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还能补回来吗》
第16节

作者: 谢声濂
收藏本书TXT下载
  1965年12月至1966年4月为第二期工程,继续开挖东干渠和庆至美灵段渠道,指挥部随着前移,由那大镇迁至和庆渡槽工地。当时全国开展设计革命,各种新技术、新结构、新工艺不断涌现,水工结构向轻、巧、薄、强有了很大发展,我们施工的渡槽工程准备推广应用钢丝网薄壳结构,讨论时有人担心几厘米厚的构件,牛角也会顶穿它。有人说了:新结构还不完善,小流量可以应用,大流量没有把握。行不行只有通过实践来检验,指挥部决定成立试验小组,指定我为组长,以海武渡槽做试验。这宗渡槽长24米,分二跨,设计流量38秒立米,槽身壁厚仅4.5厘米。我们从2月13日开始拉线织网,搭架立模,铺网绑筋,至3月27日批压砂浆为止,四十二天完成了槽身试制任务。试水后检测可以超载运行,情况良好,为灌区工程推广应用薄壳结构提供了实例。成功的赏试也使我对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有了新的体会。

  第三期工程从66年4月开始,继续延伸开挖美灵至多文段39公里长渠道,指挥部又由和庆迁到和舍工地。搬家时每个人捆起一个行李袋,坐上卡车就走了;住的还是茅草工棚,但技术人员每人能分到一个小房间,就是在大工棚内用泥巴墙分隔成许多小间,方便技术人员工作休息。
  这期工程除受益区民工外,还动员非受益区社队支援,上工地人数达到二万八千人。为了学习先进经验,加快灌区建设,指挥部还决定组织各县民工团代表去韶山灌区工程学习,我也参加。
  出发前,罗文指挥带领我们勘察选定尧前难段走线,一条需要架设120米长渡槽,另一条需要穿过300米挖深15米的高挖方,前者工程量少,但需钢筋、水泥、木材,后者土石方量大,不需‘三材’,各方人员算账对比,都认为应该建渡槽,但因三材无保证,最后选定高挖方开挖方案。罗指挥说:“受施工条件限制,如何加快进度,要好好去学习韶山灌区的经验。”

  日期:2010-02-21 13:21:39
  ——25——
  忙了一整天,回来时已近黄昏,开门进房,房内已收拾一新,却空不见人。地上的浮土、泥巴、纸碎扫除干净,喷洒了水;泥墙贴上了旧报纸,堆在小木凳与木架上的图纸资料整理有序;二张长凳架设起的木板床加宽了,床上的被子挂在屋外的铁丝上晒着,来不及洗的脏衣服不见了;竹片编织的窗叶被小木棍支顶开,夕阳光束从窗口照射进来,一阵阵风从门窗纳进吐出,使人感觉明亮、新鲜、舒心、兴奋!我四出张望,猜想可能是方芳来了,但没想到是今天;正迟疑着,资料员张玉来告诉我:“方大姐在井边洗衣服,她已经来大半天了。”

  “谢谢!”我赶忙急步走去田边的水井,她已经洗过澡,正在搓洗一大堆衣物,我忙取吊桶放绳,从十几米深的井里打水,嘻皮笑脸地对她说:“我的衣服我来洗吧!”
  她看着我满身泥灰一脸汗污的样子,忍不住笑着对我说:“快去洗个澡,先把自已洗干净。”
  我老老实实按她的‘指令’去做。同来的徐呜在一旁逗我:“这下子不用为洗衣服发愁了吧!”
  方芳听了忙对他说:“徐同志,拿你的来我一起洗。”
  “不用,不用,我没那个福气。”

  “真的,不用客气。”
  “谢谢,谢谢!”
  我忙去洗澡,再把换下来的衣服给她一起洗。
  大洗回来吃过晚饭,灯还没有亮。后勤组规定晚上七点半发电,十点半停机,其余时间自备油灯或腊烛,但必须人离灯灭,因为这里全是茅草屋,防火安全第一。这天熄灯之后,我们的腊烛继续点燃着,我与方芳的叙谈在延续。她讲工作队的所见所闻,讲王大妈,讲老队长,讲王兰大姐,讲杨金师傅与海英,讲她的亲身经历;她像谈家常一样,又像讲故事给我听。我感受到她有收获,又觉得很心酸。我一边听,一边注视着她清瘦的脸颊;我一边听,一边抚摸着她那双粗糙而结茧的手;我一边听,一边揉擦着她那双被蚂蝗咬过而留在腿上的疤痕;我痛心地对她说:“如果不是因为我,你或许不会下去。”

  她坦然地回答我:“不!你这样想就错了,这是我自已要求下去的。”
  “你下去为乡亲们办这么多好事我很高兴,可吃了这么多苦我心里很难过,总觉得对不住你!”
  “我知道,说难过是为了爱护我;说对不住我是因为你爸的问题连累我,是不是?”她望了我一眼又继续说:“这就不必了。田书记已经同你谈过很多次,我也讲多了,看来你还是摆脱不掉这个阴影!”
  “不。父亲问题的影响我能承受;连累到你我真的觉得难受,我宁愿自已扛着,也不愿意你去为我受苦。”
  “你啊!真是太多心!不要什么事都与父亲问题联系起来,把心胸放宽一些,把自已的事做好就行了。”
  “你看我来这里的表现怎么样?”

  “刚来,听到的自然都是好话。但我看你就是管不了自已!”
  “怎么说?”
  “你看你的房间,进来就闻到一股酸臭味,东西放的乱七八糟;衣服穿了几天没换,换下来的多少天没洗了?热天了还盖着过冬的被子。我说你们男人,没有女的管着真不行!”
  “这阵子忙,要知道你今天来,我早就收拾干净了。”
  “忙?忙到连扫地、洗衣服、刮胡子的时间都没有?”

  “你听我讲给你听,第一期………。”
  我们就这样谈着,没有顾忌的谈着,不知疲倦的谈着,它是心灵的交会,又是夫妻情感的交融。
  第二天早晨起来,罗指挥来看望方芳。见到方芳就说:“你终于来了,小夏想你,我们也欢迎你啊!”
  “罗指挥,我也想早点来,可身不由已啊!”方芳说。
  “老田还是有点僵,还是何主任好,要回去又能放回来!”罗指挥高兴地说。

  “早知道我就不回去了!”
  “这回就安下心来,不用回去了。原来以为把大坝建起来就行了,现在任务还大得很,设计灌溉222万亩耕地,把水送到四县一市的地里去,想想还有多少渠道要开挖,有多少工程等待去配套!”
  “罗指挥,你又管库区又管灌区,太辛苦你了!”
  “辛苦的是你们,具体工作靠你们去做。当年大坝如果没有你们一起努力,能建得起来吗?”
  罗指挥与方芳一见如故,随意交谈,谈当年大坝施工,谈方芳在质检科的工作,谈海明这几年的变化,罗指挥真是平易近人!虽说他们同在一个党支部活动,毕竟他是领导,方芳是一名普通的技术人员,事隔五年,当年的事情还记得一清二楚,令人心悦诚服。

  罗指挥与我们见面后,上午主持召开座谈会,欢迎方芳与一起调来指挥部工作的五位同志,朱副指挥介绍了灌区工程规设和施工情况,对新来同志的工作做了分工。方芳分在工务组,负责内业管理工作。
  晚上,我本想与方芳到外面走走,不料电灯刚亮,她就拉我到‘书桌’前来问我:“这道题你看怎么做?”
  这是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函授课第三次作业的一道题,我看了对她说:“你急什么,休息二天再做不迟。”
  “不行,后天你就走了,这道题我已经想了许久,还是做不出来,再不抓紧,就不能按时交作业了。”
  我又认真看了一遍,是一道受弯构件计算题,确实有点难。二个人就在一起看书审题,分析计算,直到学懂会算。我不明白这一年她是怎么坚持函授学习的?她说:“起早一点,睡晚一点,空余时间抓紧一点,时间是挤出来的!”
  “我总感到时间不够,事情做不完,觉没睡够,那有时间自学。”
  “因为你没有交作业与考试的任务,所以不积极;你真想学,时间总是有的。”
  “是啊,我没有你的决心大!”
  “三年都过去了,再过今年与明年就毕业了,我一定争取拿到毕业证书。”

  有人说过:将无法实现之事付诸实现,正是非凡毅力的真正标志。我佩服她的学习毅力,亦将激励我去自学完大学的全部课程。
  日期:2010-02-22 22:51:02
  ——26——
  第三天,参观学习团就出发了,在韶山灌区参观学习了七天。工程指挥长与总工程师给我们介绍了工程情况,湘潭县、乡、社代表讲了他们的经验与体会;实地参观访问了渠首引水工程、湘乡干渠、梨树塘险段、英雄关隧道、韶山银河渡槽工程等,收获很大。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