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帝国的兴亡——一个巅峰王朝的全景史诗》
第19节作者:
王者觉仁 日期:2008-8-5 21:00:15
第三章帝国的崩溃
一惊魂三十三天
秋天的塞北高原。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一望无际的原野上,盛大的天子车队浩浩荡荡向北而行,连绵不绝的各色旌旗在朔风中猎猎招展。
一只孤傲的苍鹰在低空中无声盘旋。绕了几圈后,它忽然投下莫名而惊惶的一瞥,振起羽翼向远方天际急急掠去。
大业十一年(公元615年)八月十二日,天子车队缓缓抵达雁门郡(今山西代县);齐王杨暕率后卫部队驻扎嵉县(今代县南嵉阳镇)。
此时,雁门以北的大地正滚过一阵剧烈的颤栗。
那是铁蹄践踏下的颤栗。
四天前,东突厥的始毕可汗已经率领数十万精锐骑兵从塞外呼啸南下,此刻正风驰电掣地朝雁门扑来。
他的目标是——杀死杨广。
东突厥数十年来一直向隋王朝称臣纳贡,为何此际会突然反目?
一切都要话说从头。
突厥是南北朝晚叶继匈奴和柔然之后崛起于漠北的一个游牧民族,在北魏分裂(东魏、西魏)时代逐渐强盛。公元六世纪中叶,亦即东魏、西魏演化为北齐、北周的初年,突厥攻灭了残存的柔然,尽据漠北之地,建立了纵横数千里的突厥汗国。其时北齐与北周连年征战、攻伐不已,遂争相臣服突厥、引为奥援,并倾尽库藏以为岁奉。突厥左右逢源,尽得渔翁之利。所以当时的佗钵可汗日益骄狂,时常对左右言:“我在南两儿常孝顺,何患贫也!”(《隋书•北狄列传》)
北齐北周末年,突厥达于强盛,佗钵可汗因幅员过于广阔而将突厥分为东、西二部,分而治之。至隋朝初年,突厥内部因权力之争而演变为四可汗分治之局。开皇三年(公元583年),突厥的大可汗沙钵略发兵四十万大举入寇。隋文帝杨坚发兵迎击,一边大破沙钵略,一边又由凉州出兵击败西面的阿波可汗,并采纳长孙晟提出的远交近攻之策,分化离间突厥各部,使其相互攻击、不断内耗。从此突厥正式分裂为沙钵略的东突厥和阿波等人的西突厥,东、西二部长期武力相向、兵戈不息。
为了对付西突厥和东面的契丹,东突厥的沙钵略可汗不得不于开皇四年(公元584年)向隋朝请和,并在隋朝的支持下击败阿波和契丹,遂卑辞上表、称藩于隋,并每岁朝贡。开皇七年(公元587年)沙钵略可汗卒,传位于其弟处罗侯,是为叶护可汗。处罗侯勇武过人,即位不久便发兵西征,大破西突厥,生擒阿波可汗,但在随后的征战中受箭伤而亡。国人拥立沙钵略之子雍虞闾继位,是为都蓝可汗。汗位让雍虞闾坐了,处罗侯的儿子染干(号突利可汗)难免心生不满,遂暗中与隋朝交结修好。
其后都蓝可汗与突利可汗相继上表请婚,欲迎娶隋公主。由于都蓝可汗为人反复多诈,熟悉突厥事务的长孙晟再次劝杨坚趁机离间,允突利所请而拒绝都蓝。开皇十七年(公元597年),杨坚以宗室女安义公主下嫁突利,礼仪甚隆,并让突利从漠北迁移到靠近隋朝边境的南部地区,以此制约和防范都蓝可汗。都蓝大怒,遂与隋朝断交,并联合西突厥进攻突利可汗,大破之,迫使其逃亡长安。隋文帝即命长孙晟率兵护送突利可汗出塞反击,击破都蓝可汗和西突厥,都蓝北走,被部下所杀,突厥兵民纷纷归附突利可汗。隋文帝改赐其名为“启民可汗”,并为他在夏州和胜州之间开辟了一块防区和畜牧之地。时安义公主卒,隋朝复以宗室女义成公主嫁启民可汗。
启民可汗感激涕零,于开皇二十年(公元600年)上表谢恩,说:“大隋圣人可汗,怜养百姓,如天无不覆、地无不载!染干如枯木更叶、枯骨更肉,千世万世,常为大隋典羊马也!”(《资治通鉴》卷一七九•隋纪三)
仁寿三年(公元603年),西突厥内部爆发叛乱,其主步迦可汗亡奔吐谷浑,士卒与民众尽数降于东突厥。启民可汗从此岁岁来朝,终身以臣藩之礼恭谨事隋。
大业五年(公元609年),启民可汗卒,其子咄吉继位。
这个叫阿室那咄吉的人,就是此刻率兵南下欲置杨广于死地的始毕可汗。
始毕可汗自即位之后,事奉隋朝远不似启民可汗那么恭谨。长年经略西域的裴矩遂向隋炀帝杨广再度献上离间之策,仍旧以当年对付都蓝可汗的办法对付始毕可汗,亦即以宗室女嫁给其弟阿室那叱吉,然后封他为南面可汗,以此牵制始毕可汗。杨广依计而行,不料阿室那叱吉丝毫没有他父亲当年的胆量,根本不敢接受隋朝的赐婚。始毕可汗得知此事之后,遂开始策划脱离隋朝,成为独立的突厥可汗。
为了削弱始毕可汗的力量,裴矩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以贸易之名将始毕可汗的一个极富谋略的心腹大臣史蜀胡悉诱杀于马邑(今山西朔州市),并遣使对始毕可汗说:“史蜀胡悉背叛可汗前来投降,我已为你把他斩杀。”
始毕可汗很清楚史蜀胡悉是怎么死的。
他也知道他和隋朝的关系已经走到了破裂的边缘。
杨广和裴矩君臣的险恶用心与不择手段让他感到无比的愤怒。自此之后,始毕可汗断然撕破脸面,不再向隋朝称臣纳贡。
大业七年后,隋朝国内叛乱蜂起,国力大为削弱,始毕可汗遂生出颠覆隋朝天下的野心。
几年来他一直在耐心地等待时机。
大业十一年八月,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终于出现在了他的面前……
八月十三日,也就是杨广到达雁门的第二天,始毕可汗的数十万铁骑就已将雁门团团包围。隋朝君臣惊恐万状,随驾的文武百官开始手忙脚乱地组织防御,命人拆卸民宅的木石修筑城防工事,同时布署军队防守四面城门。
但形势是严峻的。
雁门城中的军民总计有十五万人。从人数上来讲应该可以支撑一段时间,可关键的问题是——城中囤积的粮食只够食用二十天。
也就是说,如果援兵不能在二十天内到达,那么这十五万人、包括朝廷的衮衮诸公、隋朝的宗室成员、甚至包括天子杨广本人,都会被活活饿死、或者成为突厥人的刀下之鬼。
突厥人的攻势异常凌厉,短短几天便把雁门郡下辖的四十一座城池攻克了三十九座,只剩下杨广所在的雁门和齐王杨暕驻守的嵉县,彻底扫清了雁门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获得的一切外援。随后,突厥人才开始集中兵力猛攻雁门。战斗十分激烈,一支流箭甚至“嗖”的一声射到了杨广面前,只差几步就把他射了个对穿。
那一瞬间杨广心胆俱裂。
刻意维系了大半生的骄傲和尊严在这一刻轰然坍塌,杨广一把抱住他的幼子赵王杨杲纵声大哭。
那几天,很多人都注意到了天子那异常红肿的双目和惊魂未定的眼神。
权力和地位并不能使人免于恐惧和软弱。
尤其是在死神面前,一个皇帝的恐惧和一个平民的恐惧大抵相去不远;而由于各种外在包装的刹那脱落,使得一个天子的软弱看上去通常要比一个草民的软弱更为不堪。
死神面前人人平等——这似乎是上天在创造这个不公平的世界时唯一显得公平的地方。
面对突厥人夜以继日的进攻,宇文述担心城池随时可能陷落,于是劝杨广挑选数千精锐骑兵拼死突围。可他的提议却遭到了多数人的反对。纳言苏威说:“守城,我们的力量绰绰有余,而骑兵野战却是突厥人之所长。陛下是万乘之君,怎么能轻举妄动?”
民部尚书樊子盖也认为:应该坚守城池,摧折突厥人的锐气,然后紧急征调四方勤王之师前来增援。
除此之外,樊子盖还提了一条建议。
这条建议直接触及了当下最敏感的一个政治话题,以至于杨广乍一听就有些冒火。樊子盖说:“陛下应该亲自抚慰将士,告谕他们不再征伐辽东,并高悬重赏,如此自必人人奋发,何愁不能击退突厥?!”
四征高丽本来没人敢拦。可现在时机太好了,大臣们都不想放过这个机会。在场的内史侍郎萧瑀(萧皇后之弟)赶紧补充说:“按突厥人的风俗,可贺敦(可汗的后妃)可以参预军事决策,依臣之见,应即刻遣使将陛下的处境告诉义成公主,就算没什么帮助,反正也不会有何损失。现在的问题在于:将士们普遍担忧,一旦解除了突厥的威胁,又必须去征伐高丽。倘若陛下公开宣布赦免高丽,晓谕将士一意对付突厥,则军心稳定,势必奋勇作战。”萧瑀话音刚落,天子近臣虞世基等人也连忙随声附和。
这帮人是拐着弯儿在劝谏哪!
不,岂止是劝谏,他们这简直是借突厥人的刀在要挟朕啊!杨广愤怒地想,明知道等国库殷实一点朕就会再征高丽,就在这节骨眼上来了这么一手。他奶奶的,守雁门和征高丽有必然联系吗?难道不放弃征高丽,这雁门就没法守了?天底下有这么当臣子的吗?一看敌人把刀架到天子脖子上,就跟天子讲条件、做交易?这算是他奶奶的哪一门臣子?!
杨广虽然很生气,可他无能为力。
因为生死存亡的关头,他没得选。
交易就交易吧,杨广想,等朕离开了这该死的雁门,到时候征不征高丽还不是朕一句话?!
最后杨广点了点头,并即刻走到第一线视察和慰问将士,在宣布赦免高丽的同时又颁布命令:“凡守城有功者,无论平民还是士卒,一律直升六品,并赏赐绸缎一百匹;六品以上官员则依序晋级。”诏命一下,士众欢呼雀跃,军心大振。于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虽然突厥日夜猛攻,城中军民伤亡惨重,但雁门却依然顽强屹立。
城池一时半会是攻不破的,要命的是——仓库的粮食在急剧锐减之中。
吃一天就少一天。
虽然实行了压缩配给,但是剩下的粮食和剩下的日子都已经屈指可数了。
形势万分危急。可突厥人把城池围得水泄不通,传令四方勤王的诏书又很难送出去。怎么办?
所有人绞尽脑汁地想了十天,依旧一筹莫展。
到了第十一天,杨广大腿一拍,终于有了主意。
八月二十四日,数百根浮木被抛到流经雁门的汾水河上,并迅速顺流而下,漂向下游的各个郡县。
每一根浮木上都绑着一道用黄帛写就的诏书——勤王诏。
随后的日子里,各郡县长官相继接获诏书,纷纷募兵奔赴急难。
在各郡应征勤王的队伍中,屯卫将军云定兴手下一个十六岁的小兵给他献了一计。
这一计事后被证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这个小兵建议队伍大量携带军旗和战鼓,然后大张旗鼓设置疑兵,借此迷惑敌人、制造恐慌。他说:“始毕可汗胆敢以举国之师包围天子,必定认为我们仓促之间不能及时救援。所以我们应该大张军容,白天令数十里幡旗绵延相续,夜晚则钲鼓齐鸣,让敌人以为我方援军已大量集结,势必闻风而遁。否则敌众我寡,万一突厥倾巢来攻,我们必定难以抵挡。”
云定兴觉得有道理,欣然采纳了这个十六岁小兵的建议。
这个小兵就是李世民。
这是史书有载的李世民在隋末历史大舞台上的第一次亮相。
身份虽然有点卑微,但做为一个即将在几年后纵横天下的军事统帅,其胚胎与雏形在此刻已然隐约可辨。
杨广除了浮木传诏外,还按照大臣们的建议,派遣密使从小道潜行至突厥王庭,向义成公主求救。义成公主立即修书一封送给前线的始毕可汗,上面写着:北方边境告急!
始毕可汗半信半疑,但是连日来已经不断有侦察兵回报——隋朝东都及各郡援军已大量集结,并正往雁门方向迅速移动,前锋已抵达忻口(今山西忻州市忻口镇)。
最佳战机已经错过了,再拖下去凶多吉少。
大业十一年九月十五日,始毕可汗不得不命令军队即日解围、全线后撤。
杨广如释重负,立刻派出两千骑兵一路尾追,在马邑攻击并俘虏了两千多名突厥的老弱残兵,总算勉强出了一口恶气。
突厥人撤退的那天,城中的粮食也基本告罄了。
所有人都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好悬!
雁门惊魂三十三天。
杨广好似去鬼门关走了一趟。
和死神的这次亲密接触给杨广留下了极其痛苦的记忆和相当不愉快的生命体验。
本来从大业八年起杨广就得了失眠症,自这场“雁门惊魂”后他更是患上了严重的神经衰弱,每晚必须由一群美女为他揉搓按摩才能勉强入睡。
不知道在那些辗转反侧的夜晚,杨广会不会屡屡坠入这样的梦境——
他茕然一身、披头散发地奔跑在一条悬空的栈道上,左边是寒冰,右边是烈焰,后面是一群面目狰狞的人挥舞着刀剑在拼命追赶。
杨广没命地奔跑。而栈道一直在猛烈地摇晃。
不知道跑了多久,前面有一群人突然挡住了他的去路。他们目光如刀、面色如铁。他们看上去很面熟,可杨广无论如何就是看不清他们的脸……
最后杨广的脖颈被什么东西死死缠住,越缠越紧、越缠越紧……即将窒息的一刹那,杨广大叫一声,猛然从床上坐起。
如果杨广曾经做过这样的梦,那他很快就会知道这不是梦。
这是现实。
两年多后在江都离宫,虽然没有寒冰和烈焰,但确有一群“熟人”站在他的面前,然后用一条白绫勒住了他的脖子。
白绫越勒越紧、越勒越紧……
最后杨广停止了呼吸。
他再也没能大叫一声——猛然从床上坐起。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