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三年 一根思考的芦苇》
第21节作者:
东野牧臣 日期:2011-09-01 18:14:15
《一个下午的犹豫》
在自习室呆了一下午,一直在犹豫一本书看还是不看。看了,或许打开另一个世界,又或许掉入一个深渊。
无奈中回望往事,原来已经浪费了无数的时间。就像是一只蚂蚁不断的挣扎着往前爬等到十年之后恍然发觉前面已经挤满了毛毛虫,当然还有一些变成了蝴蝶早就不知道飞到了何方。于是不得不感慨世事无常,命途多舛,然后也只能想一想卡梅隆的句子,全靠强者杀出一条血路。
还是算了吧,等两三年之后再看吧。如果现在看很可能平衡会被打破,然后以现在的经历和理性未必承受得了。其实马甲大师说的对,普通的书还没看懂就看某些高深的理论是找死的。
有时候犹豫也是一个优点,如果不是因为犹豫或许早就迷失在了某个庞大的屠龙之术上了。知识还真的是一个神奇的世界,你可以从中得到抽象化的理论却也容易迷失在虚幻的世界中,而忘记了自己是庄周反而以为自己是一只蝴蝶。
又或者你没有迷路,走了出来,然后由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又折磨的人撕心裂肺。或者某些人直接将理性的世界和现实的世界分开,而将理性的世界作为一个灵魂的安息地而不是生命的发动机。每当看到有的人有这样倾向的时候,我就有一种很恐惧的感觉。
然后赶紧反思一下,整个思维结构有没有问题。意志的方向清不清晰,最高价值概念是功利主义还是存在主义,思想系统有没有脱离客观世界的倾向,各种信息的选择有没有受到情绪化干扰。然后最后问一句,你无知吗。等一切流程结束,才能长舒一口气。
过去与未来,知识与实践,社会与精神世界,理性与感性,自我与环境,一切都要按照太极图的阴阳布局。平衡了也就不再进化,失衡了也就容易崩溃。大一的时候看到荣格的心理学思想引为知音,整个人格的自性就像是一个曼陀罗圆,一切的对立物都在这样的圆的状态中无尽的冲突然后进化。甚至于自身感性与理性的统一,追求自由与追求卓越的统一,人与周围环境的统一。
当然这世间大多统一都可以依靠强大的意志或者理性融合,可是仍然有很多因素是个人无法决定的,否则就不会有那么多伟大的悲剧了。
你不可能控制你的幼年经历于是你控制不了你的性格基础,于是对于社会的适应性上也就不能那么随心所欲,若是一味狂干很可能迷失在社会化中反而成了社会的附庸。
你不能控制你可以接触到的理论,于是你无法自由的构建理性的世界。可能一直是井底之蛙反而以为凤凰游于天,也可能忽然接到太庞大的金子直接被砸死。
你不能控制你会爱上的人,于是你无法控制你的情感世界的构建。然后也就涉及到信任与不信任的问题,善与恶的问题。很多时候一个馒头可以引发一场血案,一个异性也可以撕裂一个人格。
当然一切智慧最终都要导向折中,但是这样的折中以什么样的目的为开始,也就导致了其结局。是真理还是实用,是知还是行,是适应还是独特。等一切都进行了折中之后,再回首往事的时候,很多人会感慨,原来自己已经分不清楚,到底面具是我,还是我忘了我。
看着那本书,也就多了些复杂的味道。没有得到命运眷顾的人也只能小心谨慎的选择,毕竟这里不是完美的自由社会,很多认为有价值的东西是不具有价值的,这是一个物质,信息都分层的社会。在某个阶层或许一生都得不到某些物质,也有可能一生都得不到某些信息。
人们总结的经验如此的不可靠,大部分来于失败者和道德家或者装逼者,所以你只能依靠自己。天地公正过吗?对于这个问题思考的本身就是一种怯懦。想想如果不是曾经看到过超人理论,或许这样的问题也会进入精神世界然后成为抵御权力意志的一种精神毒药。当然不也是由于当年的犹豫才发现的尼采吗。犹豫还真tmd是个好习惯。希望这样的习惯不要再继续了。否则一个J型人真的要变成一个P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