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三年 一根思考的芦苇》
第9节

作者: 东野牧臣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不是每一棵植株都可以受到彩蝶青睐,所以孤独之时不要厌倦,你的悲伤只会让你更加沉沦。
  没有照料和培育,就把心抛向命运吧,还有意志和灵魂可以舒展。
  没有阳光和雨露,就把根扎向大地吧,还有腐败和残骸可以汲取。
  没有绚烂和色彩,就把头望向星空吧,还有星辰和夜色可以欣赏。
  充满战斗的意志,灵魂将不再是一块墓地。

  激发无穷的战斗力吧,生命将充满乐趣和奇迹。
  日期:2011-08-04 13:26:03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盗天下之实,得天下之补。补天下之虚,得天下之损。
  天下大宁,圣人行天下之道,得万人誉。天下将危,圣人行己之道,得不世名。故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常有豪杰之士,其情甚重,其智甚明,欲以微薄之力补天下之缺。一生碌碌,常多孤穷。生不得其利,死无成其功。

  老子有言,天之道补不足而损有余。欲以己身补天下者,其情其智皆有余,有余者天道祸之,不得善终。圣人者,明得失、识进退,智不足无欲救世,情不重无心渡人,故得天之补。
  天下如人不爱助己者,天下无道岂兴真爱之人?
  日期:2011-08-05 18:43:17
  《关于人(一。三种驱动力)》
  可以不夸张地说,对于人的一切理论都无法摆脱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动机,无论是行为动机还是成长的动机。争论了不晓得多少年的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换一种说法也不过是说一个人在自由的状态下他的成长动机是什么样子而已。

  不论那些长期的成长过程单单论某一个微小的行为都不会没有原因的存在。这样的原因来自于外界还是内心?无论是马斯洛的五大需求还是弗洛伊德的生命本能和死亡本能都在试图为人的行为找一个依据。
  毫无疑问,作为世间最最神奇的机器,人是难以被一两条规则所束缚的。人的动力规则无论是使用哪样的一种方法分析都可以说对也可以说错。大约三篇左右楼主会说一些关于楼主对于人的驱动力的看法。其中没有任何理论依据也没有任何数据证明。或许其中有某位伟人的影子,又或者没有,其实楼主也分不清楚。事先说明。当然欢迎不同见解的人提出意见啊。

  按照某种分法。人的行为动力因该有三种或者说三层。外界环境,性格习惯,思想精神。
  外界环境:有的人无论做什么都很难从中找到他的影子。他们可以为了某一个目的而拼搏却不晓得自己可以从中得到什么。他们活在外界干扰和命令之下,他们在乎的是别人的眼光和看法,对于自身没有什么要求。
  在活动中他们会是一个很好的参与者,他们服从命令,没有怨言,对于一个指令,无论多么不合理,只要别人可以接受,他们就可以接受,似乎他们的全部行为都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接受外界影响。
  这样的人读研究生并不是通过分析利弊而作出的选择。只是当很多人读研究生了,他们也就读了,如果潮流是大部分人去工作的话,那么他们也会同样去工作的。他们学习的时候会是一个听话的孩子。工作的时候会是一个不犯错的同事。他们无论做什么都是那一行为的普遍式。
  他们就像是一个没有形成思维的小学生,按照简单的外界赏罚行动。外界的赏罚也就是社会普遍意识的集合体。一般情况下,某一领域的精英都是要超过社会普遍意识的,所以这样的人很难成为那一领域的精英,但是他们很容易成为父母,师长,朋友眼中的乖乖女或者好好先生。

  他们的主要矛盾是外界赏罚的缺陷,如果他们的父母或者他们生活的环境是有问题的,那么他们几乎也会出现问题。就像如今社会上流通的一些脑残想法很容易影响到他们。
  补充一下,这类人并非都是没有任何知识和经验的人,他们也并非都是失败者。只能说他们在自身的层次上是受到外界因素制约的。这样的人如果是一个组织的领导者,那么他们容易采纳别人的建议,同时容易接受比自己强的人。但社会贪婪时,他们贪婪,当社会庸俗时,他们庸俗。
  性格习惯:当一个人由于长期的生活经验的积累达到了一定程度。就会产生一些无分好坏的习惯和性格。而这些习惯和性格本身也伴随着一部分思想在里面。比方说当一个人由于幼年贫困,养成了节减的习惯,同时多了一种贪婪的性格。在思想上也会有重现实的习惯。
  这类人本身是有自己的思想的,可是由于他们的思想并非来于理性,而是从性格和习惯中产生,所以他们虽然有自己的价值观甚至于很多这样的人价值观很清晰但是他们并不会受到这些价值观的驱动。
  一个人从小的时候起就有了很多异于常人的习惯。同时随着成长也逐渐形成了一些性格。这些性格是他们做一切事的基础。他们相信性格决定命运。他们往往会取得成功。他们可能没有多少战略眼光但是由于长期而来的敏锐观察和行为,在他们擅长的领域几乎都可以快速的适应并且发展。他们做事的原则就是习惯。他们为人有自己的准则,而且这样的准则越是清晰庞大合理越有力量。他们无论知识多么稀少都难以困惑,只要他们的性格在为他们带来利益。他们就是享福的。

  这样的人大多想法现实,而且越是性格强大的人越是骄傲。他们因为没有达到思想者的高度因此难以发现自身的局限性而自以为是,但是他们确实是任何一个时代的主要力量。他们的驱动力和困惑都来于自身的欲望和性格之间的矛盾。当一个人达到这样的层度时,外界影响已经微乎其微。
  思想精神;当一个人在一定层次上思维达到一定程度时他们的行为更多的是受到思维自身的驱动。这样的人不会看重别人的看法,也许不会在意自己是否喜欢。他们更看重的是思维的问题。他们喜欢为一个行为寻找意义胜过了得到的报酬。他们有时会问自己,为什么活着。对于他们来说,一个意义的重要性胜过了一切。在第一种和第二种人看来很白痴的事在他们看来却至关重要。他们的全部行为的动力来于精神世界。任何人的思维都会有一种完美的趋势,他们正是在这样的驱动力下不断的思索、不断的实践。当然依靠思想和精神作为驱动的人未必都是思考者。就像第二种人未必都是行动者一样。事实上,一个人是思想家还是实干家并不取决与他们是第几种人。只不过第三种人确实很容易成为思想家,而第二种人很容易成为实干家而已。

  对于第三种人,他们有的思维很混乱,处于进化未完全状态。这样的人往往很痛苦并且颓败。他们有的人思维清晰,处于进化完全状态。这样的人往往理性且强大。他们没有什么固定的性格,或者可以说,多重性格,他们可以狂妄的把自己当作神,也可以自卑的认为自己是一只蚂蚁。他们可以整天想一些虚幻而无实际用处的问题,也可以时刻思考着整个世界的格局。

  无论怎么说他们都在接近或者使用某些规则,所不同的是,他们的规则能否给他们带来利益而已。就像是有的人拥有的规则是涉及谋略的,有的人的规则是涉及美的,有的人的规则是涉及真理的,有的人的规则是涉及人性的等等。他们是一个人进化的最后一层。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