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商“捡漏”故事集——推山深度解密古玩行》
第37节作者:
推山入海 我先注意到他的店铺总是开门的时候少,关门的时候多,于是很纳闷,这小子白拿着费用,吊儿郎当的开店,还真够牛气。当我第一次走进他的店铺里,他说的话却让我吃惊。
他说认识我,知道我总是一包包的往家买东西,大家传言我是大款,或者是买彩票发了大财,买东西出手阔绰,虽没明说,却有嘲笑之意,好像我有败不完的钱似的。我突然明白了,他是因为我做棒槌出了名才注意到我的;在他的心目中我是有实力的买家,所以他对我很友好。
“你两口子那么样买东西,我曾经劝过你,宁可多花一点儿钱,买点真东西,也别贪便宜……”他的意思是责怪我没眼光欣赏他的货物。
我有些纳闷,想不起什么时候见过他,又是在何地方受过他诚恳的劝导,不过,见他不像有意忽悠,故此我对他的初步印象并不坏。
说话间,我细心打量他的店铺。简陋的货架上,没几件东西,倒像日本鬼子扫荡过后的残余,两三件破紫砂壶,一个我卖过的破钟表,还有一架个头比较大、黄悠悠的算盘,缺了好多算盘珠,一些破旧瓷器,一个小桌上摆了一堆字画和锡器。总之,他店里的东西很稀少,透露的是不景气的破败相。
日期:2012-05-17 16:57:43
“卖的怎样?”
“卖个万儿八千的。”
口气真不小!那时候,我店里的业绩一般不超过几百块,而他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却卖不少钱!他蔫蔫的说的话,我如何相信,以为他是跟我玩笑,也就不再问下去。
“你两口子别看一大包、一大包的买东西,可是眼力不行,不敢买我的东西!”蔫老板温言细语的开了腔,我仿佛为了证实他的错误似的,拿起一个看上去很粗糙的白石头佛像来,前后左右看个遍,那佛像不足二十厘米高,雕刻算不上精美。
“我就买这个!这玩意多少钱?”
“你要,给六千!”
靠,拿我当冤大头啊!这小子根本没准。
我又拿起一颗比鸡蛋大不了多少的白石头佛头问价,竟然要五千。奶奶的,碰上打劫的了。这小子没正经,不值得理会。这么想着往外走,门口却走进一个农民模样的人,进门注意到了我刚问价的佛像,示意拿过来。
来人五十多岁,蔫老板不认识他,用眼打量了一阵,态度比较怠慢。显然,他见来人其貌不扬,穿着打扮土里土气,完全跟农村的二杆子差不多,根本不是买高档货的主儿。如果他问的是不值三百、贰佰的大路货,或许蔫老板更上心些。本来嘛,那件佛像价格高,拿来拿去的不是白折腾吗?何况蔫老板既固执又保守,他的好货对于不买的人来说,看一下都不行的。
蔫老板晃了晃脑袋说:“你看别的吧!”
“你的货不是卖的?”见老蔫瞪着怀疑的眼睛不动弹,土老头诧异的问。
“是卖的,可是……”
“是卖的,就拿过来!”土老头显然意识到了原因,没等他说完就打断他。
老头看了货,问价。
“一万!”
“给八千卖不?”
老蔫万没意料到老头出价,更没想到出得如此高,一时竟弄不清老头是真要还是打岔玩,好半天没来得及点头或表示拒绝。老头看他的表情,有点不快活,转身要走。老蔫意识到可能是个机会,万一老头瞎折腾,也好让他当场丢人现眼。立刻表示同意了,老头回过身来,变花样似的,掏出八千块点过去,把货物装进兜子里,走了。
整个过程不过几分钟,我在旁边看得有点眼晕,老头走掉后,我都没弄明白。
现在回想起来,那件石头佛像是唐代汉白玉雕刻的精美造像,汉白玉质地当然不算细腻;那是非常难得的东西,即便八千元买,未必是花了多大的代价,因为一个汉白玉的佛头就卖几千块的。所以古玩行的高人不能看相貌,更不能看打扮,否则就会犯错误。
有了这一出,我自然不敢小看蔫老板了,也产生了买他货的冲动。毕竟那件石头佛,他给我要价是留情的,可是他的货物实在没便宜的,桌子上的几张破画,张张都过万,那件破算盘都要三千。
据他说,算盘是黄花梨的。我根本没见过黄花梨,看一通也不明白。他的算盘一年多后才卖掉,他曾跟我吹嘘:“识货的总会有!好多人说,算盘是草花梨的,今天卖掉了,一千六!”
日期:2012-05-18 10:39:43
后来,我对黄花梨有了认识,也经手过不少黄花梨,而且在黄花梨上栽过不小的跟头,直到快歇手时,才真正领悟到鉴定黄花梨的诀窍。经回忆,认定大家看得不错,那只算盘,确实是草花梨。
蔫老板的货色价格坚挺,货色虽然不多,确实有些档次。他的许多货,并不是近期买到的,而是家里的存货。跟他闲聊,对他的历史知道了一些。他是老干家,是老资历的铲子。他下农村铲货时期,东西多,那时很牛气,买硬木家具和杂件,只要紫檀和黄花梨的,红木的看都不看。他一天买过五个黄花梨笔筒,三、二十块一个,卖三四百元,不少卖给大肚子蒋老板。那次被抢走的明代软木条几,是因为他的疏忽,没想到蒋大肚子也到了那个村子里,真是一失足成千古恨,悔之晚矣。
闲话说起来,可就长了。他感慨卖过多少好东西,也三钱不值两文的买过多少东西。他店里的字画,就是在一个农户家买来,那是成堆的买。那次单那一个农户家,祖上遗留下来的书就三大箱,字画两大捆,花不多少钱,往家里运了两三趟。
蔫老板经销的黄花梨物件中,记忆最深的是一个黄花梨大笔海。那是在一个农户家,买别的古玩,他突然在牛棚里看到喂牛的圆槽子,非常漂亮。你想啊,在牛嘴边,牛吃完草,总爱舔了槽子玩,那槽子锃光瓦亮,包浆那个好哟。
“怎么这么好看呢?”蔫老板挺纳闷,走上前去细看。
妈呀!哪里是牛槽子,分明是明代的束腰黄花梨大笔海!个头超大,壁又厚,造型又漂亮,别看喂了许久的牛,却没有损坏。
蔫老板一边回忆一边说:“你想想,当喂牛的槽子用,那个黄花梨笔海有多大啊!我当时着实吃了大大的惊!碰上这样的好事还能放过?赶紧跟农户商量购买,农户要喂牛,说啥不卖。眼看买卖做不成,我心里没急死,后来只能劝他另买一个石头槽子,把价给到五百块,才算成了。”
蔫老板意犹未尽的讲着,无限惋惜。当然,那个大笔海卖了大价钱,转手一万块,在当时那是了不起的价,北京客看到后,说啥都要。是赚了一些钱,可这一辈子也就见过一个那货色!
一来二去,我跟蔫老板熟络起来。他白菜价淘的字画渐渐的卖掉了,赚了不少钱。别看他还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可他每开一次门,都会悄没声的卖不少钱。他在钱币上捡过不少漏,赚了不少。总得来说,他对同行,不是很开面,熟悉的价格也绷得紧,只要他说了,价格就是铁打的,还不下来多少,所以,许多人不喜欢他的做派,他的邻居,他的老乡徐老板,就是最看不惯他的一个,发财以后,突然买下蔫老板的店铺,把他挤走了。
好在北市场大得很,蔫老板搬到隔了四五排的商铺里。我曾买过他两方砚台,第一方雕工很漂亮,而且石品很好,我第一次见,看着很喜欢。所以想买,可是那是件新货,我没看出来。蔫老板并不告诉我,只说黑马古玩城的某某人和贾老板听了价,都没敢还价。我没明白个中原委,却自负的很,自视太高,所以吃了亏。他要价五千,我自诩对砚台有研究,按捺不住冲动,花三千五百元买下来,回家后才发现眼手后镶的,背面的所谓光绪的款不过是障眼法,那块砚根本没年份。好在它是端砚,雕工也着实不错,最终四千多元卖掉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