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清朝,二个女人——一部女子私阅清史的最佳读本》
第26节

作者: 东莞郭菁菁
收藏本书TXT下载
  国家新领导人把治理的立足点,放在了“安民”的实事上,民安才能国泰久安。
  仅这一项,就显现了皇太极比其父汗努尔哈赤清远了许多的政治视角。
  日期:2010-10-10 16:47:27
  40  清太宗虽然妻妃号称15人,但真正称得上“淑丽韶好”的知己,却是寥寥的。

  那一干的女子,除了庄妃的姐姐宸妃海兰珠,那一个“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的短命女子,最称清太宗的心意。庄妃布木布泰因为跟着汉臣范文程识得汉字,委委佗佗之态,也堪称是知情识趣的一位女子。
  清太宗皇太极曾经给对政治饶然有趣的布木布泰,解释过自己的“安民”布局:当时,政体不稳的迹象,主要集中于汉人人口大量地逃脱之现实。他就把“安民”的重心放在了安抚汉人方面。
  清太宗说:女真族自己的人口是稀薄的。而汉人的人丁菶菶。女真的政权今后想要在頔然的汉人地区、谋得钟鼓喤喤的发展空间,就必须先予以汉人湜然的生存空间。换一种比喻来讲,女真氏族大约只是一叶翙翙的小舟哟,人口众多的汉人则是一片熠熠的大海。水能载舟,水也能覆舟。什么时候处理好了与汉人的关系,什么时候后金国就能兴旺发达。

  所以,清太宗语重心长地对小庄妃说:今后他的子孙中不管谁继任为帝,都必须长期坚持“满洲、蒙古、汉人视同一体”的基本国策。“譬诸五味,调剂贵得其宜。若满洲庇护满洲,蒙古庇护蒙古,汉官庇护汉人,是犹咸苦酸辛之不得其和。”
  清太宗的上述一番话,像江国春风时的一种橹声,姁姁地轧过了庄妃布木布泰的心湖。
  后来,庄妃在教诲自己的儿子福临、孙子玄烨时,就常常喜欢引用夫君生前说过的这段话。
  清太宗这位雄姿粲粲的帝王,在他执政的时期,采取了多种的具体措施,切实地改善了汉人的政治、经济地位。
  当年,清太祖努尔哈赤最为时人所姤病者,莫过于苛刻的“逃人法”了。

  凡逃跑的汉族人口,一经捕获,无论男女老幼,一概处以死刑。这在当年的后金治下产生了一种普遍性的恐怖心理。
  皇太极后来彻底放宽了“逃人法”。
  允许逃走,不治罪,但不许返回。《清太宗实录》讲:“由是汉官汉民皆大悦,逃者皆止,奸细绝迹”。
  “安民”的要旨当然是在于“养民”,培养国家的百年浩然之气。
  皇太极顶住来自满清贵族上层的巨大压力,坚持不懈地实行着满、蒙、汉平和清安相处的基本国策,取得了不俗的执政效果。
  因此,拍马屁的史官们,用了一种颇是夸张的语气称颂:“由是汉人安堵,咸颂乐土”。

  日期:2010-10-12 12:28:51
  41
  安民养民,只是一个国家新兴体的基本立足点。
  一个政权要得到磅礴与舒泰的视野,则必须吸引更高层次的社会俊杰之士,渗透到这个新生的政权中来。
  清太宗是深谙其间奥妙的一位政治大家。

  他为此说:“士为秀民,士心得,则民心得矣”。
  清太宗皇太极在渡过了最为紧迫的吃饭危机之后,采取的另一个利民措施,便是开科取士。
  诸位看官,可切莫小瞧了“开科取士”这四字真言哟。
  稔熟中国历史的人们大抵都晓得,在中国悠悠千载的传统社会间,以读书为业,不事生产的士族阶层,其实是一个很有面子的特殊阶层。
  他们在平和的年代,人生的向往是通过了政府的开科取士,加入到政府的治国安邦的进程中。有那样一条前程俣俣的路子摆在那里,即使是他们的一时未济,士子们都乐意充当了政府与一般民间对话的桥梁。当年大字不识的普罗大众们,因为自身见识的局限,他们是没有直接与政府对话的能力的。

  可是,倘若是遇上动乱的年间,则无论政坛的实体如何走马灯式的变换着,归结到最后的决赛,士族人心的向背,往往都成为了一个决定性的因素。
  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倘使一个聪明的政治家预支得卿卿士子的期许,政治家的心声就可以迅速地在基层的百姓中间激起反响。天下大势也就据其大半了。
  中国士子千百年的儒学浸润,已形成了“学得锦绣文章,售与帝王家”的菁深之观念。
  大乱过后的开科取士,就往往成为了一代明君、启动仁政的钥匙了。
  努尔哈赤的时代,女真族的第一代领导班子中,多数人都是直接从茹毛饮血的氏族社会,直接跳跃过来的。他们自身目不识丁,对于士子们的读书明理也就缺乏一种认识的前提。当时,努尔哈赤虽然也养着几个像范文程那样的读书人,但努尔哈赤是抱了一种养而不重用的猎奇心理、来与读书人相处的。所以,像当时的阿敏、莽古尔泰等核心领导班子的成员,都对于范文程之辈欺侮过甚。莽古尔泰就曾经当面冲着范文程吐唾沫星子。

  至于,明朝那些来不及逃走的生员们,当年后金的君臣上下,都觉得是一个惹事的祸殃,因而采取滥砍滥杀的势态。
  辽沈地区读书人的种子,一时几乎灰飞烟灭。
  日期:2010-10-12 12:48:08
  为了重新树立汉族士子们,对于后金政府的信心。天聪3年9月,清太宗皇太极特意将努尔哈赤残害过后,哀矜的300名汉族生员重新组织起来,进行了一场特别的人才选拔考试。
  当时,这些生员,大抵已暗昧为八旗包衣下的奴隶了。

  皇太极就蔼蔼地喻晓各家主人:不得故意阻挠政府的选拔行为。
  结果有200名的汉族生员脱颖而出。他们脱离了原来的奴仆身份,成为当时国家建设中最急需的文秘人才。
  天聪8年3月,清太宗组织了第二次开士考试。这次仍然只准许汉族的读书人参加。考试录用了一等生16人,二等生31人,三等生181人。这些人陆续补充进入了政府机构做事。他们的未来都有了一种白地江花般的灿然。
  这就极大地刺激了从前不事书生的,满、蒙两族青年人的读书热情。数年间,甚至满、蒙贵族上层的青年人,也附庸风雅地卷入到读书识礼的新时尚中。因此,崇德6年6月,大学士范文程等就建议:开放在满、汉、蒙古三族的士子中,公开考取秀才和举人。清太宗批示:必须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以保证人才的高素质。
  这样的举措,持之以恒的坚持下来。这在焉信“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传统士大夫阶层,荡出了清丽浈澄的回响。
  清太宗由是“仁声远播”。
  日期:2010-10-14 13:03:08

  42
  清太祖努尔哈赤也真是一位过于洒脱不羁的汉子。
  皇太极继任后,检点老汗王遗下的领导班子,竟然比从前水浒梁山上混吃混喝的草寇宋江、还简陋了三分。
  汗王之下,只设五个议政大臣、十个理事官。国家订立的长远规划没有专门的机构去监督实施。寅吃萝卜卯吃粮,朝令夕改的事情时常都有发生。这样草率的机构,努尔哈赤主政的十来年间都懒得去改进。难怪后来有人怀疑:努尔哈赤是不是只识得弯弓射大雕哦?
  为此,创建国家的制度,这也是皇太极迫在眉睫想办的一件事情。
  他即位后,为了摆脱八和硕贝勒议政旧制的诸多羁绊,乃别出心裁地设立了一个由汗王直接领导的文馆。
  文馆的职能,表面上规定仅从事一些翻译汉文典籍、记注本朝政事的文秘琐碎。
  但皇太极却在实际上把它当成了,一个处理机要事务的行政中心来使用。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