巡警营一个幕僚的赏识,这位“师爷”名叫郭绪栋。一天,吴佩孚替郭绪栋送一份公文函件,发现郭用错了一个典故,顺口嘟囔了出来。这引起了郭老夫子的注意,想不到兵营里还有秀才,于是便和吴攀谈起来。这一攀谈可不得了,这个小小的勤务兵不仅四书五经谙熟于胸,还见识不凡,有韬略。郭师爷大喜过望,认定吴是个难得的伟器,这下顾不得许多了,立马放下身段,选择良辰吉日,和吴拜把子,结为兄弟。他对家人说,“子玉日后前途无量,我等都得仰仗他。”从此以后,郭对吴百般关照,每逢周末,就在家中宴请吴,改善吴的伙食。他还频拉关系,走后门,为吴的前程奔波。1902年,郭师爷终于保举吴进入保定陆军学堂做士官生,使吴有了事业的基础。吴佩孚正是由此起步,靠着英勇和聪明才智,步步高升,打出一片天地,雄霸一方的。他五十大寿时,康有为特地送上一副寿联:“牧野鹰扬,百岁勋名才一半;洛阳虎踞,八方风雨会中州。”这副寿联是吴佩孚当时实力的真实写照。

  是啊,当一个人生存陷入困境时,是需要“借力”、需要朋友帮助的,而要获得朋友最关键性的帮助,你就必须有能耐,让朋友觉得帮助你“有用”、“有价值”。一旦朋友觉得帮助你“有用”、“有价值”,他帮助你就跟帮助他自己一样了,他帮助你就会心甘情愿,而不会感到后悔了。
  所以说,智商因素在朋友(权贵)交往中绝对不可以忽视,它应该摆在比情商更为突出的位置上(情商的作用仅是让更多人晓得你具有非凡的能力而已)。当前,在校园里(包括社会上)出现了很可怕的现象,很多平常人家的家长并不要求自己的孩子努力学习,长本领,而是鼓励他们去结交权贵们的孩子,妄想借助权贵们的力量取得成功,这其实是害了自己的孩子。正如《韩非子》上辩论的,没有云雾的依托,没有“势”借助,龙蛇确实不能腾云飞行,但,如果你不是龙蛇,而是蚯蚓、蚂蚁,则即便有云雾依托,即便有“势”可借,你还是飞不上天(而且是永远也飞不上天)。

  童鞋们,提高自己的“智商”,练就本领,是不是一个硬道理呢?请记住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说过的一句话,“如果你能利用别人的自私之心获利,让他们觉得为你做的一切实际上都是为了他们自己,那你很可能会比别人成功。”
  综上所述,“借力”的第一原则是——对别人要有用!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