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商“捡漏”故事集——推山深度解密古玩行》
第38节作者:
推山入海 这个狗日的蔫货,真不是东西,他被挤兑,狼狈不堪的搬家时,我还费心费力的给他帮忙!发现假货时,却没一点情面。我找到他质问,一个市场开店,关系熟络,好意思骗人吗?
“东西是你自己看的,我没跟你说什么!我的东西都是买来的,就这么卖,做古玩的谁不是这样呢?”
日期:2012-05-19 14:50:38
后来,我又买过他一块砚台,那是麻子坑的端砚,东西不错,方方正正的,石品丰富,雕刻也过得去。我看重它主要是有个底托。蔫老板告诉我是黄花梨的。我想,既然是黄花梨的底托,说明档次不低,花了当时的高价,二千元买入,可惜等我明白了黄花梨的鉴定诀窍后,才知道底托是草花梨。就此才明白,慢言慢语的蔫老板对同行同样不讲情面。
蔫老板做生意艮,却不算孤僻,同行有个红白喜事的,他积极捧场。正是一次参加婚宴的机会,给他带来了又一次意外的惊喜。
那是2008年,蔫老板喝过了喜酒,晕晕乎乎的,跟一个铲子搭伴往回赶,说话中了解到铲子上了两件破瓷器,年份不错。铲子也是老干家,年纪不小,却一直奋战在农村,对瓷器年代看得差不多,却不精到。他上的瓷器一件是青花罐,他看康熙,另一件是一把莲的青花大盘,他看雍正。蔫老板见到实物后,却抑制不住的惊喜。
为什么呢?蔫老板看明白了:罐子是康熙的,而几乎碎成八瓣的一把莲盘子,却是大明永乐的官窑器,其绘画风格和发色,与雍正的明显不同。尤其重要的是胎质,明早期淘练再精细,照样有杂质,而且大盘颜色白中闪青,明代无疑!
大明永乐的官窑器可了不得,那是同行中趋之若鹜的好东西,别说完整的,就是残的也是稀少难求。令人欣慰的是,盘子虽说裂了,却一点肉不缺,真是天赐良机。当即商量好价格,六千元成交。盘子几乎是搭给他的。回到家,康熙罐当即出手,卖了八千元。
永乐官窑盘子当地人无人能吞下,蔫老板是老干家,有办法,他翻出通信录,给北京琉璃厂的一个大玩家打电话;那人听说后,马不停蹄赶来,老蔫要价十万,人家价没还,点钱买走。
两年以后,蔫老板跟我唠叨:“我当时卖的有点亏,现在完整的永乐大盘都上千万了,要是放到今天,能卖多少钱啊!”
点评:古玩行里怪事多多,啥样的人都有,像蔫老板一类人,在行里跌打滚爬多年,受的教育基本是口传心授,很大程度上保留了民国时期的陈年旧货,所以他们思想保守,做生意不开面。他们由此得到不少实惠,可以凭经验捡到意外的便宜。得到的同时,却也失去很多,让一些同行看不惯,遭到算计。当然在古玩行的汪洋大海里,更是强手如云,高人遍地,尤其不能以貌取人,否则受辱的是自己。
有货就是大爷
古玩这买卖,各有各的玩法,只要路子对头,赶上点,怎么做都发财。朋友们知道,多数人都照着市场下家伙,或者一头扎在农村的犄角旮旯找机会,尤其是想拣个大漏,一夜暴富。这个想法本没有错,干古玩的有几个不想旱地捞鱼的?可是拣大漏毕竟不容易,一来好货太少;二来高手太多,竞争激烈;三来机会来了还得把握住。
前文里讲了不少捡漏的案例,看起来很简单,做起来可不是喝茶水。这种机会来无影,去无踪,没有预警,想及时发现不容易,多少人遇到宝贝不认识,或者其他种种原因丢掉了?有一句俗话“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在古玩行里,确实有很多大漏,像官窑瓷器、宫廷作坊的各种工艺品、名家名作,某些稀少的钱币,真是太多太多。今天听到某某人买了件黄花梨大件,倒手赚了多少钱;明天听到某某买了件元青花,又赚了多少多少;后天听到某人买了几张一版人民币,也发了横财。钱来的太容易,幸福来的太突然,而且这些事确确实实的发生了,确确实实的是真的,可是,这样的好事轮到自己身上,还需要等待,像买彩票一样,你没真本事,那是无边的等待。
日期:2012-05-20 16:36:46
你认识元青花吗?河北雄县的人在黑马市场捡到元青花时,已是上午近十点钟,黑马市场从早晨5点开市,到近十点钟,历时五小时,在偌大的时间跨度中,有多少高手走过?有多少人过手了那只元青花瓷器,可是好多人认为那是件新货,结果错失良机。
黄花梨家具,紫檀家具、明代官窑、清代官窑、绝版、孤品、罕见品钱币,一旦出现在眼前时,我们未必认识,即使知道其价值,但真假能断得清吗?说真的,不容易,尤其是价格不是白菜价的时候,更让人不好把握。所以,拣大漏并不容易。当然,古玩做的好,也不是捡漏一个路子,条条大路通罗马,其他办法照样能达到赚大钱的目的,因为徐老板的活就叫绝。
我注意徐老板,是从北市场买一件同治粉彩罐子开始。那时候,我还是众人眼里的棒槌,正兴致勃勃的大量采购假货。在“鸡翅木大笔筒“的交易后,受到震动,意识到做古玩,必须往老货上下家伙。
那天早上,我看到小市场边上围了一堆人,便过去看个明白,原来一堆人正在抢购货物。高个子男人拆开纸箱,取出一件瓷器,开始向大家推销,好多人跟着起哄,争先恐后的与高个子做成交易。从乱糟糟的人群里,我见到购货人要么是同行,要么是当地的爱好者,基本都是懂眼的人,所以也产生了兴趣。
卖货人就是徐老板,他刚开店不久,为了多卖货,就搬出来卖。他是大家公认的能人,眼力好,看上去也实在。他三十几岁年纪,高高的个子,脸红扑扑的,说话就笑。他的货多是瓷器,都是开门的大路货,价钱不低,但也不是蔫老板那样黑心。轮到最后一件同治粉彩人物罐,画片漂亮,缺盖,口内沿有微磕,个头不小,卖价伍佰元,可古玩商们还是觉得价钱高了,最多的给四百五十元。
我在旁边看了半天,觉得是一个机会,毕竟五十元的差距太小了,如果是真品的话,我完全可以买了做学习资料。于是,走上前,接过来,仔细查看。我一个外行,再怎么看,仍旧看不出什么,对如何断定年代根本没有概念。翻来覆去的看过过少遍,仍旧不放心。
“东西包老!这个你放心,你也常到市场上来,大家都熟,假的我不卖给你!”徐老板非常诚恳,我望望他,还是拿不定主意。
“罐子是老的,买了没错!”旁边的一位老者说话了,我转头望着他,见他挺和善,就问如何确定是老的呢?
老人接过罐子,指画着对我说:“你看这圈足,磨损自然,还有这鸡爪纹……”
这是第一次有人现场指点我,我感觉一下子找到了门道,似乎对真假也能明白点了。磨损对于民窑瓷器来讲,是常见的鉴定新老的一个指标,而鸡爪纹做起来非常容易,任何一件瓷器,只要不太用力的碰一下,身上都会出现不明显的三叉小裂纹,用脏水稍浸,最简单的鸡爪纹就出来了。
老者的话对我是极大的鼓舞,也是我进入古玩行的第一次启蒙,虽然那位年长的爱好者,水平有限,可对我的帮助不小。我听了他的讲解,立刻坚定了信心,花伍佰元买下。几个月后,粉彩罐卖个江苏南通的一位网友是五百八十元,没赚到什么钱,可是确确实实的老货,让我向古玩行迈进了一大步。
从那,跟徐老板认识了,常常买他点大陆货。他的上货能力很强,每个星期都有新进的货卖,后来才知道,他的货多数是去南方背来的,而不是来自农村。他经常去景德镇、湖南、云南等地购货,所以来价比乡间的贵。
日期:2012-05-21 14:42:43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