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三年 一根思考的芦苇》
第6节作者:
东野牧臣 现实世界和虚幻世界就像太极图的阴阳两极,孤阴不生,孤阳不长。当我们过分沉迷于虚幻世界时,现实世界就会里的越来越远。而过分迷恋于现实世界,虚幻世界也会越来越淡薄。
在网络世界里流连忘返的我们或者在梦想中追求的我们都是一样的脱离。在现实中玩的不亦乐乎的我们也是一样的空虚和畏惧。
有的人用虚弱的自我剖析建立虚幻的世界,在这样的世界里,本来应该处于主体地位的我们,虽然仍然处于主体地位,却也正是因为这样的虚弱而失去了虚幻世界应该有的作用。
有的人用美妙的幻境建立虚幻,在这样的世界里越走越远。也越来越接近人类永恒的孤单,当然如果某一天这样的世界已经没有什么纯在意义了,那么就毁灭吧。
有的人什么都不需要做,只是在不断的游戏红尘中融入了这个现实的客观世界。
现实世界也好,虚幻世界也好。哈哈哈。为什么总是有那么多人欠缺呢。年少的时候,现实世界作用大一些,成熟了,虚幻世界反而越来越起作用。在现实世界里,我们得到的是一种介乎于主体客体的平衡,在虚幻的世界里必然是主体的。
当然总有那么多例外的悲剧。聪明的,愚蠢的。如果一个人在现实的世界里处于客体地位,那么在虚幻的世界里对于主体的追求就会愈加旺盛。当然如果他的思维不够这样的理念构建,那么悲剧来了。当然正是这样的对外自卑必然导致对内的强烈诉求。也就是自卑之中的超越,喜剧就来了。如果一个人在现实世界里处于主体地位久了,那么在虚幻的世界里也就不会那么有兴趣了。没有兴趣的世界也必然是寂寥的。
虚幻的世界,现实的世界。不同的理念,不一样的法则。有时候想想还是马克思说的对,人自身的力量实在是太过弱小,却也太过强大。
虚幻的世界构建理念,现实的世界存在价值。没有虚幻的世界,人无论如何成熟都像一个长不大的孩子。没有现实世界,人无论多么乐观,都是那样的空幻。现实的,物质的,直接的,客体的,实的。虚幻的,精神的,间接的,虚的。
以实御虚,虚无法长久。却是有太多的人在本来应该强化虚无能量的时候忘记了。
以虚御实。实无法长久。当然这仍然是幸福的,只是幸福的来临和离去有些茫茫。
虚实结合,实为主,为领袖。虚实结合,虚为主,为思想家。
虚而不虚,实而不实。几多悲剧随流水。
日期:2011-07-25 21:36:23
《读书的意义》
昨天看综艺节目,当一个喜欢读书的男人站在那里的时候,我从他身上感觉到的不是孤独而是落寞,孤独是目空一切的寂寞,落寞是卑微保守的孤单。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车马多如簇。当第一次读到宋朝皇帝给天下士人写的这首诗的时候有一种安全感,似乎那一切已经存在了眼前。只是过了许多年,对于某些事已经没法用单纯的好坏来分析了,也就渐渐的糊涂了好多事。
读书有用吗,对于大多数的不爱读书的人来说,有用。对于大多数爱读书的人来说,没有,甚至有害。书上的思维离这个社会太远,远到了现实的经验可以轻松解决问题,远到了我们的教育不具有探索它们的资格。一个受过初中教育的人抓来几本推荐的经典书籍然后废寝忘食的阅读,那么他能得到什么呢,经典中的精髓不仅难以为这个饥渴的灵魂提供食物反而会把他拉入到混乱的世界中去。
一直在想当一个人不清楚理性是什么的时候,当一个人没有独立于世界的自我的时候,当一个人分不清智慧和知识的差别的时候,盲目的读书,可以吗。
书籍承载了人类的全部智慧,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能力或者机缘从中得到那些智慧而不是掉进一堆隐秘的陷阱。这是一个冷漠的社会,没有多少人会愿意将一个迷失在知识的沙漠中的人拉出来,这是一个无知的社会,也没有多少人有这个拉人的力量。
然后总有那么些爱好文学的人成了风情的腐儒,那么些爱好思考的人成了混乱的疯子,那么些爱好阅读的人也就多了书呆子的称号。所谓的理论联系实践也只不过是说到做到这么简单的一个定义而已。
在这样的社会下,仍然有一部分人不安分的希望通过大量的阅读来填补内心的空虚,等到了某一天会发觉这样的心灵黑洞变得更大了。
书是良药还是丨毒丨品有谁说的清呢。我一直坚信一个道理,一百个人中有九十九个人在做一件事的时候那么这件事必然是错的却也有着不得不做的理由。一百个人中只有一个人在做一件事的时候,那么这件事就是对的却也存在着巨大的隐患。
正如某个人说的那样,当社会进化的一定阶段。社会各阶层的财富,资源,信息,文化都难以逆流。这对于金字塔下层的人来说是多么的艰难啊。那个层与层之间的缝隙不是靠着努力就能够看到的,就是看得到也未必专的过去。
这个社会,经师易得,人师难寻。没有伯乐的照料,千里马饿死的机会不知道增加了多少倍。可是就是无奈又能如何,即使可以感觉到他内心中的那种不安和执着,又能怎样,当我们赞美一个人坚强的意志的时候是否看到了那种意志所带来的灾难。有的时候不得不感叹有的人一直在努力的奔向未来,可是在起始的那一点却弄错了方向。而有的人却慢悠悠的走到了顶峰。数十年后当两个人相遇的时候也许只会说一句话,世事无常啊。
人类发展了数千年也不过是几个进步而已。科学、理性以及对于美的认识。并由之而来的整个社会规则的构建。无论是文化,法律,伦理,哪一样不是用一条丝线连接着遥远处的终极价值。然后真善美一字铺开。
可惜的是,在小学的时候,我们学会了查字典和背乘法口诀,却没有学会如何思考以及感受生活。这两种一个是理性的起点,一个是感性的来源。而我们却用思想品德代替了他们,然后无数人一生都被困在了肤浅的道德律中而难以深入,于是所有的荒谬的反而成了理所当然,所有的机械似的生活方式反而更容易被认可。多么荒谬的社会啊,可是小学教育却被大部分人忽略了。
在这样的系统中成长起来的人在读书的时候会得到什么呢,他是否拥有一个人演化所有文明的力量,他是否拥有有序得到经典的机缘。他是否拥有足够复杂的经历或者足够强大的引导者。这一切都是一个解决不了的问题。所以在这样的国度里适合快餐式的阅读,而不适合经典的阅读。快餐性书籍是没法读多的,多了也就乱了,就这样,多多少少根据自身经历而定,恰到好处。多么讽刺的现实啊。当然了也许只是我的一个幻想而已。
日期:2011-07-26 22:11:06
《大毅力,大智慧,大气魄》
生于世自当随心而动,岂可压抑自我苟且偷安。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纵使不能留名万代又怎能活的唯唯诺诺、惴惴不安。蝮蛇螫手,丈夫解腕。前途坎坷,心智愈坚。
虎啸与山林之中,飞不过燕雀。鹰翱翔于浮云之上,游不过虾蟹。江海翻腾只为勇者闯,大道飘渺只为智者留。世间多少奇男子,不取长弓取镐锄。山林隐逸消壮志,世事繁琐扰雄心。逢遭世人空言语,多少豪情化凡庸?
人,光阴数十载,为何不搏个自在逍遥。人行于这浑浑浊世当有大毅力,大智慧,大气魄。愚公移山,非大毅力不成。高祖斩蛇,非大气魄难为。诸葛空城,非大智慧无功。怨天尤人并非壮士所为,见异思迁岂是豪杰之士。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