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地下的世界,说说关于盗墓的杂七杂八》
第38节

作者: 月圆的马甲
收藏本书TXT下载
  同时,实行戒严制度,夜间禁止通行,相当于后来的“宵禁”;
  禁灯制度,禁灯期间只许小贩和儒生点灯,其他一律不许点灯;
  禁集会制度,无论是祭祀祈祷还是集市买卖,
  只要是有多人集合在一起的,都被绝对禁止,
  还有禁猎制度等等,这些制度专门限制汉人和南人。

  法律
  至元九年(1272年)五月,
  朝廷颁布了禁止汉人聚众与蒙古人斗殴的禁令
  规定,蒙古人与汉人争,殴汉人,汉人勿还报,许诉于有司。
  蒙古人扎死汉人,只需仗刑五十七下,
  付给死者家属烧埋银子即可;
  汉人殴死蒙古人,则要处以死刑,
  并断付正犯人家产,余人并征烧埋银

  (《元典章》卷42《刑部·诸杀》)。
  由此可见,关于杀人者死,只适用于汉族。
  蒙古官吏犯罪由蒙古官审理;
  四怯薛(禁卫军)及诸王、驸马、蒙古人、色目等人犯奸盗、诈伪,由大宗正府审理;
  汉人、南人犯盗窃罪(已得财者)均要刺字,或刺臂,或刺项,
  唯蒙古人不在刺字之例。
  最后,连汉人的名字,也在管制之列
  元律"庶人无职者不许取名,而以行等及父母年龄合计者为名。"

  所以才有了朱重八,张九四,陈九四这些名字
  介绍完了背景
  我们的主人公要出场了

日期:2009-09-15 15:11:49

  常遇春
  关于高考能否加分的推理和八卦一则
  常遇春
  明朝开国顶尖的武将
  对于他的功绩和本事,自是俯拾皆是
  但看他生前死后子孙的故事,
  我此刻脑海里掠过的却是那句杀降不祥
  历史总是在不断的重复

  白起长平坑杀四十万降卒,,没过几年被秦昭王赐死
  项羽坑杀降卒二十万,落得乌江自刎
  飞将军李广诱降羌族叛军,最后这800多人都被杀死
  而李广自己也是自杀收场
  常遇春也干这事,结果四十暴亡
  一切在冥冥之中似乎自有天意主宰

  ......
  感慨发表完了,说正题
  关于他的争议其实不多
  由于他死得早,也没有被老朱谋杀的嫌疑
  关于的本事,战功赫赫,也不容置疑
  最后浮现出来的争议,竟然是他的民族问题

  他到底是哪族人?
  现在你只要翻开资料
  很多都赫然写着,
  常遇春,回族
  常遇春是回族吗

  如果确定是又为什么会有争议?
  我是个喜欢推理求证的人
  于是开始翻书
  <明史>
  常遇春,字伯仁,怀远人。

  貌奇伟,勇力绝人,猿臂善射。
  其中并没有说明是什么民族
  那这个民族成分是哪里冒出来的
  答案是大明英烈传
  在那里常遇春开始被写作回族人

  可是问题就出现了
  在大明英烈传里常常写到常遇春举杯开怀畅饮
  清真回民的教义是严禁喝酒的
  所以,把<大明英烈传>
  作为常遇春是回族的证据,明显不足

  那就回到最初的地方找证据,
  从确凿的事实里找答案
  常遇春是安徽怀远人,这个是明确的
  那么看看怀远县志吧,
  看看上面有没有记载
  地方志上并没有这位大人物的记载

  但是有这样一段文字
  “ 伊斯兰教,旧称回教。
  清咸丰年间由风台县太平集回民赵x x传入我县,
  随赵迁入我县者7户、50余人,定居于现回汉乡。
  清同治三年(1864年),

  回民在砖桥西(现教门庄)建清真寺一所,公请赵x x为阿旬。”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来,
  回族,是清朝咸丰年间才在怀远落地生根的
  元末明初的怀远,并没有回族
  那还有确定的线索可以给我们推理吗
  有,答案是名字
  开平王常遇春曾祖四三,祖重五,父六六。

  看到了吗,
  常遇春农民出身,
  父亲叫常六六,爷爷叫常五五
  这就回到了上个帖子的元朝律例
  因为他是汉人平民,
  所以父亲爷爷曾祖父才会有这样的名字
  最后一个线索是常遇春之死

  1369年在柳河州(太原附近)暴病而故,
  朱元璋赐葬南钟山,
  运尸时间远远超过三天,
  常遇春墓高2.4米,墓基周长约2.9米,
  墓茔与墓前,

  有石柱一,石马、石羊、石虎、武将各二
  穆斯林的葬礼,是非常有特点的
  按照伊斯兰教的规定和穆斯林的传说,
  穆斯林的丧葬实行“土葬、速葬、薄葬”,
  不用棺椁,不用任何赔葬物或殉葬品。
  主张三日必葬,入土为安,葬必从俭;

  待葬期间不宴客、不被孝、不磕头、不设祭品。
  常遇春七月去世,到南京下葬,
  已经是三个月以后了
  朱元璋和常遇春感情还是很好的
  而且当时民族杂处,他是很懂得回民习惯的

  以这样的背景,他不可能不尊重民族信仰吧
  (至少要相应的简单点吧)
  那么结论就出来了
  常遇春同学,是汉人,道地的汉族同胞.
  关于常遇春是汉族同胞

  还有个更重要的证明
  就是该同志是个"妻管严"
  其实这个外号来自一段八卦绯闻
  八卦出自<龙兴慈记>.
  作者是嘉靖年间一个叫王文禄的人
  里面记载了这样一段"爆尿"

  朱元璋同情常遇春还没有儿子,
  就赏给他两个宫女,让她们为常遇春传香火。
  这两个宫女早就听说常遇春的夫人不好惹,
  所以根本不敢接近常遇春。
  有一天清晨,常遇春起了床,

  这两宫女好不容易逮着一个机会服侍常遇春,
  就打了一盆洗脸水,端进房内让他梳洗,
  常遇春看到端着水盆的一双手又白又嫩,
  情不自禁赞了一句:“好白的手啊!”
  大概也想摸一摸那手,
  但是想到自己可怕的夫人,

  就叹了口气上朝去了。
  等他下朝回家,
  夫人叫人拿出一个红盒子,
  他很纳闷,
  今天是什么日子,
  夫人亲自送东西给自己啊?

  受宠若惊地接过来,
  打开一看,差点没昏过去:
  早上自己赞美的那双手,
  这时候正血淋淋地躺在盒子里!
  从此,常遇春就受了惊吓,

  上班的时候精力不集中,
  别人向皇上跪拜的时候,
  他像木头一样站着,
  别人起身的时候,他却要下拜,
  如此神情恍惚,让警惕性很高的朱元璋起了疑心:

  “看你神神道道的,不像以前的样子啊,该不是想谋杀我吧!”
  常遇春赶忙托出实情,
  一五一十把夫人搞“恐怖活动”的事情向朱元璋作了汇报。
  朱元璋哈哈大笑:
  “宫女我多的是,再赏你两个就是了,
  你暂且到后宫喝酒解愁吧!”
  后来喝酒的时候,侍者端来一碗汤,

  朱元璋说:“喝吧,这是妒妇汤,滋味很不错的!”
  朱元璋说得太快,常遇春也许听成了“杜甫汤”,
  反正他没听清楚,当然也没明白这汤的含义,
  喝到嘴里,味道果然很鲜美。
  在皇帝那儿喝了点小酒,
  常遇春心里的愁闷确实消解了不少。
  在回家的路上,

  他看到一些大臣手里都拿着一个小包裹,
  就问那些大臣拿的什么东西,
  大臣们就说:
  “今天皇上分肉了,你没分到吗?”
  分的什么肉啊?

  包裹上都贴着纸条呢,“悍妇之肉”。
  “不明白,不明白!”
  喝多了的常遇春觉得这肉的名字好怪,
  但就是想不明白这是什么肉。
  到家里,像往常一样,
  他的第一道功课就是向夫人请安和汇报:
  “夫人,我回来了,今天皇上请我喝酒了呢!”

  说了好几遍,却无人答应,满屋子找,也没找到夫人。
  仆人这时候凄凄惨惨来报告:“夫人没啦!”
  原来朱元璋趁常遇春去喝酒,
  叫武士把常夫人大卸八块,
  小部分做了汤,大部分赏给了功臣。
  常遇春这时候才醒了酒,
  原来刚才在皇上那儿喝的是老婆的renrou汤啊!
  不由把吃的都吐了,
  从此吓成了癫痫病。后来年仅39岁暴卒

  我看这故事可信度很低
   
  常遇春,老朱恩准他的龙袍画像,明朝就他一人了,死的早的好处
  
  这个现代版的看着可合眼缘?

  

日期:2009-09-15 15:49:27

  关于常遇春墓
  文物部门的资料上说
  常遇春的墓位于南京市太平门外紫金山之阴白马村,
  也有说是位于太平门外锁金村街道岗子村钟山第三峰西麓。
  我一个南京的朋友告诉我

  如果按照资料上寻找常遇春墓
  那注定你找不到,墓地位于紫金山上,
  按照他的说法
  要从富贵山隧道北侧出口,沿着北向的路逆行,
  左侧是白色山墙,

  不用走多远就会看见一个小缺口,
  从这个地方上山,
  沿着小路走顺小路走大概一百多米,
  会看到去仇成墓的指示,
  再继续向前,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