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2-05-27 15:19:00
(四十二)
中国一统天下的皇帝有几百位,但只有刘邦和朱元璋是白手起家的,因此俩人的成功经验对我们后人非常有借鉴作用。朱元璋前面章节已经讨论,这里重点讨论刘邦。
历史学家们向来对刘邦的成功很不以为然,因为他一无文功,二无武略,跟项羽对峙更是屡战屡败,竟然能够夺取江山,太不可思议了。其中的原因,他作过一段总结:
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饟,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话虽这么说,可是并不十分令人折服。三个人当中他只是比较信任张良,跟韩信一直是存有芥蒂的,对萧何也曾起过疑心。他更不见得求才若渴,甚至还凭自己的好恶行事。比如郦食其好歹也算个人才,但刘邦初次召见时却甚为傲慢,理由只有一个,郦食其是儒生,而他最讨厌儒生。既然这样,为什么那么多人还要投奔他,辅佐他呢?他到底有什么人格魅力,让天下英杰心甘情愿地为他所用呢?
人们都说“性格决定命运”,刘邦的性格就有一大特点——好施舍。我们且看司马迁是如何评论他的:
高祖为人,……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再看他取得天下后部将高起、王陵又是怎样评论他的:
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
这两段话,传达给我们一个强烈信息,尽管刘邦性格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但这些缺点都掩盖不了他最突出的优点——好施舍。正是靠着豁达大度的施舍,刘邦结交了萧何、曹参、夏侯婴等一大帮日后为他打天下的“哥们”;也正是靠着与天下共利的施舍,刘邦把天下英杰尽收囊中,开创了一个王朝。而项羽欠缺的恰恰就是这一点——施舍!
这个观点童鞋们认同吗?也许你们会说,这种讨论太大、太虚,印象不深刻。那我就从小处入手,再次观察刘邦的“豁达”、“喜施”是如何给他生存带来实实在在好处的。
刘邦最莫逆的朋友是萧何,俩人友谊开始得比较早,当刘邦还是老百姓时,萧何就“数以吏事护高祖”。刘邦当上亭长后,萧何也常常帮助他。刘邦出差,别的官员送钱三百,唯独萧何送五百钱,可见两人交情之深。要知道,当时萧何官位比刘邦高,毫无巴结之意。萧何又是一个精明的人,他为什么要如此“以上媚下”(请童鞋们细细体会“数以吏事护高祖”这句话的深刻含义)。若不是刘邦平日里的“豁达”、“喜施”感动了萧何,能赢得萧何对他的尊重吗?
刘邦另有一位朋友夏侯婴,竟然心甘情愿地顶替刘邦坐牢。倘若刘邦平时没有豁达的付出,会赢得朋友这种义举吗?
更让人不得不提的是,刘邦还有一位朋友任敖。刘邦落难芒砀山时,其妻吕氏受到株连,被拘押监禁。秦狱本来苛虐,又加上吕氏手头乏钱,不能贿赂狱吏,狱吏遂倚势作威,任意凌辱,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就在这个时候,刘邦平日的“投资”起作用了。只见任敖大踏步跨入门内,抡起拳头,向该狱吏击去(任敖也是一个狱吏)。狱吏猝不及防,竟被殴了数拳,打得头青目肿。后来经过萧何从中运筹,严惩了狱吏,释放了吕氏。
这就是平时施舍的魅力所在,它与我上一章讨论的内容有所不同。上一章讨论的是,一个人要有能力,才容易赢得朋友的帮助。然而一个人要做到能力超群并不容易,这时候他就要另辟途径了,这条途径就是——施舍!刘邦并没有特别突出的才能,但他硬是凭借“喜施”这一人格魅力把天下英杰拢聚在他的麾下!
在普通人的传统思维里,往往都是朋友先帮助了我,我才去念叨他,回报他。这是朋友日常交往最常见的一种模式,我看到许多人总是死抱着这种模式,丝毫不懂得变通一下(不懂得抢先去帮助朋友)。其实,朋友有困难时,你也可以抢先去帮助他,让他念叨你,回报你,这同样属于“互酬性”的范畴。既然我们已经清楚,人是否帮助别人,关键是看这个人是否有能力,是否能够回报自己,那么,当你生活比较宽裕,而你身边的朋友遭遇了生存危机,恰恰他又很有能力,他对你的生存(特别是未来的生存)很有帮助,那你为什么不能“抢先”去帮助他,让他感激你,从而心甘情愿地为你付出,在你需要他的时候,义无反顾地回报你呢?
是的,人的未来是最不可捉摸的,你虽然现在生活宽裕,但说不定命运什么时候会捉弄你一下,到了那时,朋友的回报就非常关键了。就算上天庇佑你未来一帆风顺,你总要寻求更大的发展吧,你若想未来更加成功(把事业做得更大),同样需要有才能的人来辅佐你。此时你身边某位朋友遭遇了生存危机,他又有能力,那么,你帮助他渡过了难关,不是赢得了他整颗心吗?人在落魄的时候,最渴望得到朋友帮助了,此刻无论谁向他伸出援手,他都会感激涕零。这情形下,你只要伸给他一根救命稻草,他就会把你当成菩萨来尊敬,你轻而易举就钓住了他这条大鱼,他将一辈子为你奔命。这对于你未来的生存不是大有裨益吗?
日期:2012-05-27 15:21:13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